最近,小鲜肉杨洋出了本自传,
书里提到,当时在一个真人秀中摔伤了,伤没好又紧接着高强度拍戏,身体吃不消了。
”结果突发性耳聋,医院输5个小时的液,等到能回家睡觉时都差不多天亮了”。
不是吓你,
小编身边有很多朋友,
也突发性耳聋,他们有的是年轻记者、有的是律师、还有IT工程师。
小编了解到,这些突发性耳聋,大多病因主要与疲劳、熬夜和季节有关。
医院就诊的IT男,因为赶个项目,熬了两夜没合眼,一觉睡醒竟发现一只耳朵听不见了。
赶项目两夜没合眼28岁IT男耳朵听不见了
到了年底,很多IT公司都在加班,许多项目都赶着在圣诞节或春节前上线。
28岁小陈所在的小组,被领导任命为项目开发的攻坚小组,势必在12月前将上线的事情搞定。为了赶工期,一组人直接在公司弄了个小房间,吃睡都在一起。
小陈是核心成员,几乎每天都在高负荷工作。前几天,开发到了最后的关键步骤,他连着两夜没合眼,硬着头皮把工作一口气干完了。
最后,累趴了的他,瘫倒在椅子上直接睡着了。
可是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的右耳居然听不见了。
“女朋友电话打过来,我感觉只有左耳有听到声音,右耳是没有感觉的,连嗡嗡声都听不到”。
吓坏了的小陈,医院。
听力测试发现,小陈患了突发性耳聋,右耳已失去听力。
年轻人拼得太厉害了发病的几乎人人熬夜、休息不好
突发性耳聋以前是四五十岁的人比较常见,但现在年轻人患病的越来越多。而且,每到冬天,人数还会增加。
突发性耳聋,又叫暴聋,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的急症。
发病往往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出现听力下降。
报社里,也有好几个同事遇到这种情况。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医学上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它另外一个名字: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聋。男女发病的比例差不多,但从发病人群上,能找出一些共同点:
中老年人发病,大多数本身都患有糖尿病、心血管毛病,有的还有长期的吸烟喝酒史。
年轻人的话,仔细一问,几乎人人都熬夜、休息不好、工作压力大,“拼得太厉害了”。
因为耳朵是很敏感的器官,身体太疲劳容易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冬天温度变化,血管一冷一热收缩,耳朵这块供血不好,更容易发病。
创伤可能是终身性黄金治疗期是发病内一周
突发性耳聋发病比较急,通常是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时间。症状除了听力下降,常伴有晕眩、耳闷、耳鸣,耳朵里有“嗡嗡声”。值得注意的是,耳鸣并非是一次性的,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发病程度也有轻有重。
听声音比较费力,或得调高音量,一般是轻中度的。打电话突然什么都听不到,这就是比较重的,听力损失一般已大于70分贝。
无论轻重,医院。因为突发性耳聋造成的创伤可能是终身性的,对付它讲究“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突发性耳聋的黄金治疗期是发病内的一周。
一周内治疗,症状可以慢慢改善,但拖到发病两周再来看,效果可能就不太好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因素也在不知不觉偷走我们的听力,比如嘈杂的环境、不正确的用耳方式。前段时间,央视的《耳机质量调查》报道称,有近30%的大学生因使用耳机导致听力受损。
那么,该如何保护听力、预防疾病呢?专家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享受"慢生活",工作节奏慢一点,别熬夜,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别频繁使用耳机,使用时注意控制音量,每次使用不要超过1小时。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边戴耳机边走路,时间一长,当心耳朵损害。
饮食清淡点,少吸烟喝酒,特别是当有耳鸣症状时。
唱K、泡酒吧或开车放音乐,音响音量也不要太高。
电瓶车主不要经常刹车,电瓶车的刹车声一般比较刺耳。货车司机注意别老开窗行车,长此以往可能也会影响听力。
做装修、爆破或汽车打磨等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要做好防护,佩戴好耳塞。
重视每年一次的体检,听力下降有可能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亢等其他毛病有关。
感冒可能引起中耳炎,也要当心病毒侵袭神经造成突发性耳聋。
别老掏耳朵,以免引起炎症,造成听力下降。
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来源:钱江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