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蝉鸣”(中医学称之为“耳鸣”)的困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显示,针灸在治疗耳鸣方面有着显著疗效。
耳鸣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使许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事实上,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的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
《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临床发现有患者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会造成肾脏功能损坏,同时耳朵功能也会损坏,这就为肾开窍于耳提供了证据。
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以耳鸣为第一主诉,耳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耳内(单耳或双耳)或头颅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二是周围环境中(包括耳周围)没有产生这种声音的客观来源。
中医认为,耳鸣发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外感与内伤各类原因导致耳部气血瘀滞,耳脉闭塞,耳窍失养而出现耳鸣。此外,辨耳鸣还应探清虚实,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朵暴聋,大多属实证,是由于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所致。反之,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朵渐渐失聪而听力减退,大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脾气亏虚,肝血不足导致。
那么耳鸣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积极治疗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耳聋呢?经研究表明,耳鸣是指自我感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耳鸣耳聋均可以单侧或者双侧发生,可同时出现,也可以先后出现。如果患者长期耳鸣不治疗,不仅仅会导致耳聋的发生,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
针灸治疗耳鸣,遵循了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原则,提出治疗耳鸣一定要“对号入座”。同时分清虚证和实证是针灸治疗耳鸣关键第一步,目的是确立治疗的大方向(即用补法还是泻法),还需要在虚证和实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辨别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以下就是针灸治疗耳鸣的各种特色疗法:
◆1.体针:局部以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为主。
风热侵袭者,可加外关、合谷、曲池、大椎;肝火上扰可加太冲、丘墟、中渚;痰火郁结可加丰隆、大椎;肾精亏损加肾俞、关元;脾胃虚弱加足三里、气海、脾俞。
◆2.耳穴贴压:内耳、肾、肝、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选用听宫、翳风、完骨、耳门等穴。
◆4.穴位敷贴:用吴茱萸等药为末,温水或醋调和,每日睡前敷贴于双涌泉穴。
◆5.雷火灸:选取双耳部、双耳孔、印堂为灸疗部位。
◆6.热敏灸:选取百会、翳明等穴,以灸感渗透为度。
◆7.亦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等进行治疗。
另外,除了针灸的常规治疗外,患者还应学会日常自我保健操一起配合治疗,具体如下:
◆1.点按耳穴法:用拇指或中指点按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耳后(翳风、风池)等穴,用力至局部穴位有酸胀感,每穴30秒。
◆2.梳头抹耳法:双手十指由前发际向后梳头,梳到头后部时两掌心贴住耳郭后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抹耳郭至面颊为1次,连续梳抹几十次。
◆3.掩耳鸣鼓法:两掌心分别掩住左右耳,使耳道与外界空气隔离,手指置于后脑部,以食指肚按压中指背面,使食指从中指上滑下,以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也叫鸣天鼓,共击几十次。
◆4.掌心震耳法:双手搓热,双掌心分别贴紧双耳,再突然松开,听到“叭”的一声,起到震耳的作用,共几十次。
◆5.过顶提耳法:先将右臂弯曲过头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左耳耳尖向上提拉,拉几十次;再换左手提拉右耳,也拉几十次。
◆6.双手拉耳法: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弯曲在前,共拉几十次。然后两手的食指、中指叉开,中指在前,食指在后搓耳根,一上一下为1次,共搓几十次。
另一方面,耳鸣患者应加强日常调护,例如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时间、调节情绪、多食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减少噪音刺激等,三者结合共同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刺激听神经,对减轻症状、缓解病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知道穴位怎么找?这本书中有详细讲解——《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本书对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部位》中的腧穴定位进行详细而又创新的论述。大部分穴位除”国标定位“外,还有“其他定位”精选针灸类书籍的不同定位方法或不同描述,并在“详解”的“取穴指南”中加以详细比较和点评,使读者对穴位的定位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在“主治归纳”对穴位的主治功能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往期精彩回顾▼想要活血化瘀,记住这4点叶天士推崇的治感冒第一方
喂药不对有危险!这几种给孩子喂药的方法不可取!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文部分内容选自“云南中医”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