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左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三桂枝加芍药汤下利,便秘,痢疾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2-6-12
17下利——刘渡舟医案

林某某,男,5岁,年4月18日就诊。大便下利达一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收效不大。每日腹泻3~6次,呈水样便,并挟有少量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37.5℃左右)舌红,苔白,脉沉弦。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西医诊为“慢性菌痢"。辨证: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所致。治法:调脾家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

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枚。

服汤剂,下利次数显著减少,腹中颇觉轻松。3剂后则大便基本成形,少腹之里急消失,服至4剂则诸症霍然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腹部为什么会有压痛。也没用四逆汤。此是肾家阳虚,肝家郁陷而疏泄,贼脾而腹痛。桂枝汤升陷建中,而不是四逆汤温中回阳。此属木病,而不是脾家阳虚,而肾家之阳虚,木陷之疏泄,所以下利腹痛。

(加一条)下利——大塚敬节医案

急性大肠炎

家住牛込的四十六岁男性,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往诊。患者从二月一日开始出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每隔二十分钟左右腹泻一次,为大量白色黏液样便。若强忍大便,会全身发抖。无腹痛,虽有食欲,但食不知味,口臭,无舌苔,口微渴。每次大便时伴有小便。左脉浮大,右脉沉小弱,腹满。诊断为大肠炎。

诊右脉时,似乎可看作为真武汤证。可是如果以真武汤证比照,该证里急后重程度过于重了。左脉浮大无力。无论如何,大黄禁用。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

服用三天后,大便变成一至二个小时一次,自诉身体感觉好转了许多。二月十四日,又给予三天药物,大便变成一日二次。

桂枝加芍药汤由桂枝汤的芍药增量而来,用于里急后重、腹痛,但是如本病例的情况,没有腹痛也可以用。如果里急后重的程度较重,大便只有少许,伴有腹痛者,选用配有大黄的芍药汤和桂枝芍药大黄汤为好。这些处方也可用于痢疾。《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此又像真武附子汤,小便通利,水能外泄。而此腹泻,与里急后重,则是木气下陷。皆是木气之病。此里急后重为肝气下陷,而此下利者,是木陷之疏泄,木陷则桂枝加芍药,若是水旺,则真武泄水。

18痢疾——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46岁。患菌痢,未彻底治愈,缠绵变成慢性痢疾,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排便甚急,不及入厕,便污衣裤,登厕后,又排便不爽,下重难通。大便不成形,有红白粘液。诉下痢以前,觉胃中有一物,往肠子里下砸,这时就必排便,急不可耐,伴有腹痛肠鸣等症。观其所服之方,寒如芩连,热如姜附,补如参术,涩如梅河,尝之殆遍,迄无所效。切其脉沉弦而滑,舌红苔则白。辨证,此乃脾胃阴阳不和,肝气郁而乘脾之证。如误服寒药则先伤脾,误服热药则先害胃,脾胃阴阳不能自和,而肝脾又不能自调,致使病延多年不愈。治法着重调和脾胃阴阳,并于土中平木。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枚,服二剂,下痢减至日一、二次,照方又服两剂而痊愈。(刘渡舟老师治验)

按:《伤寒论》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方用桂姜以和脾阳,芍草枣以调胃阴,使脾胃之阴阳自和,重用白芍至18克之多,取其土中平木,解痉止痛耳。《经方应用》

论:桂枝加白芍汤的证,大多都肠痉挛,或胃扭转,或木疏泄。桂枝加大黄汤的证,大多都是肠壅满或停积内阻,而成便结,或日泄数行。皆因脾家之虚,肝郁则筋急挛结,胃逆不降,则肠燥不行。

19下利挟表——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三十九岁。初诊: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三天前渴饮生水,遂腹痛下利。时自汗出,微恶寒,无发热,下腹至脐间歇作痛,喜按,按之则痛减,所下为泥状便,日夜各三、四次;腹壁软。舌苔薄白,脉浮弱。方用:桂枝10克、赤芍18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十二枚。服两剂,痊愈。

论:喝冷水,伤脾家之阳,则木陷不升,所以腹痛下利,喜按则为虚。脉浮弱,时自汗,微恶寒,此有外感?

同样渴饮冷水而生病,有的腹痛下利,如本案。有的水停胃中(茯苓甘草汤),有的脾阳虚而四逆(四逆汤),各种各样。《伤寒论方运用法》

0便秘——刘含堂医案

秦某某,女,6岁,工人。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年前因失恋而心中郁怒,渐感大便不畅,以致便秘,不断服中西药治疗,始终无效。现症:面色苍黄,形体消瘦,腹胀,大便3~5日一行,排便时坚涩难下,颇为痛苦,嗳气,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诊为便秘,证为肝气犯胃,大肠腑气不通。治宜疏肝和胃,通降大肠腑气。以桂枝加芍药汤加味,处方:桂枝10克,生白芍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柴胡1克,枳实1克,佛手10克。水煎服,5剂。

二诊:排便较前有改善,其他症状亦有好转,继用前药,生白芍加至60克,又服10余剂,病乃愈。嘱患者之母,对女儿当劝慰开导,尽早给其介绍朋友,以消除病因,以免复发。

大概思想工作做得好,追访年余未复发。《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面色苍黄,脉见沉弦,此是肝郁,木贼克土,则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木气枯燥,不能行其疏泄之令,则肠燥便结。重用白芍,行血疏木,行其疏泄之令。

1阴亏便秘——祝谌予医案:

周某,男,6岁,年9月初诊。0年3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四两左右,大便每十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刻诊: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诊为大病后阴液大伤,肠枯不润,以桂枝加芍药汤为主方加当归、肉苁蓉:桂枝9克,白芍30克,甘草6克,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15克,肉苁蓉30克。6剂。

服药1剂,大便即下,腹不痛,胀亦消。连服6剂,每日均有大便,但量不多。食欲增,精神好。随将原方加5倍量,研为细末,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

论:舌质红,是不是被很多人称之为血虚,阴虚之象。沉细者,沉为太阴不升,细为阳少,也为血少木枯,所以舌红,为火逆不降,也为血少而相火失藏。当归补血,收藏相火,行其疏泄。

肺炎后便秘——祝谌予医案

周某,男,6岁,年9月初诊。0年3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4两左右,大便每10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刻下症见: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诊为大病后阴液大伤,肠枯不润,以桂枝加芍药汤为主加当归、肉苁蓉:桂枝9g,白芍30g,甘草6g,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15g,肉苁蓉30g。6剂。服药1剂,大便即下,腹不痛,胀亦消。连服6剂,每日均有大便,但量不多。食欲增,精神好。随将原方加5倍量,研为细末,蜜丸,每丸重9g,早晚各1丸,以巩固疗效。

原按: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摘自: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8.《经方治验消化病》按语: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肺炎后的便秘,肺炎者,外感卫热内陷,肺病热燥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枯燥,不能下润大肠,则肠燥便结。此应是麦冬润肺,杏仁降气,麻仁润肠。为何用桂枝加芍药汤,也能治愈。那此肺炎者,应不是外感,或是相火不降。脉沉细而便秘者,更像是阳虚便秘,本案作木枯便秘。

3腹胀痛便秘——大塚敬节医案

43岁妇人,年1月5日初诊。素来身体健壮,好像从来没有生过病。数年前丈夫病故,现与双亲、女儿4人生活。

1月1日傍晚,突然剧烈腹痛,请附近的某胃肠道专科医生到家出诊,注射了药物。医生考虑轻度阑尾炎,嘱其冷敷盲肠部。

但是,夜间又腹痛难忍,医生出诊又予以注射治疗。第天注射次,第3天注射了3次镇痛剂。然后嘱其服用驱虫剂。

从那时开始,腹部出现严重膨满,背部和腰部疼痛,口渴。

此日予以灌肠,但只是药物逆流而出,没有排出大便样东西。

翌日腹痛加剧,医生出诊数次,又予以注射治疗,并嘱用湿薄荷敷在腹部,然后灌肠,结果出来的仍只是药物。

又过了1天,也就是发病的第5天,邀我往诊。

往诊时症状如下:患者因腹痛呈痛苦表情,4天来几乎未眠,也几乎没有进食,但看上去不太虚弱,面色也较好。脉大而缓,体温37.0℃,无汗出恶寒,无下肢发冷等症状,但也在使用暖水袋。因口中无唾液而发音困难,用水湿润口腔后,才能说话。腹部膨隆,各处按之疼痛,回盲部并无明显压痛。

诊断为阑尾炎有些奇怪,这种症候并不能断定是阑尾炎。若是肠扭转,脉搏和一般情况都过于好,不相符合。因而考虑开始不是很重的疾患,是不是因误治而出现了这种状态。在汉方医学,即使病名诊断不明确,也能确立治疗方案。该患者有腹满、腹痛、便秘、口干等症状,其中便秘可能是某医师持续使用镇痛剂抑制肠管运动所致,口干也可能是服用莨菪流浸膏所致。严重腹满,大概是便秘5天引起的。基于以上的考虑,虽说有腹满、便秘等症状,但轻易使用大承气汤也是很危险的。其证据在脉象上表现出来,大而缓之脉不是使用泻下剂的脉象。但是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金匮要略》中有“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的条文,该患者腹满疼痛,不就是实证吗?若是实证应该用泻下法。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结核性腹膜炎等病也有腹满,也有按之疼痛等症状,但是几乎没有作为实证使用泻下剂的。既然这样,此条文也不能无条件地参考。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让患者服用了桂枝加芍药汤。该方剂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腹满、腹痛、呕吐、腹泻者,即使无呕吐、腹泻,但有内虚者也可用之。

该患者不是用大黄类攻下的实证,诊断为虚实夹杂,使用桂枝加芍药汤。如果手足冷、脉弱,也许可以使用真武汤,但该患者无手足冷、脉大而缓,所以否定了真武汤。

患者服药3小时后,接二连三排气,腹痛缓解了许多。翌日仍有腹痛,但是间断发作且变得很轻。至晚上8点,排出了大量黑褐色软便,身体舒适了许多,晚上睡得很好。第天有了食欲,此后每天有自然正常的大便,腹满消失,心口窝仍有压痛,少许痞塞感,遂改服半夏泻心汤。服药5天,心口窝处压痛、痞塞感消失,但是又出现便秘、下腹胀。

再给予桂枝加芍药汤,服药7天,治愈,患者已可坐电车来诊。(《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桂枝加芍药汤备忘录

*桂枝加芍药汤虽然只是将桂枝汤中芍药的用量增大,但其用途却与桂枝汤有了很大不同。古人用桂枝助阳,用芍药助阴,桂枝汤是太阳病的治疗方剂,但增大了芍药用量的桂枝加芍药汤成为太阴病的治疗方剂。

*桂枝加芍药汤用于腹部膨满、呕吐、腹泻、时有腹痛,但也可用于无呕吐腹泻者。

*腹部膨满便秘时,有实证也有虚证。虚证的情况下,即使腹胀,但腹部缺乏弹力和底力,脉亦无力,此时若使用大承气汤等方,会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乏力。在腹部有底力的实证情况下,腹有弹力,脉亦有力,才可以使用泻下剂。

*所谓脉缓意味着疾病为轻证。

*缓脉为浮软而无力,来去缓慢。

*桂枝加芍药汤证多见于腹部膨满和腹直肌紧张,但腹直肌紧张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

*桂枝加芍药汤证出现腹泻时,多数伴有腹痛、里急后重。

*太阴病腹满是虚证,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补益,即使出现便秘也不能泻下。《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此腹痛者,是挛结痉挛,不是积滞,所以灌肠无效,也没排出什么。灌肠的理由是腹胀膨满,而此就是挛结导致的气积不通。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