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来岁的李先生体检发现肝脏肿物已经有两年多,当时肿物不到3cm大,没什么感觉,近几个月来常常感到右上腹疼痛逐渐加重,心有医院超声检查发现肝脏肿物大小增加了一倍多,已经到6cm,李先生惊恐万分,于是慕名找到浙江大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梁廷波教授,梁教授开具增强CT、磁共振扫描等进一步检查后告诉他得的是肝腺瘤。
乍一听“肝腺瘤”这个词,李先生表示一头雾水,在医生接下来的解释令他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渐渐变得豁然开朗。
肝腺瘤究竟为何物?
肝腺瘤亦称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是来源于肝细胞的较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本病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可能是其主要的病因:肝腺瘤患者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2年以上的女性肝腺瘤年发病率约为(3~4)/10万,高于不使用或使用口服避孕药2年女性的30~40倍;肝腺瘤的发病率与服用避孕药的时间和剂量有直接关系。然而,有意思的是,近年还有文献报道我国肝脏腺瘤发病男女比例(男/女=/72)与欧美有明显差别。造成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口服避孕药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而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妇女生育第一胎之后就接受了放置宫内节育器或者行绝育手术,不再口服避孕药。发生于男性的肝腺瘤可能与糖尿病、糖原贮积症及使用雌性激素等有关。4%~10%的肝腺瘤病人会发生恶变肝腺瘤有恶变可能。
梁教授说,临床中肝腺瘤也是中年女性多见,年轻男病人得这个病比较少见,仔细询问李先生,知道他有个嗜好,特别喜欢吃炸鸡块
如何发现并诊断肝腺瘤?
肝腺瘤最常表现为慢性右上腹胀痛不适,系瘤内出血、肿瘤牵拉肝被膜或压迫临近组织器官所致。其次为少数患者因肿瘤破裂突发剧烈疼痛、急性出血就诊,多见于服用避孕药、月经期、妊娠期或产后6周内,严重的可发生休克致死。肝功能检查常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多因瘤内急性出血坏死或肿瘤压迫胆管引起。超声检查典型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占位,若有出血、坏死,瘤内回声杂乱,强弱不等。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瘤内有静脉血流。肝腺瘤的CT表现常为低密度的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如有出血,则有高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多期扫描可提高HCA诊断的准确率,早期腺瘤周围出现增强,随后造影剂呈向心性流动,病灶均匀强化为本病特点。MRI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含有脂肪或出血坏死组织的占位性病变。肝动脉造影几乎能显示所有的肝腺瘤病灶,典型者瘤周有丰富的动脉供血。尽管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肝腺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肝内血管的解剖关系,但有时仍难以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分,唯有肝穿刺活检方能确诊。
肝腺瘤该如何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肝腺瘤方法。对肝腺瘤破裂出血者,应急诊手术切除,也可先行肝动脉栓塞止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切除。择期手术指证有:①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②瘤体直径>5cm;③瘤体未破裂的肿瘤内出血;④需要明确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应视肿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而定,可做规则性肝段切除或肝叶切除,也可做肿瘤局部剜除术。对巨大中心型肝腺瘤患者,应权衡手术利弊,不宜贸然施行。术后均应停用避孕药。
对于处理无症状的肝腺瘤目前尚有争议。鉴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增加肝腺瘤恶性变的风险,而我国又是个乙肝大国,对于病灶直径>2.5cm,伴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腺瘤,目前国内多建议手术切除。
梁廷波教授亲自为李先生做了肝腺瘤切除手术,李先生顺利康复出院,继续投入日常工作和生活。
来源:浙医二院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