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肚子疼!”想必这是孩子最让你头疼的一句对于身体不适的描述吧。因为肚子是个太宽泛的概念,可能性繁多,为娘实在猜不出啊!
1急性阑尾炎表现:开始时孩子感觉上腹部(胃区)疼痛或肚脐周围疼痛,数小时后才转为右下腹部疼痛。
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孩子还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然后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达38.5℃以上。
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孩子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疼痛的话,他的哭闹也与平时不一样,会蜷缩着身体,并且出冷汗。哭闹如果超过数小时以上,家长应怀疑是否有患阑尾炎的可能。
除了腹痛,还会伴有以下症状:
恶心、呕吐:大多数孩子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发热:大多数患儿在腹痛出现后不久开始发热,也有表现为哭闹与发烧同时出现。
怕揉肚子:患儿怕家长或医生用力按压右下腹,该处腹壁肌肉发紧,孩子拒绝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儿症状不典型,如有的患儿一开始就腹泻,很像肠炎。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医院。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患急性阑尾炎,而且比较常见。
特别提醒:由于急性阑尾炎常伴有发热,所以腹痛不典型的患儿易被家长甚至大夫误认为是感冒、腹泻,应该引起注意,仔细观察。
2嵌顿疝性腹痛表现:孩子阵发性哭闹、腹痛、腹胀和呕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胀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经医生治疗后,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发生。
腹痛原因可能由于小儿哭泣、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时)等原因引起腹压增加,从而使肠管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进而造成腹痛。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而造成腹痛。有这些症状医院治疗。
3细菌性痢疾腹痛表现:常起病急,可先有发热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但腹胀不明显。
患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医生可能给孩子静脉补液及对症处理,视病情可喂孩子少油腻的流质。以夏秋两季多发,主要是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细菌感染。
患儿常有营养不良,故家长更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外,尽量使患儿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
4过敏性紫癜腹痛表现: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伴有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
在这个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腹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可能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也有的小儿还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
本病多以中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严重的患儿还需激素治疗,但是该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1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患儿应卧床休息,限制进食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及海鲜类食物。
5小儿慢性胃炎腹痛表现: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返酸等典型表现。大多数病儿有饮食不节、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最易误诊为胃肠痉挛和蛔虫病,所以临床大夫要注意对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发作上腹痛或脐周痛的患儿,应及早做小儿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纤维胃镜对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比较高,以前认为慢性胃炎小儿不多见,但现在发病率逐渐升高。小儿慢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
6小儿胃肠生长痛表现: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整个腹部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生阵发性腹痛,检查又找不到原因,服用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也无效。其实,这种腹痛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特点为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为肠绞痛,孩子疼痛难忍,还可听到亢进的肠鸣音。但这种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活动即恢复正常。
这种腹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其机理可能是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机体的血液供给一时间相对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
也有可能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不协调,引起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出现疼痛,该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
发作时可腹部热敷及口服小儿肠胃康颗粒,严重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口服适量的颠茄酊类药物,则能很快缓解疼痛。
7习惯性腹痛表现:常发生在早餐或饭后,问孩子哪个部位痛,常指肚脐部,没有发烧或腹泻。疼痛并不很严重,过10~20分钟就好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会同样地叫嚷肚子痛,到医院检查,找不到实质性的病变,检查大便也找不到虫卵。
多数在4岁左右开始,当排除各种可能的急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后,找不到病因的各种反复性腹痛都可能是习惯性腹痛。
可能由于内脏器官过于敏感,把胃肠的蠕动误当作腹痛,也可能是由于小儿便秘所致,有很多孩子在排便后,腹痛便消失了。
治疗主要是尽量防止孩子便秘,让孩子多吃些水果、酸牛奶等易消化食物,不宜就餐后马上剧烈运动。
8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往往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绞痛的部位可能是弥漫性的,或因发炎的淋巴结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见。
腹痛部位易变,腹痛强度也易变。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菌通过胃肠道破裂的肠黏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由于炎性渗出液刺激,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急发时需专科疗。
大多数发生在3~10岁,男孩较女孩多见,发病的高峰年龄为7岁以下的儿童。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9腹型荨麻疹表现:常在皮肤发生风疹瘙痒的同时出现脐周痛,同时伴有腹泻呕吐。常因进食虾鱼、蛋类等具有过敏源的食物有关。
像这种腹痛大多发生于过敏体质的孩子中,所以应尽量避免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出现腹痛则应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腹痛就可缓解。
由于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较多,家长们在送孩子就诊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否则就会掩盖发病时的症状,影响大夫对病情的观察,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来源:淮安市妇幼)
孩子夜间腿疼,是生长痛吗?
5岁的雯雯一到晚上就喊腿疼,偶尔几次还会从睡眠中疼醒,哭闹一夜,把全家人弄得都睡不好,但他腿上一点磕碰和红肿也没有,并且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就说不疼了,孩子能跑能跳、能吃能喝。这是怎么回事?
进入春季,气温上升,孩子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便的衣服在户外欢快地活动。近日,医院的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到不少来看“腿疼”的幼儿。仔细询问会发现和雯雯的症状基本相同,其实就是“生长痛”。
生长痛不是疾病,在2岁~13岁的儿童(多为男孩)中较多发生,由于孩子生长快,加之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孩子骨骼生长迅速,而肌腱发育与其不相匹配,特别是当孩子营养跟不上、剧烈运动后,在孩子膝关节周围、小腿的前侧就会出现酸痛感。
判断生长痛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多为下肢疼痛;
2、多为肌肉性疼痛;
3、疼痛多发于夜间;
4、孩子疼痛的部位没有肿胀或者发热;
5、孩子白天不疼,活动时不疼;
6、孩子没有发烧等其他不适症状。
提醒家长:生长痛的发生,多半是断断续续的,如果宝宝的疼痛是持续性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因此,如果宝宝出现疼痛症状,最稳妥的医院做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往期回顾▲苏州:“一老一少”都有福利,肺炎、水痘疫苗今起免费接种!
▲“学渣”突然逆袭成“学霸”,医生却急了……
▲父子三人接连查出癌症!这些知识现在知道还不晚!
▲小学生上课突然晕倒,竟因他常吃这种食物!医生:严重会致命!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