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左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大同医话第一回藏巨瘤刘哥遇险,解顽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2-4-22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终末期肝癌转化治疗案例分享

病史简介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刘某,男性,34岁。

主诉:腹痛腹胀2月余

现病史

患者.11月下旬因腹胀伴乏力外院就诊,完善全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增大伴多发占位,考虑巨块结节性肝Ca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可能;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充盈缺损,考虑门静脉Ca栓;脾大;胆囊显示不佳;右肾囊肿;腹盆腔大量积液;两侧胸腔少量积液。AFPng/ml。在院期间予以监护、利尿、维持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2.02进一步就诊于外院,完善上腹部增强CT结论同前。肝脏MR平扫弥散+增强提示:肝内巨大肿块,原发性肝癌考虑,并肝右静脉受侵、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局部腹膜受侵。肝门、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增大淋巴结显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右肾囊肿。外院血红蛋白58.0g/l,AFP.3ng/ml。.12.04行腹腔穿刺引流术,术后每日引流暗红色腹水ml。于该院行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1周期。患者乏力明显,全身营养状况极差,大量腹腔积液,平板车推入我科就诊。

既往史

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

否认特殊个人史及家族史。

查体

ECOGPS评分4分,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腹软,无反跳痛,肝大,蛙状腹,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无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未见手术疤痕。腹部可见引流管,引流通畅。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2.67*10^12/L,血红蛋白77.0g/l,C-反应蛋白66.18mg/L。生化检验报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1.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U/L↑,白蛋白29.2g/L↓,总胆红素29.1umol/L↑,胆碱酯酶U/L↓,肌酐45.0umol/L

/12/23MRI检查报告:上腹部MR平扫+增强+MRCP 1.肝右叶巨大占位,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瘤内出血,伴肝内多发转移瘤,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局部腹膜受侵,右肝静脉受累,肝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

诊断:

肝细胞癌BCLC-D期Child-PughC级ECOGPS评分4分

门静脉癌栓III型肿瘤破裂重度贫血乙肝后肝硬化腹腔积液

治疗思路

诊疗经过

1.患者肝癌体积巨大,采取部分栓塞,.12.30行经导管肝动脉部分栓塞(图1),术后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后好转再次评分:Child-PughB级BCLC-C期,开始仑伐替尼(8mgqd)靶向治疗。

图1

2.经过TAE联合仑伐替尼靶向治疗,MRI评估(.01.25我院MR)(图2):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伴肝内多发转移瘤行介入治疗后改变,门静脉癌栓形成,局部腹膜受侵,肝门、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2.肝硬化、脾肿大,腹腔积液,脾静脉增粗迂曲伴侧枝循环形成。

图2

3.经过评估,年2月5日行第二次肝动脉栓塞,继续仑伐替尼(8mgQD)治疗。(图3)

图3

4.患者MRI提示门静脉主干以及左右支癌栓,癌栓是肝癌高危因素,经过我科讨论,.02.26门静脉粒子条置入(图4)

图4

5.患者肝功能正常,肿瘤经过TAE得到控制,继续联合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分别于3.14日和4月7日行“卡瑞利珠单抗mg”抗肿瘤治疗,继续仑伐替尼(8mgQD)治疗。患者局部腹膜受侵,肿瘤仍有活性。.04.20肝内粒子植入(图5)。

图5

6..12.23与.4.29MR对比(图6):肝内肿瘤失去活性,门脉癌栓范围较前缩小,根据mRECIST标准评价为SD。ECOGPS评分1-2分。

图6

经过肝动脉栓塞、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以及靶免治疗,肝内肿瘤失去活性。.4.30至.7.14行4个疗程“卡瑞利珠单抗mg”抗肿瘤治疗,继续仑伐替尼(8mgQD)治疗。.05.12、.7.02再次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AFP持续下降,近期指标趋于正常值。截止年8月生存时间已达9个月。目前生存质量良好。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初诊时诊断为:

1.肝细胞癌BCLC-D期(Child-PughC级ECOGPS评分4分)

2.门静脉癌栓III型

3.肿瘤破裂

4.重度贫血

5.乙肝后肝硬化

6.恶性腹腔积液

予以多次肝动脉栓塞、门静脉粒子条置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卡瑞利珠单抗(mg)+仑伐替尼8mg治疗,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良好。

经过治疗后,目前诊断:

1.肝细胞癌BCLC-C期(Child-PughB级ECOGPS评分1-2分)

2.门静脉癌栓

3.轻度贫血

4.乙肝后肝硬化

5.少量腹腔积液

患者经过我科治疗后,肝功能、AFP变化

病例思考

晚期肝癌仍是一个沉重话题,我国作为乙型肝炎重灾区,肝癌发病率高,确诊时大多已经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以及肝移植机会。

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的富血供恶性肿瘤,90%以上的血供来自肝动脉。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TACE被公认为是最常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之一。我国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分期相对较晚,肿瘤负荷较重,中位肿瘤直径为6.5~6.7cm。回顾肝癌治疗历史,经历手术、肝动脉栓塞、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方式,单一治疗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治疗联合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安全、有效,对早、中期、肝功能Child-PughA、B级的患者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改善总体生存率(证据质量Ⅰb,推荐强度A)和PFS[1]。但是对于生存期方面的优势,后续数据并没有体现。而近几年,由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制剂的深入研究的迅猛进展,肝细胞癌治疗已经进入“免疫联合靶向的时代”。JCO发表了一项关于仑伐替尼联合K药(pembrolizumab)在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Ib期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2]:仑伐替尼联合K药治疗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中位PFS与OS分别为9.3个月与22.0个月。表明分子靶向联合免疫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成绩突出。但针对肿瘤负荷巨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的高危肝癌患者,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仍极度匮乏,急需进一步探索。

本病例报告的患者肝功能较差,入院检查提示AST91.1U/L,ALT.1U/L↑,全身营养状况差,白蛋白29.2g/L,.12.05血红蛋白:58g/L,查体见腹部膨隆,腹腔引流见血性腹水,推入病房。肿瘤体积巨大(约13.6×11cm),同时伴有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入院诊断肝细胞癌BCLC-D期Child-PughC级ECOGPS评分4分。患者处于肝癌终末期,病情危重,按照常规指南,推荐姑息性保守治疗。按常规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预估患者生存期不足1月。针对本例患者,如何最大限度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保护剩余肝脏正常功能是治疗的巨大难点。

肝动脉栓塞最常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专家共识认为:对于癌栓未完全阻塞门静脉主干,或完全阻塞但已形成向肝性侧支循环的患者可视为TACE相对适应证[3.4](证据质量Ⅰc,推荐强度A)。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SBRT、I放射性粒子条内放射或粒子支架治疗[5,6,7](证据质量Ⅱa,推荐强度B)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也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本患者经过肝动脉栓塞、门静脉粒子条植入、肝内局部病灶的粒子植入、靶免治疗,经综合治疗晚期肝癌BCLC-D转化为BCLC-B。取得较好的疗效,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肝动脉栓塞是治疗晚期肿瘤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瘤体供血动脉,使瘤体缺血、坏死或缩小,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让肿瘤趋于稳定,采用分次栓塞的方法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栓塞后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同时口服仑伐替尼联合控制肿瘤生长。

2.门静脉癌栓作为肝癌的高位因素,据相关研究报道,不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4个月,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为10-21个月,针对门静脉癌栓要做到尽早、全覆盖的治疗,I粒子条可覆盖全段癌栓。

3.患者局部肿瘤突出肝脏包膜、腹膜受侵,多次栓塞后瘤体大部分灭活,而该区域肿瘤仍具有活性。碘粒子植入治疗,是在CT、超声等影像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杀伤的内照射治疗。外放射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该患者体质差,属于肿瘤晚期,与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粒子是相对安全、有效、可控的治疗方式: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剂量高,辐射半径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8]。

4.局部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被杀伤后释放抗原,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治疗有的放矢。

5.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实现双重阻断促进血管正常化,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仑伐替尼重塑免疫微环境,与抗PD-1抗体强强联合。仑伐替尼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联合抗PD1抗体对免疫细胞群的影响叠加;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早期活化的CD8+T细胞增多,靶面联合治疗协同增效,起到1+1>2的疗效。

总结:肝动脉栓塞对于肝癌局部病灶能够迅速起效、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处理高危病灶,门静脉粒子条对门静脉癌栓疗效切确。以"靶向联合免疫"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的新时代下,多种介入方式的联合,结合靶向、免疫的治疗方案疗效突显,如何有效的将多者联合,使更多的患者获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1]LeeTY,CCLin,ChenCY,etal.Combinationof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andinterrupteddosingsorafenibimprovespatientsurvivalinearly–intermediatesta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J].MEDICINE-BALTIMORE-,,96(37):e.

[2]FinnRS,IkedaM,ZhuAX,etal.PhaseIbStudyofLenvatinibPlusPembrolizumabinPatientsWithUnresectable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38(26):JCO.20..

[3]ChernMC,ChuangVP,LiangCT,etal.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for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PortalVeinInvasion:Safety,Efficacy,andPrognosticFactors[J].JournalofVascularInterventionalRadiology,,25(1):32-40.

[4]Song,Gao,Peng-Jun,etal.Chemoembolizationalonevs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