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科普
服务
吴大爷,今年68岁,因「大便习惯改变伴便血年余,腹痛2月」就诊,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肠道占位性病变」,进一步的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
临床案例
主诉:腹痛伴排便不畅2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出现腹痛症状,以下腹部显著,为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伴排便不畅,有便意,排便时可排除少量大便,约3-4次/天,大便变细,偶有稀便,为黑色,偶为黄色,医院,给予“润肠通便”等药物应用,上述症状较前好转,其后间断发作,天前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大便排出困难,伴大汗,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及咖啡色物质,后较前好转,自行口服“芦荟软胶囊”等药物,后排便2次,今为明确诊断寻求系统治疗就诊于我院。
镜下可见
进镜6-20cm见一环周占位性病变,侵犯肠腔约/4,质脆易出血。
追问病因:原来早在年前,吴大爷就已经出现了大便习惯的改变,初起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不成形,变细,伴里急后重感。
大肠癌是不是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答案是肯定的。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大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
与原来的大便规律相比较,大便次数、时间以及大便的性质、形状都发生了改变。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可视为大肠癌的早期表现之一。
血便是大肠癌的另一个早期表现,这是由于癌肿表面破溃或溃烂所致。右侧结肠癌出血,血液与大便相混,如果出血量少,仅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左侧结肠、直肠癌出血,血液常附在大便表面或便纸上,呈紫红色或鲜红色血迹,容易误诊为痔疮而延误了早期诊治。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由凹槽,是由于大便通过癌肿引起的直肠狭窄段所致,这常是直肠癌的早期信号。
2.腹痛:
癌肿在糜烂、坏死、感染时,常会引起不同性质与程度的腹痛。右侧结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涉及右上腹时易误诊为慢性胆囊炎,疼痛出现在右下腹时常被误诊为慢性阑尾炎。
一些左侧结肠癌可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疼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放屁或解大便后疼痛消失,当这些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怀疑为大肠癌。
3.贫血:
男性患者,无其他原因的失血,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胃或大肠癌等可能。
有了这些症状,只是提醒你有得肠癌的可能性,要明确诊断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总之,当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就诊,平时也要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定期陪他们去做体检。而对于体检项目中的大便化验及肛门指检更不应该弃之不做,或许能从大便中的蛛丝马迹来早期发现大肠的癌前病变。
往期内容|回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