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郑州市文物工作表彰会议召开,传达了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和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并宣读了表彰决定,中牟县在年文物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郑州市文物系统先进集体、郑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
会议指出,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以突破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瓶颈问题为重点,以“四大文化片区”“生态保遗”等重点文化工程为抓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年,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躺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王在之故居、中牟老火车站、梁惠王墓、东古城遗址等文物单位进行编制保护,箜篌城文化遗产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先后开展博物馆日、文物“鉴宝”、文化遗产日等活动。
改革文物勘探机制,缩减企业手续办理程序,文物勘探面积亩,发现地下文化遗存4处,切实履行库房、展厅安全、文物巡视制度,积极开展古建筑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
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成立表示,年,该局文物工作将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干劲、笃行实干的作风,努力开创中牟县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知道中牟县都有哪些文物的小伙伴不要急,小编这就带你来复习一下。
文物
中牟县共出土文物件,其中国家级一级品2件,为明代大铜佛像和石磨盘;国家级二级品14件,如宋代虎型瓷枕等;国家级三级品件;一般文物件。
虎形瓷枕
虎形瓷枕,年黄店镇大路张村出土。国家二级文物,宋代烧制,长34.5厘米,宽16厘米,高9厘米。枕身施满褐彩,褐黄釉温暖可近,黑彩随器型变化,绘出虎纹、虎眉、眼、鼻、耳,生动形象。其中两眼如珠,晶莹透亮,如玛瑙、似琉璃,憨态可掬。枕面赋诗一首“云去月来花弄影,雨收风定竹藏声”。
释迦牟尼铜座像
释迦牟尼铜座像,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佛高厘米,底径厘米。该造像,通体鎏金内中空,保存完整,造型丰满,神态自然,制作精美,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佛像螺发高肉发髻,面部慈祥,双耳垂肩,双目下垂,做思维状。身着圆领通肩宽袖大衣,披半臂,内穿僧袛支,束裙结带,衣褶垂叠有序,束衣做结与胸,胸饰“卍”纹,跣足结跏趺坐束腰须弥坐上,双手叠加仰置足上,掌心有“佛法轮”,一尊不可多得艺术珍品。
石磨盘
石磨盘,国家一级文物,裴李岗时期的谷物加工工具。黄砂岩质,琢制。磨盘为履底形,正面坦平,底部凿有四矮柱足。磨棒近圆柱体,中间略细,两端略粗,盖碾磨日久所致。真是难以想像,年之前,在如此遥远的时代,人类就能够用整块的石板琢磨出可供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而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凝聚着原始人类高度智慧的生产工具。
绿釉牡丹瓷枕
绿釉牡丹瓷枕,国家二级文物,宋代烧制,高9厘米,枕面长25.4厘米,面宽16.3厘米,枕底长22.0厘米,底宽13.2厘米。枕面前低后高,呈椭圆形。枕体中空。通体施绿釉,底素胎无釉。枕面依枕形开光内绘牡丹花纹。为防止烧造变形,在后壁留有一个出气孔。从侧面一边留有三个支烧痕看,当时为竖立烧制。
风花雪月瓷瓶
风花雪月瓷瓶,国家二级文物,宋代磁州窑烧制,口径6.6厘米,深26.0厘米,腹径15.9厘米,底径8.5厘米。小口,卷沿,短颈,溜肩,长弧腹,圈足。颈肩部竖装四系,胎体青灰,较细腻。口沿及颈、系上部施白釉,其下腹部施酱釉,釉线整齐,下腹至底施酱釉,器外满釉。肩部褐彩两圈,上腹部褐彩自右向左行草书写“风花雪月”四字,流畅洒脱。
青铜剑
青铜剑,国家三级文物,长57.30厘米。春秋战国时代兵器,圆茎有两箍,茎侧留有范线,凹形剑格,圆形剑首,剑脊笔直,应为越国形制。此剑品相完好,寒气逼人,剑刃锋利如初!剑身局部现侵蚀痕迹,局部现绿色锈斑。
古迹
中牟现有历史文化遗址处,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其中国家级1处(寿圣寺双塔)、省级2处(业王遗址、东古城遗址)、市级12处(庄东南遗址、大庄遗址、中牟老火车站等)、县级57处,田野文物处,下面小编就带您浏览一下部分历史古迹。
寿圣寺双塔
寿圣寺双塔,位于黄店镇冉家村东米处,双塔东西对峙,相距19米,均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东塔四级,高15米,西塔七级,高32米。皆无塔顶。塔型为六棱体,每一体面宽4米。塔身全部用小灰砖垒砌而成,外部每层檐下都置有砖雕斗拱,承托檐子,接近塔基处置有砖雕座佛数百尊。每级有券门,外装饰兽头浮雕,塔内设螺旋式登道。第一层辟有券门,入门有塔心室,内有梯道,可登顶远眺。西塔塔体向西北方向倾斜。据考证该塔建于北宋晚期,为研究宋代的建筑工艺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箜篌城遗址
箜篌城遗址,位于中牟县韩寺镇东古城村东北角,东西宽米,呈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25.6米,高约10米,现仅存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三段夯土墙,西北角北段面积最大其上树木灌木繁茂,东部和北部墙壁陡峭。三段残留城墙夯窝清晰,夯土层结构明显,厚公0.08——0.1米。年文物普查时,在城东北角发现板瓦、筒瓦、铜箭头、铜镜、铜带扣、五铢钱及平首币等战国——汉代时期的遗物;城址西南米处有汉墓群,县文物所收藏有部分完整器物。据史书记载,此处为箜篌城。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箜篌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校氏家族墓
校氏家族墓,位于雁鸣湖镇东漳村南约米处的校氏墓群,由A、B二处墓区组成,A区:南北长米,北部东西宽47米,南部东西宽37米,面积平方米。现存明代嘉靖年间校先觉及清代乾隆年间校秀书墓碑各一通,保存完整;B区:位于A区西南米处,于年春施工中发现,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面积平方米。发现明代墓葬三座,明代墓碑两通,该处墓葬及墓碑的发现对元史、校姓和中原成吉思汗后裔以及民族融合等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贺岗玄帝庙碑
贺岗玄帝庙碑,位于贺岗村玄帝庙前,占地约平方米,计有石碑15通,竖置,阳面向南,碑文记载了玄帝庙始建、重修之事。其中14通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一通残损。立于明万历、清顺治、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由中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年首次发现,该碑刻的发现为研究玄帝庙的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战国梁惠王墓
战国梁惠王墓,位于中牟县官渡镇韩庄村西南米处,该墓南北长98米,东西宽65米。墓冢高出地面4米,俗称“老虎谷堆”。北距陇海铁路50米,西距国道—东湖渡假村公路60米。清?乾隆十五年《中牟县志》云:“梁惠王墓在县东30里韩庄西南一里处,周围二亩,高一丈五,形如偃月”。
中牟老火车站
中牟老火车站,中牟老火车站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原陇海铁路线东侧,为侵华日军于年所建,坐东向西,南北长16.25米,东西宽9.8米,红瓦,砖砌,西墙上方刻有“中牟站”三字。其北25米同时建有一座双层阁楼,长宽均为6米。年10月,西迁1.5公里建新站,遂废弃,现为私宅。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大中牟居然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快回你家找找,说不定也能找到一件家传文物呢~
统筹:王江龙李佳丽
编辑:程鹏王凯
-
投稿邮箱:zhongmufabu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