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视网膜动脉阻塞中医称“暴盲”,现代中医称为“络阻暴盲”,是一种可突然失明的严重眼病。因所致区域的视网膜内层血液供应中断,发生急性缺氧,致视力急剧损害或丧失,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黄斑区樱桃红。常单眼发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伴有高血压。西医认为视网膜对暂时性缺血耐受时间约分钟,延误诊治,将永久失明,预后不良。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眼内血络阻塞,气血逆乱,目窍失养,玄府不利,神光郁遏所致,导致血络阻塞的因素,或是忿怒暴悖,气血逆乱,血络瘀阻;或是年老阴亏,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气血并逆;或是心气亏虚,血动乏力,血行滞缓,而致血络瘀阻。
行气活血法治视网膜动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案
段某某,男,65岁,湖南省长沙市啤酒厂,退休工人。于年12月19日初诊。
主诉:左眼突然视力下降1日。
病史:患者于昨日上午发现左眼视力突然下降。伴头晕耳鸣,性情急躁易怒,失眠,有高血压病史3年。
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指数/眼前/颞侧。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C/D=0.3,A:V=1:2,动静脉交叉可见压迹,黄斑亮点弱。左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较浅,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静脉正常,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愈到周边混浊程度愈轻,视盘与黄斑之间有小片状出血,黄斑樱桃红斑点。血压:/95mmHg。舌质暗红,舌下有瘀点,苔薄白,脉弦。
诊断: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左眼);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眼);③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双眼);④原发性高血压病。
辨证: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赤芍10g,桃仁10g,红花5g,川芎5g,益母草10g,丹参10g,石决明30g(先煎),黄芪50g,葛根30g,地龙5g,三七粉3g(冲服)。3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冲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
针灸:①主穴组1:睛明、风池、球后;配穴:外关、合谷、光明。②主穴组2:风池、大椎、攒竹;配穴:合谷、阳白、内关。③主穴组3:鱼腰、攒竹、球后;④配穴:合谷、太冲、翳风。方法:各组穴位轮流交替使用,每日1次,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远端配穴左右交替。
医嘱:调情志,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12月22日):自觉好转。右眼0.6,左眼0.01/颞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左眼视网膜内层水肿增厚,反射增高,下方组织信号减弱,色素上皮见小的隆起。右眼视网膜黄斑部各层面扫描未见异常。苔薄白,脉弦。原方。6剂。
三诊(年12月28日):自觉左眼视物较明。右眼0.6,左眼0.02/颞侧。舌质暗红,舌下有瘀点,苔薄白,脉弦。原方。6剂
。
四诊~九诊(年1月3日~年2月2日):上方先后加牛膝10g,枳壳5g。共服药30剂。左眼视物较前清楚,头晕耳鸣已愈,睡眠正常。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2/颞侧。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
C/D=0.3,A:V=1:2,黄斑亮点可见。左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淡,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静脉正常,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淡红,网膜小片状出血已吸收,黄斑较暗。血压:/85mmHg。
按:《抄本眼科》指出本病的病机为“元气下陷,阴气上升”,患者情志不舒,性情急躁,致肝郁气滞,或暴怒伤肝,致气血逆乱,上壅目窍,阻塞目中脉络,致目中脉络闭阻,故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舌质暗红,舌下有瘀点,为气滞血瘀之候。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三七活血祛瘀;黄芪补气以行血;益母草活血利水;葛根、地龙通经活络,石决明平肝潜阳,清利头目。诸药合用,使瘀祛络通,气行脉畅。
涤痰开窍法治视网膜动脉阻塞/痰热上壅证案
杨某某,男,69岁,湖南省长沙卷烟厂,退休工人。于年9月10日初诊。
主诉:左眼突然视力下降3小时。
病史:患者3小时前突感左眼视力急剧下降。形体肥胖,伴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口苦痰稠,有冠心病史1年。
检查:远视力:右眼0.5,左眼指数/眼前。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C/D=0.3,A:V=1:2,动静脉交叉可见压迹,黄斑亮点弱。左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较浅,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静脉正常,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黄斑暗红。血压:/90mmHg。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左眼);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眼)。
辨证:痰热上壅证。
治法:涤痰开窍。
方剂:涤痰汤(《济生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半夏10g,橘红5g,竹茹10g,石菖蒲10g,枳实10g,制天南星3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5g,赤芍10g,丹参15g,茯苓30g,水蛭5g,地龙5g,红花5g。3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冲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
针刺:眶周穴位: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攒竹、太阳等;远端穴位:风池、外关、合谷、太冲、长风、足光明。每日选眶周穴2个,远端穴2个,轮流使用。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医嘱:调情志,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9月13日):自觉左眼好转。右眼0.6,左眼0.01。舌质暗红,舌下有瘀点,苔黄腻,脉弦。原方。6剂。
三诊(年9月18日):自觉左眼视物较明。右眼0.6,左眼0.02/颞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原方。6剂。
四诊~九诊(年9月24日~年10月24日):先后去竹茹、水蛭、红花,加黄芪30g,牛膝10g,共服药30剂。左眼视物较前清楚,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口苦痰稠等症状消失。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0.3/颞侧。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C/D=0.3,A:V=1:2,黄斑亮点可见。左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淡白,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静脉正常,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淡红,黄斑较暗。血压:/85mmHg。
按:《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指出本病的病机:“乃否塞关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机不畅,阳升风动,风痰互结,阻滞眼络,玄府闭塞,神光不能发越而成暴盲。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用半夏、橘红、茯苓、天南星、竹茹、枳实健脾化痰;石菖蒲豁痰开窍;桃红四物汤去生地黄,加丹参、水蛭、地龙活血通络。
滋阴潜阳法治视网膜动脉阻塞/阴虚阳亢证案
马某某,男,58岁,湖南省中诚制药机械厂,退休干部。于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右眼突然视力下降1日。
病史:患者昨日午餐后突感右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有高血压1年,去年6月曾发脑梗塞,经治疗后好转,但仍右侧偏瘫。
检查:远视力:右眼0.01,左眼0.6。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较浅,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黄斑樱桃红色。左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C/D=0.3,A:V=1:2,动静脉交叉可见压迹,黄斑亮点弱。血压:/98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眼);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眼)。
辨证:阴虚阳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
方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处方:怀牛膝30g,代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甲15g,白芍10g,玄参10g,天冬10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0g,丹参15g,地龙5g,甘草5g。3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冲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
针刺:眶周穴位: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攒竹、太阳等;远端穴位:风池、外关、合谷、太冲、长风、足光明。每日选眶周穴2个,远端穴2个,轮流使用。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医嘱:调情志,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1月15日):自觉右眼好转。右眼0.01,左眼0.6。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原方。6剂。
三诊(年1月21日):自觉右眼视物较明。右眼0.02,左眼0.6。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原方。6剂。
四诊~九诊(年1月27日~年2月25日):先后加黄芪30g,以益气健脾;加菊花10g,以养肝明目。共服药30剂。右眼视物较前清楚,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已愈。检查:远视力:右眼0.2,左眼0.6。0.5%托吡卡胺滴眼剂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视盘边界稍模糊,颜色淡白,视网膜动脉纤细如线,静脉正常,A:V=1:3,视网膜后极部呈淡红,黄斑较暗。左眼视盘大小颜色正常,C/D=0.3,A:V=1:2,黄斑亮点可见。血压:/85mmHg。
按:久病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失潜,气血上冲,瘀阻目中脉络,故骤然盲而不见;肝阳上扰,故头晕耳鸣;肝肾阴亏,水火不济,心烦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阴虚阳亢之候。镇肝息风汤加减方中怀牛膝苦酸性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气血下行,折其阳亢,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代赭石质重沉降,镇压肝逆,合牛膝引气血下行以治其标;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壮水涵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以强制,势必影响其疏泄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热,疏肝理气,经顺肝性,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加丹参、地龙以活血通络。脉络通视力则自然提高。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张健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