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志愿伍萃欣黄顺娇吴洁英
单位
医院
前言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的病原菌,主要感染动物,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被感染的食物以及实验室接触均可传播给人类,引起布鲁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我国布鲁菌病发病区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以畜牧业、肉类、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地区,其他多为散发区[1]。广东省英德市非布鲁菌病疫区,我院最近收治一例反复发热2月余的患者,最终经血培养确诊为马耳他布鲁菌感染,现报道如下,希望能够引起非疫区临床医师对散发布鲁菌病的重视。
案例经过现病史: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2月余,再发4天”于年5月5日收入本院全科医学科。
患者最近2个月反复出现发热不适,开始以低热为主,无咳嗽、咳痰、气促,无胸闷、胸痛、心悸,间中有上腹部不适及腰痛,无腹泻,无反复关节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及皮下淤血,无恶心、呕吐,无鼻塞、流涕、咽痛,无头痛、头晕,开始未诊疗。
后患者体温升高,最高体温39.0℃,需服用退烧药,年4月4日至4月13日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诊断“1.泌尿系感染2.双下肺肺炎3.左肾多发结石并积液4.右肾囊肿”,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低热为主,最高体温37.5℃,傍晚多发,无需用药可降至正常,间中有上腹部疼痛,伴右腰部疼痛。
辅助检查:
胸部+中腹+盆腔CT:1.两肺下叶少许慢性炎症或纤维灶。2.左肾多发结石,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并以上输尿管扩张、左肾积水。3.前列腺钙化。
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及风湿八项无明显异常。血液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二项:阴性;甲/乙流感病毒抗原:阴性;结核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PCT和超敏CRP正常。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定性结果:
小便常规结果:
案例分析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以出汗、乏力、发热、大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消化道不适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由于病程中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或解热镇痛药的广泛应用,典型的波状热已经较为少见。
本例患者反复发热2月余,有左肾多发结石及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史,曾因泌尿系感染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患者入院时反映患者细菌感染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不高或轻度升高,加上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这更容易使临床误诊为病毒感染或其他感染。
由于布鲁氏菌生长比较缓慢,菌落细小,血培养的生长曲线比较平缓,血培养仪器报阳时间较长,通常会超过常规五天报告阴性的时间,很容易在第五天就报告阴性而不再继续观察。
有文献报道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阳性率40%~70%,平均培养时间5.7d(3-12d)[2],这也是很多患者住院后未能立即得到确诊的主要原因。
本例患者5月5日采集双侧静脉血送检,5月9号血培养仪报右侧血有菌生长转种到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48小时后形成灰白色、圆形、边缘整齐的细小菌落(图1),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细小的革兰阴性短球杆菌,两端钝圆,像平铺的细沙(图2)。
图1布鲁菌48h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图2布鲁菌革兰氏染色形态然后上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5月12日早上仪器鉴定出马耳他布鲁菌,我们立即以危急值的形式报告给临床,并交代临床重新采血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确证。
临床根据血培养及鉴定结果也调整了治疗方案,予多西环素及利福平抗感染治疗,疗程6周。
总结布鲁菌属有马耳他布鲁菌(又称山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又称牛布鲁菌)、猪布鲁菌、狗布鲁菌、羊布鲁菌及木鼠布鲁菌等6个菌种。
在中国流行的菌种主要是马耳他布鲁菌,其次是流产布鲁菌。我国布鲁菌病发病病区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以畜牧业、肉类、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地区。
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地区间的交流增多,也容易导致非发病高峰期、非疫区地区人群增加了与牧区和疫区间的接触,因此增加了非疫区人群感染布鲁菌的风险。
临床诊断布鲁菌病主要依赖于患者病史、接触史、体征等流行病学特征,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血清免疫学试[3]。但当前布鲁菌病在城市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即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
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不规则发热、盗汗、乏力、关节痛等,与普通的感冒相似,易引起临床误诊,也因此易被人们忽视。
本例患者在山上养羊,有牲畜接触史,但医生询问病史时未及时主动告诉医生,这也使得该病未第一时间得到诊断。
布鲁菌侵袭力较强,可以通过黏膜、完整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类,是一种生物危害极强的高致病性病原体。
气溶胶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国内外文献有实验室暴发感染的报道,因此对实验人员,一定要做好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一旦发现疑似布鲁菌的标本,必须转入二级或二级以上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最好按生物安全要求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实验室内部应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减少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1]马逸珉,阮斐怡,蒋晓飞.马耳他布鲁菌病一例报道[J].检验医学,,25(5):-.
[2]贾斌,张峰波,等.血液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点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40(2):-.
[3]高明华,张志琰,李跃,等.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6(1):81-83.
END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审校:陈雪礼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