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吐纳六字诀由南北朝医家陶弘景据道家先人经验所归纳的,记录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如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这是一种由六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修炼方法。每一种呼气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以此牵动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有针对性的调整某一脏腑机能祛邪安脏的目的。
健身气功六字诀示范预备式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注:采用顺腹式呼吸法,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将重心移至脚跟。
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垂眼帘,尽量往下看),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作一次调息。
呵,读(K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作一次调息。
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调息一次。
呬,读(sì)。口型为两唇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一次。
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
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一次。
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一次。
健身气功--六字诀教学视频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六字诀呼吸就是在呼吸时发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声音,通常每次呼吸发一个声音。六字诀也叫六字气诀,这里有强调呼吸锻炼的意思。
六字诀呼吸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在民间和中医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应用呼吸锻炼配合发音的方法强身健体、治病疗疾的一个典型例子。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陶弘景像从文献上查找,六字诀呼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中医养生专著《养性延命录》中。《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篇”说:“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这就是六字诀的原型。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从南北朝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文献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六个字的发音差别不大,但它们所配合的脏腑却不尽相同。可以说,众多的医学家和养生家对六字诀发音呼吸锻炼方法的推广和发展均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明朝以后,六字诀发音呼吸锻炼的方法还配合上了动作,扩大了这项锻炼方法的操作内容,使呼吸、发音、动作有机配合,不但加强了疗效,而且增加了趣味性,使之更有利于学习和流传。
这里从呼吸锻炼的角度介绍六字诀,不介绍动作,尊重古代六字诀的原貌。此外,六字诀在古代多用于治病疗疾,其中的医学内容较多,这里的介绍则侧重于增进健康,已适用于大多数读者,对专门的医学内容,只做通俗和简要的介绍。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脾火热即,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医院的龚廷贤在他着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特点
六字诀的功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疗效显著
在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用六字诀治好的疑难大症无计其数,治愈的患者,有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青光眼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炎、气管炎等。最奇妙的是郭淑媛大夫静脉曲张、面部白癣,练功3个月消失。
(二)简便易学
六字诀的发声和口型,只要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即可。腹式呼吸要求小腹起伏。实际上,我们正常人在安静时或睡眠时的呼吸都是腹式呼吸(女同志一般是胸式呼吸)。导引的动作也很简单。一般10小时左右就可掌握六字诀的练习要领。1~3个月左右,就可见到明显治疗效果。
(三)运用灵活
六字诀运用灵活。可以按顺序练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1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例如,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谷源盛同志,身患严重冠心病动脉硬化,每天着重练“呵”字次以上,3个月后检查恢复正常。
(四)不出偏差
练功的人只要按照要求去做,纯任自然,毫不用力,由简到繁,对读字、口型、呼吸、动作、意念,一步一步地进行操练,循序渐进,就不会出偏差。我教练六字诀数十年,练功的人从没有发生任何偏差。第三节治病健身的机理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健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如春天容易生肝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亢的缘故。。秋天呼吸系统容易生病,是因为秋气肃杀,人的肺气虚怯。所以应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人体的脏腑又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所以练功的顺序一般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但又要根据个人身体的虚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
治病健身的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健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如春天容易生肝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亢的缘故。秋天呼吸系统容易生病,是因为秋气肃杀,人的肺气虚怯。所以应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
人体的脏腑又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所以练功的顺序一般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但又要根据个人身体的虚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
人体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舌、齿、喉产生不同的型状和变化。从而造成胸腹部不同的内在力,影响着不同的脏腑。古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口型,分别影响肝、心、脾、肺、肾和三焦。呼气时,又用意念和动作导引气血循经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延年的效果。
总之,六字诀是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生克制化的理论,按春、夏、秋、冬四时节序,配合五脏(肝、心、脾、肺,肾)属性,与角、征、宫、商、羽五音的发音口型,配似呼吸、意念和肢体导引,引地阴上升,吸天阳下降,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之营卫,推动真元,使气血畅行于五脏六腑之中,以达通淤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修残补缺,身心康健,益寿延年之实效。
基本要领
练习六字诀掌握了要领有利于提高质量,消除练功中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为:
第一,松静自然:在练功中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放松了,气就自然顺畅,肌肉筋骨全部松开,就自然达到了“气遍周身不少滞”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软和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从而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静是由定中产生,神不外驰,精神内守,静了以后才能安心,心安以后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调整肌体自然平衡的本能。静,并不是思想静止。练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驰,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不要过分紧张强求入静,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六字诀是动中求静,是以动促进静而收养气之效,以静养之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畅旺。
法归自然。自然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运动的协调均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任何物体的运动必须符合于协调均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违背自然就要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由于宇宙运动永远保持整体协调平衡,所以宇宙无始无终,永恒长存。养气功效法自然。自然必须在静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应付事物中,也应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和之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均衡。经常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协调均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寿延年。松静自然的要领即是练功的过程,又是练功的目的。
第二,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第三,注意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古代养生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六个宇,分别以口型影响着不同脏器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征、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第四,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使动作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
第五,在练功的初级阶段,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这就是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喻。
第六,六字诀中六个字的次序是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它影响着病情好转还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要按次序练习。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肺属金,为脾土所生。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六字诀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先按顺序练,然后有针对性地单独练某个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操作要点与机理
六字诀呼吸的操作关键是把握好发音口型。
①正确发出6个不同声音
六字诀的发音是6个不同的声音,它们是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这6个发音都是平声,发音时拖长音,持续于整个呼气的过程。因此,发音时要特别注意韵母,也就是拖长后的尾音不要“跑调”。正确地发出这6个不同的声音十分重要。
依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这6个发音分别对应于人体的脏腑,其中“嘘”对应于肝,“呵”对应于心,“呼”对应于脾,“呬”对应于肺,“吹”对应于肾,“嘻”对应于三焦。肝、心、脾、肺、肾是五脏,这大家比较熟悉,但前面已经讲过,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脏器并不完全对等。六字诀发音与脏腑的对应主要是对功能性对应,并不是对脏器的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三焦”是什么呢?按中医理论,三焦属腑,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统称,分别指体腔的不同部位。大体上,上焦是指胸腔部位,下焦是腹部,上下焦之间的体腔是中焦。三焦的功能是“通调水道”,也就是保持整个体腔气血运行的通畅。进行六字诀发音的呼吸锻炼时,每个发音会作用于与其相应的脏腑,调整其功能,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因此,正确地发出这6个不同的声音十分重要,如果声音变了,就可能影响到它们对相应脏腑的作用,锻炼的效果就可能打折扣。
至于这6个声音为什么能够作用于其相应的脏腑,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充分的说明。如果从理论上探讨,可以从中医的五行学说对声音与脏腑的联系做一些说明。按五行理论,从发音的部位上划分,牙音属木,舌音属火,喉音属土,齿音属金,唇音属水。六字诀的6个声音中,嘘为牙音,呵为火音,呼为喉音,呬为齿音,吹为唇音,故分别属木、火、土、金、水;而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样一来,嘘、呵、呼、呬、吹和肝、心、脾、肺、肾就联系和对应起来了。五行学说还认为,同气相求,五行属性相同的事物之间能够互相呼应。因此,六字诀呼吸锻炼发出这5个声音时,相应的五脏就会同时发生反应,而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也会影响到脏腑反应的性质,这样,这些声音也就起到了引导和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此外,六字诀中的嘻音在五行中也属木,而脏腑中胆亦属木,并与三焦相通,故嘻音可以通三焦。这个嘻音与三焦的联系拐了几个弯儿,说明五行学说在解释六字诀机理时也有较为牵强的一面。
现代医学对这6个发音与其相应脏腑的关系作过一些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应脏腑的声音确实能够对脏腑产生影响。例如,发“呵”的声音时,受试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能够发生一些向康复方向的变化。但由于这些实验研究只是初步的,只能够揭示一些研究的趋势,尚不足以作出定论。
②声带发音、非声带发音与不发音
六字诀的发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声带发音,一种是不用声带发音。用声带发音相当于念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声音比较响亮;这种发音是实音,运用气息较多,发音的音量相当于日常说话的中等音量。不用声带发音是气声,声音是虚的,其声音是呼出的气息经过特定口型时形成冲击与共鸣而发出的,与声带发音无关。历史上所说的六字气诀,主要就是指这种不用声带发音的六字诀。这种发气声的六字诀要特别注意发音时的口型,虽然没有声带的声音,但口型一定要保持与声带发音相同,不然就相当于发错了音。六字气诀的发音方式运用气息较少,锻炼时比较省力。
从机理方面看,不用声带发音的方式提示了在六字诀的呼吸锻炼过程中,对脏腑直接产生作用的因素或许是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的发音气流,而并非声音本身。用声带发音的方式运用气息较多,与不用声带发音的方式相比较,其作用是加强了呼出的气流,但并未改变气流的性质,因为两种发音方式的口型是一样的。因此,如果确实是气流而非声音是六字诀作用于脏腑的因素,那么这两种发音方式的区别在于气息量的大小,即是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区别。实际操作表明,用声带发音与不用声带发音的气息量差别可以相当大。
由于两种发音方式能够造成较大的气息量差别,依据中医理论,会影响到它们的补泻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吸气为补,呼气为泻。六字诀发音呼吸是在呼气上下工夫,在呼气的过程中对应不同的脏腑发出不同的声音,故总体上属于泻法。就泻法而言,呼出的气息越多,速度越快,泻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上所述,用声带发音的方式运用气息多,因此泻的作用较大,而不用声带的发音方式运用气息少,泻的作用就小。由此可以说,用声带发音的方式偏于治疗,而不用声带发音的方式偏于养生。在此还应该说明,依据中医学观点,补法与泻法是不同的调理疾病的方法,其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不能片面地认为补法有益于身体,泻法有损于健康。其实,补和泻是对立的统一,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正常的补,也需要正常的泻。试问一个健康的人能只进食而不排泄吗?
六字诀还有一种完全不发音的锻炼方法,呼气时做出正确的口型,但完全不发出声音,不但没有声带的声音,连气流的声音也没有。但没有气流的声音不等于没有气流,这种呼吸锻炼方法的操作特点是将呼出的气息量控制到特别小,而且柔和舒缓,乃至于气息经过特定口型时形不成冲击与共鸣,所以连气声也发不出来。这种完全不发音的六字诀练习起来非常舒适,专门用于养生。练习这种六字诀时应注意口型不要变形,否则气流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完全不发音的六字诀气息量虽然很小,但气流的性质并没有任何改变。
由此可见,这三种方式的六字诀呼吸锻炼都应该掌握,各有各的用处。在锻炼的顺序上,可以先练习以声带发音的六字诀,以掌握正确的口型;然后,在口型已经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声带发音改为非声带发音,以锻炼气息的调控;最后,在口型与气息都已经把握自如的基础上,将发音变为无音,以体会六字诀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三种锻炼方式都掌握以后,可以根据锻炼目的的需要,分别使用它们不同的补泻功效。
③呼气发音与吸气发音
六字诀的大部分发音吸气时也可以做,例如“呼”、“嘻”、“呵”等,但历代文献中均没有关于吸气时发音的记载,这里介绍六字诀呼吸锻炼,也循古例,只在呼气时发音。
练六字诀的基本要求:
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即:松、静、自然。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静是排除杂念,情绪安定。自然,是呼吸、动作纯任自然,不憋气,不用力呼吸,动作轻松舒适自然大方。姿态端正,两足平站开立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虚腋,沉肩膀坠时,目平视而反观,屏息体会脉搏之跳动,待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驰,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轻微摆动,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就吸气时引天空之清气,进入肺中,胸部扩张压迫横膈膜下降,则小腹自然隆起。本功法先吐后纳。以念字为吐,呼气尽。呼气时,开口读字用提肛收腹缩肾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发出大声音,待把口型练熟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如微风习习不使耳闻,这一点很重要。待该经络中之浊气全部吐尽,则两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气开始吸气的过程,横膈膜随吸气之势向下扩张,小腹隆起,吸气纯任自然。吸气尽可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决,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也叫吐纳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
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图3),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图4),然后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图5),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3、各读字、口型的练法
(1)嘘字功
发音:嘘XU阴平,音“需”读“希迂”。
口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伸,舌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
动作:两手迭于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则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内外劳宫相对,以鱼际穴压在肚脐上,劳宫穴对下丹田,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开始呼气读“嘘字”,呼气尽,再自然吸气,可做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呼气并读“嘘”字。共呼六次为一遍。
调息:做完一遍后进行一次调息,其动作是:两臂从两侧前方自然提起,手背朝上,肩松肩自然下垂,肘、腕两关节放松,而自然弯曲,两手高不过肩,然后臂外旋翻掌使手心朝上,两臂向前划孤,合拢,指尖相对,应以不接触为度,手心向下徐徐向膻中穴、下丹田顺气。
意念: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自足大趾外侧指甲角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太冲,入中都,穿膝关,走大腿内侧至急脉穴进入阴毛中,绕过阴器,至小腹与胃经平行,上至章门、期门、会于本经肝脏,联络胆经,上行穿过横膈膜,散布于胸肋间,沿喉咙之后侧经过上颌骨的上窍,联系于眼球与脑相联络的络脉,复向上行,出额部与督脉会于泥丸宫之内;另一支从眼球入脑的络脉,分出向下,入颊部内侧,环绕口唇之间,另一支从肝脏穿过,膈膜上注于肺,经中府、云门、天府、尺泽、孔最、列缺到拇指内侧少商穴,即和手太阴肺经相连。
适应症:嘘字功治肝病。
=====
嘘字功平肝气发音:嘘(xu)读需。口型:两唇微合,嘴角横绷,略向后用力(图6)动作: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两手由肝经之急脉穴处起(图7),手背相对向上提,经章门、期门上升入肺经之中府、云门(图8),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展开,手心向上(图9);两眼反视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图10)、胸前下转为拇指尖相对,其余四指指尖向下顺腹前按摩徐徐而下(图11),垂于体侧。双手重迭,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做六次一遍,然后做一次凋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12)。意念领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过太冲、中都、至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上绕阴器达小腹,挟胃脉两旁,属肝、络胆,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胸胁间,沿喉咙后面经过上颌骨的上窍,联系于眼球与脑相联络的络脉,复向上行,出额部与督脉会于泥丸宫之内;另一支脉从肝脏穿过横膈膜而上注于肺,经中府、云门,沿手臂内侧之前缘达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
治病机理:肝属木,木旺于春,开窍于目。春天万物生长,肝阳上亢,肝病容易发作。产生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肋胀满,肝区疼痛,性情烦躁等症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这时病情可能加重或复发。作嘘字功时,工夫稍长,则眼可能有气感。初时发胀,有的人感到刺痛、流泪,拇指感到麻胀。慢慢地眼睛明亮,视力会逐渐提高。嘘字功可治眼疾,肝火旺、肝虚、肝肿大、肝硬化,肝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练此功都有疗效。
肝实症表现为:胸肋胀满,阳气上逆,性格狂妄而易怒,头剧痛,卧不安,小便塞闭,大使干燥,疝气肿痛,时发惊厥。肝虚症则表现为:虚烦不眠,头隐痛,时而欲呕,嗌干乏力,大便稀薄,小便失禁,阳痿,子宫下垂,月经不调。肝病练“嘘”字功。实症应泻,心为肝子,可用“呵”字功泻之。虚症应补,肾为肝母,可用”吹”字功补之。
(2)呵字功
发音:呵ke阴平,音“科”读“科鹅”。
口型:口半张,舌抵下腭,腮用力,舌边触到整个下腭。
动作:两臂从两侧以手背朝上自然抬起,肩松而自然下垂,腕肘两关节放松自然弯屈,两手高不过肩,然后翻掌使手心朝上,两臂向面前划弧合拢,指尖相对,以不接触为度,手心朝下,徐徐向膻中穴、上丹田顺气。两手下落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呵”字,呼气尽再吸气,稍休息,再横隔膜下降,小腹自然隆起,做第二次动作。共呼六次为一遍。
意念:以意领气由脾经之井穴,隐白穴上升,经商丘、三阴交、阴陵泉、经大腿内侧上行入腹泻冲 适应症:呵字功治心病。
=====
呵字功补心气发音:呵(ke)读科。口型:口半张,舌平放于口内,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图13)。动作: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两手掌心向上由冲门穴处起(图14)循脾经上提,逐渐变掌心向上,至胸部膻中穴处向外翻掌(图2),上托至眼部,中指对着外眼角处(图16)。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图17)、胸、腹前(图18)徐徐下落,垂于体侧。双手重迭,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19)。以意领气由脾经之井穴隐白上升,循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里,通过脾脏、胃腑、穿过横膈膜流注心中,上挟咽、连舌本入目,上通于脑。其直行之脉从心系上行至肺部,横出腋下,入心经之首穴极泉,沿着手臂内侧的后缘上行,经少海、神门、少府等穴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穴。
治病机理:按五行相生之顺序,木能生火,心属火,应时于夏,在窍为舌。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做呵字功时,小指尖、中指尖可能有麻胀之感,同时与心经有关之脏器也会有新的感受。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蹇等症,均可练此功治疗。
心实症则表现为:咽干口渴,心绞痛,胸肋胀,尿色黄,心悸,心阵痛,腋下痛。心病症则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盗汗,神经衰弱,动则心慌。心病应练“呵”字功。实症应泻,脾为心之子,可练“呼”字功以泻心火,再做“吹”字功以补肾水。这样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收效颇易。
(3)呼字功
发音:呼HU阴平,音“呼”,读“喝乌”。
口型: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右手继续上提至膻中穴,两手内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继续翻转,外向上托起,同时左手下按;右手上找左手下按之时,开始呼气并读“呼”字,右手托至额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呼气尽。随即右手外旋使手心朝面部,从面前徐徐落下;同时左手外旋使手心朝身体一侧,沿腹胸上举,两手在胸前重迭,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内外劳宫穴相对,然后左手上托,右手下接,做第二次呼气并读“呼”字,共做六次呼气为一遍。
意念:以意领气,脾经之脉起于大趾尖端甲侧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大都,公孙、三阴交上至小腿肚内侧,沿胫骨的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之前,走股内侧前缘直达腹内入于脾脏,络胃腑,达大横、食窦、周荣、抵于肋间大包穴。
适应症:呼字功治脾病。
====
呼字功培脾气发音:呼(hu)读忽。口型:撮口如管状,舌放在中央两侧向上微卷(图20)。动作:呼气念呼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两手掌心向里由冲门穴处起向上提,逐渐变掌心向上至膻中穴(图22),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注意沉肩),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冲门穴处(图23),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变掌心向里上穿(图24),两手在胸前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图25),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图26),自然垂于体侧。两手重迭,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呼字功。如此左右手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27)。当念呼字时,足大趾稍用力,则经气由足大趾内侧之隐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际上行,过大都、太白、公孙、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入三阴交,再上行过膝,由腿内侧经血海、箕门,上而冲门、府舍入腹内,属脾脏,络胃腑,挟行咽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注入心经之脉,随手势高举之形而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所以内经有“肝脾之气宜升”之说。
治病机理:按照五行相生之顺序,火生土,脾胃属土,应时于四季,开窍于口。所以作完呵字功,当念呼字以修补脾胃。念呼字的气感与念呵字相同的原因也在于此。脾虚、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月经病、四肢疲乏均可练此功治疗。脾实则出现呕吐,噫气,腹胀,黄疸,头痛发热,下痢粘水而肛门灼热。
脾虚则出现四肢无力,心烦不眠,黄胖而浮肿,大便不成形。脾病,可用“呼”字功治。心为脾母,若“呼”字练后感到力量不足,可再作“呵”字功,以加强脾胃的消化功能。若由于肝气郁热而引起脾胃失凋,则用“虚”字功平肝后,再用“呵”字功健心,以补脾。
(4)呬字功
发音:呬,si入声,音“四”,读四。
口型: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齿之缝隙,微出,让气从口两侧边角呼出。
动作:两臂循肺经之道路,两手心朝上,由腹前上提成托球状至肚脐上,到膻中处两手掌翻转,手心向外向前,同时向左右展臂推掌如鸟之张翼。展臂推掌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四”字,呼气尽,两臂随吸气之势从两侧自然下落,稍休息,然后再提起,按上述要领做第二次,呼气读字。共做六次为一遍。
意念:以意领气,使肝经之脉气从大敦穴上行(参阅嘘字的意念一段)至胸,会肺经沿中焦,络大肠,再上一行过胃,入肺脏,出中府、云门,入腋下,行于上臂内侧,下肘中,沿上臂内侧,入寸口,走太渊穴、鱼际穴出拇指尖端指甲内侧之少商穴,另一支从腕后列缺走入食指尖端大肠经的商阳穴。随吸气之势引天阳下至二趾尖端之厉兑穴。
适应症:呬字功治肺病。
====
呬字功补肺气发音:呬字从俗读四;正音为戏,五音配商,读如夏,声短气长。口型: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图28)。
动作:两手掌心向里由急脉穴处起向上提,过小腹渐转掌心向上,抬至膻中穴时(图29),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至喉部(图30),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图31);同时开始呼气念呬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松。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从两侧自然下落。两手重迭,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32)。当念呬字时,引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上升,沿腿的内侧上行入肝,由肝的支脉分出流注于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经中府、云门,循臂内侧的前缘入尺泽,下寸口经太渊走入鱼际,出拇指尖端之少商穴。
治病机理:土能生金,肺属金,应时于秋,开窍于鼻。秋天气候凉爽,但是还有炎夏蒸热之余威,显得干燥。此时毛窍收敛,郁热未消,很容易存留在肺经之内,应该用“呬”字功清洗肺经里的郁热。所以做呬字功两臂左右展开时,可能会有气感,以拇指、食指气感较强。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皆可以呬字功治之。
肺气实则胸满,肩背疼,风热感冒,小便色黄而次数多。肺气虚则肩背疼痛而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小便次数多而量少。如果肺气虚弱易受外感,应练“呼”字功补肺,这就叫培土生金。
(5)吹字功
发音:吹chui(吹)阴平,音“炊”读“蚩威”。
口型:口微张,两咀角稍在向后咧劲,舌微向上翘,微上后收。稍有前挺之劲。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臂从自然之势,由肾俞上提,经肾经之俞府,指尖朝下,两手提至胸前,随即向上向前划圆弧,撑圆,两手指尖相对,在胸前成抱球状。当呼气时并读“吹”字,同时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体尽力保持正直,膝关节垂直不超过足尖,提肛缩肾,小腹尽力后收,臂部上提。高矮式之要求,根据个人之体质不要勉强,所谓顺其自然,率性为本,不强人以所难。年轻筋柔者能抱膝,年老体弱、筋肌僵硬者,抱至小腹呼气尽,即可随吸气之势而起立。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徐徐而起立,吸气尽,身体立直如预备式,稍休息,再按上述要领做第二次呼气,共呼六次为一遍。
意念:以意领气,使肾经之脉气,由足掌内涌泉穴,出内踝前大骨边的然谷穴,循踝骨的后方下行入足跟部,上行经小腿肚内侧出腘窝经股部后缘,贯穿脊柱入肾脏,同时与膀胱联系,直行之脉从肾上行经肝和横膈膜入肺脏沿喉咙挟舌根;另一支从肺输出,联系心脏注于胸内之膻中穴与任脉、心包脉相衔接,经天池、极泉、曲泽、大陵、劳宫穴至中指尖中冲穴。
适应症:吹字功治肾病。
===
吹字功补肾气发音:吹(chui)读炊。口型: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图33)。动作:呼气读吹气,两臂从体侧提起,两臂向后,两手外劳宫穴在腰部擦搓3次,两手经长强、肾俞(图34)向前划弧,至肾经之俞府穴处,如抱球两臂撑圆,两手指尖相对(图35),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图36);在呼气念字的同时,足五趾抓地,足心空如行泥地,引肾经之气从足心上升。下蹲时身体要保持正直,膝盖不过足尖,下蹲高度直至不能提肛为止。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于身体两侧。两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37)。当念吹字时,五趾抓地,足跟着力,肾经之经气从足心涌泉上升,经足掌内侧沿内踝骨向后延伸,过三阴交经小腿内侧进腘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股部内后缘通向长强脊柱,入肾脏,下络膀胱;上行之支脉入肝脏,穿横膈膜进入肺中,沿喉咙入舌根部;另一支脉从肺出来入心脏流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经天池、曲泽、大陵、劳宫到中指尖之中冲穴。
治病机理:按照五行相生之顺序,金生水、肾属水,呬字功作完,即作吹字功以补肾气。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关系于生殖系统的一切疾患。肾开窍于耳,肾亏则耳内蝉鸣,听力减退。肾主骨,肾亏则骨脆易折,支柱无力。齿为骨之余,肾亏则牙齿动摇。其华在发,肾亏则毛发干枯,容易脱落。目中之瞳子属肾,肾亏则视物模糊、散光、近视、老花等目疾出现。肾之腑在腰,肾亏则腰疼、腿软无力。其邪在腘,肾亏则膝盖酸痛,屈伸困难。所以做吹字功时可能会出现手心和中指气感较强。腰腿无力或冷痛、目涩健忘、潮热盗汗、头晕耳呜、男子遗精或阳痿早泄、女子梦交或子宫虚寒、牙动摇、发脱落,皆可练此功治疗。
肾气虚则心悸、气短、腰痛、腿软、惊悸、怔忡、遗精、阳痿、女子带下、月经不调、足心发热而下肢发冷,做恶梦而惊醒。
虚火上炎则口热、咽干、心烦,咽肿、腹满尿赤,甚至下痢、浮肿。肾为寒水之经,节令属冬,所以古人说:吹以去寒。用辩证法穷源溯本,委曲治病,所以用吹字功以固肾。肺为肾之母,肺属金,金能生水,肾水亏损,应以“呬”字功补充。若相火旺盛,口干心烦,小便赤黄而涩痛,则用“嘻”字功平之。
(6)嘻字功
发音:嘻XI(嘻)阴平,音“希”,读“希一”。
口型:两唇微启,微向里叩,舌平伸,舌尖向下,两边微有缩意,上下齿相对但不闭合。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臂从腹前上提,两手心朝上,指尖相对应,直至两手到膻中穴,然后两手内旋翻掌使手向外,吸气尽;呼气时,读“嘻”字,两手心向上托直至头部前方,呼气尽,随即两手内旋使手心向面部,指尖向上,经面部前自然下落,至膻中穴时指尖转向下,两手自然下垂经过胆经之日月穴由身体两侧引少阳之气至四趾尖端之足窍阴。按上述要领共呼气六次为一遍。
注:高血压患者,双手不宜过头,上托时稍快,下落时稍慢,意想足窍阴穴。
意念:三焦为手少阳,胆为足少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翻转阴阳则激动气势之流动,所以下通调,气机通畅,三焦主气,理在于此。以意领气,从足四趾爪甲外侧窍阴穴,经丘墟穴,沿腿外侧之外丘、阳关、环跳等穴,入三焦,上行经缺盆、肩井、天蹘、肩蹘、四渎等穴走手背到四指爪甲外之关冲穴。
适应症:嘻字功治三焦病。
====
嘻字功理三焦气发音:嘻(xi)读希。口型:两-
-#-!-Chun微启,有嘻笑自得之貌,怡然自得之心(图38)。动作: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随即放开。两手如捧物状由体侧向耻骨处抬起(图39),手心朝上,指尖相对,提至膻中穴(图2-40)。然后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图2-41)。吸气时,两臂内旋,两手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胆经路线而下(图42),拇指经过风池,其余四指过面部,两手再厉渊腋(图43)、日月至环跳(图44),自然垂于体侧,以意送至足四趾端之窍阴穴。然后,两手重迭,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图45)。三焦经主气,“三焦之脉合于足太阳”。内经云:“三焦者,足少阳、太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内,出于委阳,并太阳之脉络入膀胱,约三焦。”三焦为手少阳,胆为足少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翻转阴阳则激动气势之流动,所以上下通调,气机通畅,三焦主气,道理在此。读嘻字时,以意领气,由足窍阴、至阴上踝入膀胱经,由小腹处上升,历络下、中、上三焦至胸中,转注心包经,由天池、天泉而曲泽、大陵至劳宫穴,别入三焦经。吸气时即由手第四指端关冲穴起沿手臂上升贯肘至肩,走肩井之后,前入缺盆注胸中联络三焦。上行之支穿耳部至耳前,出额角下行至面颊,流注胆经,由风池、渊腋、日月、环跳下至足窍阴穴。简而言之,意领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复归于胆腑。
治病机理:三焦主相火,为六腑中最大的腑,其根在命门,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其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三焦有病,常表现为气滞淤塞,因而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腹胀,小便赤黄。五脏六腑功能的调整,完全靠气的运行;而气的运行主要靠三焦。所以,练“嘻”字功是为了理三焦气。从膀胱到肚脐是下焦,肚脐到心口窝是中焦,心口窝到天突处是上焦。三焦的功能是主气化,所以有“下焦如渎”、“中焦如沤”、“上焦如雾”之说。气一定要顺。练“嘻”字功,要面带笑容,心里美滋滋的。练嘻字功,呼气时无名指气感强,下落时足四趾气感强,这是少阳之气随呼气上升与冲脉并而贯通上下,则三焦理气之功能发挥,促进脏腑气血通畅之缘故。三焦不畅可引起耳鸣、眩晕、喉、痛、咽肿、胸腹胀闷、小便不利,应多练嘻字功。三焦实则表现为:咽肿,喉痛,寒热,耳鸣,耳聋,下颌病,腋下肿,小便不利,胸胀闷。
三焦虚则出现耳鸣,自汗,眩晕。三焦不畅,用“嘻”字功通之,再用“呼”字功助胃气,这样百病都除,不治而愈。
根据中医整体治疗的理论,本五行相生之原则,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吐六次,六六三十六次谓之小周天,早晚各练三遍,配合洗髓金经,早晚各练一小时,坚持百日,成效自见。如某一脏器有病,相应之字可加练一至三倍。但不能只单练一个字,以免引起不适。每个人在掌握了功法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练功方案和时间,只要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病弱的身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坐卧式六字诀
站立式的六字诀,对年老体弱不便持久站立者,会感到困难,所以特编出坐卧式的六字诀。临床实践效果良好。六字诀卧练法和站式六字诀在作用和效果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加适合体弱多病的同志练习,一般练功者,临睡前在床上练习也十分方便。六字诀卧练法练习时,作功者需仰卧于硬板床上,其要领和站式相同。要做到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自然。枕垫高以能目视足尖为宜,两手自然放松,置于身体两侧。口型、吐音、腹式呼吸及经络循行均同于站立式。读字时呼气同时收腹、提肛、缩肾、敛臀,吸气时小腹自然隆起,舌尖顶上腭,做到呼有意、吸无意。每个字作六次,然后作一次调息。调息动作同站立式。
参考文献资料:
1.马礼堂六字诀健身法
2.网络诸六字诀
曲黎敏—健身气功八缎锦易经筋五禽戏六字诀的讲解
1.如何修证佛法》中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讲述
天台宗小止观法中,有一个偈颂: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呵(管心脏)、嘘(管肝脏)、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肾脏)、呬(管肺)。
在空气干净的地方,站着或打坐,用这六字之中的一个,作口形呼气,不要出声音,尽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瘪进去),嘴巴一闭,让它自然吸。炼得累了,停下来作调息功夫。此时就是小止观所谓“有觉有观”,感觉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轻微,杂念少了,慢慢练习下去,身体内部会起各种变化。
修气的法门不是菩提道果,可是它可使我们易于证果。天台宗小止观法门的六字:呵嘘呼嘻吹呬,是调整身体的,许多人都搞错了,现在重新示范一次:
站着,肩膀一挂,两手随便一摆,气就到了,就好像作鸟飞式时,臀部肌肉一挾紧,气就到了,这是个关键。以发“呵”字为例,只要意识,声音不必发出来,小肚子随着气呼出自然瘪进去,待把气呵光了,没有气可呵了,只要把声音停止,嘴巴一闭,鼻子自然会将气吸进来。要多作几次,然后放下,听声音,听至呼吸与心念专一,杂念没有了,自然空了.
《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讲述
----------
2.《云芨七签》中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云笈七签》宋·张君房
卷三十二杂修摄部一
《云笈七签》宋·张君房
卷三十二杂修摄部一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到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兒扌卷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忓人也。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怒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相。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習风????,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
张果先生服气法
每日常偃卧,摄心绝想,闭气握固,鼻引口吐,无令耳闻,唯是细微,满即闭,使足心汗出。一至二数至百已上,闭极,微引少气,还闭。热呵冷吹。能至一二千,即不用粮食,不须药物,时饮一两盏好酒,或水通肠耳。数至五千,则随处出入,有功当自知也,则可入水卧矣。
注:1。《云笈七签》宋真宗天僖年间(公元—年)张君房编辑这是一部对后世道教很有影响的道书,人们称之为“小道藏”。
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
神仙绝谷食气经斋
经曰经曰:夫欲学道神仙食气之法,常以春二月、三月九日、十八日、二十七日,若甲辰、乙巳、丙辰、丁巳王相成满日,可行气也。夫欲行气,起精室于山林之中,隐静之处,必近甘泉东流之水,向阳之地,沐浴兰汤,以丹书玉房为丹田,方一寸玉房在下三寸是也。精念玉房,内视中丹田,内炁致之于下丹田。又先去鼻中毛,偃卧,两足相去五寸,两臂去身亦五寸,瞑目握固握固,婴兒之拳。蒲{艹弱}为枕,高三寸,若胸中有病,枕高七寸,病在脐下,可去枕。既行气,不复食生菜、五辛及荤也。诸欲绝谷行气法,食日减一口,十日后可不食。二日、三日腹中或悁悁若饥,取好枣九枚,若方寸术饼九枚食之,一日一夜,不过此也。不念食者,勿啖也。饮水日可五胜,亦可三胜,勿绝也。口中恒含枣核,令人爱气,且生津液故也。知
经曰经曰:道者炁也,爱气则得道,得道则长生;精者神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久。行气一名炼气,其法正强卧,徐漱醴泉咽之醴泉者,华池,以鼻微微内炁徐引之,莫令大极,满入五息已,一息因可吐也。一息屈指数之至九十息。若身大烦满者,可频伸,频伸讫,复行之,满四九三百六十息为一竟。为之久久,众病自除。吐气既还,欲吸之时,先复小吐,微微往来,如是再三,更鼻引之,不尔者,令人气逆。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久自觉气週于身中。若行气未定,意中疲倦,便练气,以九十息为一节,三九二百七十息为一竟。行气令胓胓满藏,无令气大出,闭气于内,九十息一咽,咽含未足者,复满九十息,三九自足,莫顿数也。当念气使随发际上竟,及流四肢,自然下至三星玉茎、二卵是。斋
经曰经曰:行气常以月一日至十五日,念气从手十指出;十六日尽三十日,念气从足十指出。久之,自觉气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轻强,气脉柔和,荣卫肢节。长生之道,在于行气,灵龟所以长存,服气故也。诸行气之后,或还欲食者,初饮米汁粥,日增一口,渐加之。十日之后,可食淖饭,勿致饱也。斋
经曰经曰:行气之法,初为之时,多不和调,令人欬逆,四肢或冷,既行之久,日自益也。四九三百六十息,身如委衣,骨节皆解,久久乃觉气行体中,经营週身,濡润形体,洗涤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百病除去。凡初行气之时,先安其身而和其体,若气与竞争身不安者,且止和乃行之。气至则形安,形安则鼻息调和,鼻息调和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形热,自觉形热则频汗出,且勿便起,在安徐养之,务欲其久。诸行气,皆无令意中有忿怒愁忧,忿怒愁忧则气乱,气乱则逆。思一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则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理,如法为长生久寿。行之之法:以鼻微微引气内之,以口吐之,此为长息。内气有一,吸也。吐气有六:呼也,吹也,嘻也,呵也,嘘也,呬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过此数。行道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呵以去烦,嘻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夫人之极,率多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忌也,道家行气之所恶也。斋
卷六十诸家气法部五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
六炁诀
诀曰:六气者,嘘、呵、呬、吹、呼、嘻是也。气各属一脏,馀一气属三焦。
呬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有此疾,则依状理之,立愈也。
斋呵属心,心主舌,口乾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呵。若须作意,是宜理之。知
呼属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字炁理之。古
吹属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以吹字炁理之。斋
嘻属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治之。气虽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所治诸疾皆愈,不必六气也。知
嘘属嘘属肝,肝主目,赤肿昏眩等,皆以嘘治之。古
调气液诀斋
诀曰诀曰:人食五味,五味各归一藏,每藏各有浊气。同出于口。又六气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薰薰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审而察之,以知其候。凡口中焦乾,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须大张口呵之,每咽必须依门户,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鸣天鼓,或七或九,以舌下撩华池而咽津,复咽令热气退,止。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过多,心头汪汪然,食饮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即当吹以温之,如温热法。伺候口美心调,温即止。《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又云:漱咽灵液灾不干。
卷六十一诸家气法部六
服气杂法秘要口诀
世人或谓,服气与胎息殊,误之深矣。胎从气中结,气从胎中息,久服则清气凝而为胎,浊气散而出,胎成可以入水蹈火。世人或依古方,或受非道者,以秘数之,贵其息长,不亦谬乎?殊不知五脏无常服之气,一时闭塞关门,岂知是胎中自然之意,但烦劳形,终无所益!时人服气多闭口缩鼻,皆抑忍之,但须取息长,不知反损。问曰:气外气内,二气俱出五脏,焉得内外吐纳不同桑榆子曰:此言二气,俱出五脏,即大谬也。外气,喘息之气,即府气也,但入至荣卫,非自中而有者也,焉得谓之出于五脏乎?答曰:服内气鼓努之时,即胃海开纳,真气封固。纳讫,即还闭,徐徐出外气,自然有殊。夫抑塞口鼻,气俱不通,不通即蓄损五脏,此乃求益而反损也。且人健时闭气息即易,有疾力微即难制,岂不失之极也。若服内气,用力甚少,而功即多,当勤行之也。问曰:夫上士先导引后出入,下士先出入后导引,何也?答曰:上士先导引,秽气随举动散出;下士后导引,恐其秽气入支节不散。此则学气导引,得与不得有殊桑榆子曰:上下犹言先后进也,系于功用浅深,非贤愚品第之位。斯道也,岂愚者之为乎?但有贤而不能者也天师云:内气者一,吐气有六,气道成乃可为之。吐气六者:吹、呼、嘻、喣、嘘、呬、皆出气也桑榆子曰:喣一本为呵。大抵六气之用,与他本有五不同也。时寒可吹以去寒;时温可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喣以去烦;又以去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热。凡人者则多呼呬,道家行气不欲嘘呬,长息之忌也。悉能六气,位为天仙呬,丑利、许气二反。桑榆子曰:凡人者,喜怒嗜欲,众邪之气不绝于中,辛咸甘酸外物之味未离于口,若即便禁长息,则秽浊之气无洞尽之期。彼得道者,无思无虑,无荣无欲,含其浩然之气,又焉取于嘘呬哉?彼视嘘呬,犹决提耳。主
------------
3.类修要诀》中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孙春芳点校
孙真人卫生歌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定。四季长呼脾化餐,三焦嘻却热难停。
陶真人卫生歌嘘呵呼嘻吹及呬,行气之人分六字。果能依用口诀中,新旧有疴皆可治。
六气歌诀
一曰呬呬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二曰呵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灭。三曰呼呼属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四肢壅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四曰嘘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病更神速。五曰吹吹属肾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萎,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六曰嘻嘻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不和之气属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去病延年六字诀(其法以口吐鼻取)
总诀(以此行六字诀功夫秘要诀也。非此六气行不到本经此导之,若引经耳。不可不知)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吹肾气诀
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气色昏。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呵心气诀
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目下便安和。
嘘肝气诀
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
呬肺气诀
呬呬数多作生涎,脑膈烦满上焦痰。若有肺病急须呬,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气诀脾宫属土号太仓,痰病行之胜药方。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
嘻三焦诀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最上医。若或通行去壅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四季却病歌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孙春芳点校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年5月第一版
点击进入:看更多分类文章
马礼堂养气功
养气功及六字诀问答
历代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六字诀病例汇集
六字诀辩证施功
随想杂谈
有关六字诀的视频
修行语录格言汇集
六字诀及马礼堂养气功人物介绍
相关知识
欢迎转摘,转摘请链接:蓬蒿人六字诀气功养生BLOG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