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魏大爷今年66岁,10多年前出现咳嗽咯痰,平卧时加重,活动后喘累气促,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每年因天气变化或受凉后病情反复发作。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伴反酸呃逆,口干口苦,偶有左胁肋部胀满及背部疼痛,医院门诊就诊,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至急诊就诊,患者仍自觉活动后喘累气促明显,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中医经典科。
既往史
痛风病史两年多,痛风发作时服用“痛风舒片”,病情控制尚可。其余无特殊疾病。
入院查体:
体温:36.7℃,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6mmHg。
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未见异常,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率:84.3%;C-反应蛋白:41.41mg/L,血清淀粉样蛋白:.19mg/L。
2、胸部CT:①双肺气肿征伴多发肺大泡。②双肺散在钙化灶,右肺下叶少许纤维灶。③气管内痰栓。④气管及右肺门淋巴结钙化。⑤主动脉及冠脉壁、主动脉瓣区钙化。⑥肝右叶钙化灶;肝内散在囊肿可能。⑦右肾囊肿;脾点状钙化灶。
3、肺功能试验(-11-20本院门诊):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中医四诊
望之少神,面色少华,咳嗽咯痰,痰色白质黏,不易咯出,平卧时加重,活动后喘累气促,伴反酸呃逆,口干口苦,偶有左胁肋部胀满及背部疼痛,不易汗出,饮食较差,睡眠可,喜热饮,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浮弦数。
根据检查,医生得出了诊断结果:
中医诊断:肺胀----少阳证
西医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
2.高尿酸血症
1
一诊(年12月01日)
患者年逾六旬,肾气渐衰,水寒火衰,火不生土,中土失运,内生痰湿,浊邪内阻,加之感受风寒邪气,客于肌表则身体疼痛,客于半表半里则胁下胀满。
中医治则治法:开太阳、和少阳
处方:柴胡桂枝汤,具体用药如下:
辅助予以中药封包治疗(背部、胸部)温肺理气、止咳化痰,耳穴压丸治疗(心、肝、脾、肺、肾)调和五脏气血,隔物灸治疗(肝俞、心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关元俞)温阳补气、改善背部疼痛及怕冷,穴位贴敷定喘贴(肺俞、定喘)、补肺益气、止咳定喘,皮内针(风池、尺泽、三阴交)疏经通络、改善肺功能。
2
二诊(年12月02日)
仍有咳嗽咯痰,痰色白质黏、仍不易咯出,喘累气促稍减轻,无畏寒发热,仍感反酸呃逆、口干口苦,偶有左胁肋部胀满及背部疼痛,背部怕冷,不易汗出,喜热饮,饮食较差,睡眠可,大便未解,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浮弦数。
患者服药后畏寒缓解,气促较前减轻,而以左胁肋部胀满及背部疼痛为主症,伴反酸呃逆、口干口苦,此为太阳表邪已解,而少阳相火之热内蕴,故口干口苦,大便未解则化生阳明内热,故反酸、胁肋部胀满疼痛。
中医治则治法:和解少阳、通降阳明
处方:大柴胡汤加味,具体用药如下:
3
三诊(年12月03日)
精神较前好转,喘累气促较前减轻,仍感咳嗽咯痰,反酸呃逆,口干口苦,左胁肋部及背部仍然疼痛不适,咳嗽剧烈时较明显,背部怕冷,不易汗出,饮食一般,睡眠可,大便已解,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弦。患者症状较前稍改善,自诉胁肋部及背部胀痛,四诊合参,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合用延胡索、川楝子、香附以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4
四诊(年12月04日)
喘累气促较前减轻,精神较前好转,口干口苦,怕冷,不易汗出,饮食欠佳,睡眠可,大便已解,小便可。舌红少津,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弦。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去醋延胡索、炒川楝子,加用砂仁、白术以理气燥湿健脾。
5
五诊(年12月05日)
精神一般,咳嗽咯痰,咽痛,时伴有头痛、头皮发麻,伴反酸呃逆,口干口苦,喜热饮,左胁肋部胀满及背部偶有疼痛,不易汗出,饮食一般,睡眠可,大便未解,小便可。舌红少津,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弦数。
医院中医经典科远程会诊指导,考虑患者恶寒不明显,故太阳证不明显;然而阳明、少阳表现明显,可知少阳枢机不利,相火不降,故见大便不通,根据其病机,仍选用大柴胡汤原方。
具体用药如下:
6
六诊(年12月06日)
精神好转,诉活动后喘累气促明显减轻,咳嗽时伴双侧胁痛较前稍减轻,自觉头皮发麻及头昏较前缓解,怕冷、腰痛较前减轻,纳眠可,大便正常,小便可。舌红,舌下脉络瘀曲,苔薄白,脉弦。继续守方治疗。
经过以上治疗,一直服用大柴胡汤,精神状况改善,咳嗽喘累明显好转,胁肋部及腰痛明显缓解,病情好转于12月11日出院。嘱患者避风寒,勿感冒,饮食宜清淡。
舌象
胸部CT
科室简介
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诊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