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男性左腹绞痛 >> 正文 >> 正文

年纪轻轻竟然得了大肠癌会有哪些预警信号如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7-21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4.html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大肠位于人体腹部的四周,呈“门”字形,可分为6个部分和个弯曲,即: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以及肝曲和脾曲。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那么,大肠癌发生前都有哪些先兆啊?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它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七大信号预警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容易延误诊断时间。大肠癌具体的症状包括:

(1)排便习惯改变。

这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感”等。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大便性状改变。

包括便血、粘液便和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3)腹痛。

结肠癌常见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4)腹部肿块。

多为肿瘤生长本身引起。癌细胞侵及肠壁全层后与邻近的脏器或肠腔粘连,形成腹部肿块。

(5)肠梗阻症状。

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

(6)会阴部疼痛。

常为直肠癌的盆腔浸润所致。

(7)全身乏力。

由于慢性失血、癌肿破溃、感染、毒素吸收等,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其中尤以贫血最易忽视。

这六类人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那么,哪些人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

1.中老年人群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肠癌发病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越来越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

.喜不良饮食人群

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大肠癌。因此,“无肉不欢”和不喜蔬果的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3.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在一级亲属当中,也就是兄弟姐妹和父母有人罹患胃肠道肿瘤,那么您也就进入到了高危人群。

4.吸烟、饮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有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5.有结肠息肉病史人群

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因此,为防止癌变,应定期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6.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容易发生大肠癌。

大便潜血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对于大肠癌早期筛查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说,大肠癌从开始到发展到癌变阶段,时间跨度在五年至十年间,在这么长时间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筛查,而内镜检查是最佳方法。

如何预防大肠癌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推荐的癌症预防建议,预防大肠癌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少吃肉。

每天至少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选择不含糖的纯谷物制品,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尤其减少肥肉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其他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予以治疗,良性肿瘤会有恶变为大肠癌的可能。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正常体重。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避免长期久坐。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适量饮酒。避免一次性饮酒过量。

(5)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果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一定要及时进行大便隐血检查。

(6)正确用药。

虽然有研究提示摄入阿司匹林、维生素类制剂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生,但是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目前尚不作为常规推荐使用。

多素少荤能防很多病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加工处理,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皮、糊粉层、胚乳、谷胚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中作为主食的稻米、大麦、小麦、玉米、燕麦、黑麦、黑米、高粱、黄米、小米、荞麦、薏米等,如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全谷物营养丰富,含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等。而碾磨等加工过程,一般将谷皮、糊粉层和谷胚分离出去,当做废弃的糠麸扔掉,使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中国疾控中心曾对国内外34篇有关全谷物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全谷物不仅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对预防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控制体重都有好处。

果蔬的健康价值也不止预防结直肠癌。综合来看,增加蔬菜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以及包括食道癌、肝癌、鼻咽癌在内的部分癌症风险。值得强调的是,食用绿色叶菜可降低糖尿病和肺癌发病风险;增加大白菜、小白菜、卷心菜、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能降低肺癌、胃癌和乳腺癌风险。水果的益处和蔬菜类似,增加苹果、梨和香蕉摄入,可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风险。

知道了全谷物和果蔬的健康益处,但落实到行动上,很多人就头疼起来。

全谷物:替代精粮,用心烹调。每人每日应食用谷薯类50~克,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克、薯类50~克。小米、玉米、燕麦等全谷物可直接作为主食,三餐中至少一餐可用全谷物和杂豆类完全替代精白米面。烹调主食时,大米可与燕麦、小米、荞麦、玉米等杂粮搭配食用,传统的二米饭、豆饭、八宝粥等都是实现粗细搭配的好方法。全谷物口感粗糙,一些人不爱吃。用豆浆机制作五谷豆浆或全谷物米糊,用电饭煲、高压锅煮八宝粥,用电蒸锅蒸玉米棒、杂粮馒头等,均可使其口感柔软。

果蔬:多买深色,保护营养。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应摄入蔬菜~克、水果00~克。黄承钰建议,尽量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对三口之家来说,每周买4~5千克水果,每天买1~1.5千克新鲜蔬菜,并全都吃完。购买果蔬要“好色”,颜色越深的营养价值越高。烹饪蔬菜时为减少营养流失,最好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

警惕!19岁少年查出大肠癌,和他常吃的食物有关!

来源:钱江晚报

今年六月,19岁的小黄考上温州大学,噩耗却不期而至。前不久,他被查出大肠癌。小黄一家无法接受,怎么年纪轻轻就患上这个毛病?

医院腹部大外科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李德川,说起这个令人惋惜的病例。大肠癌一般爱找中老年人,像小黄这样小的年纪就中招,非常少见。李德川主任分析,发病原因可能和他过去几年频繁吃烧烤、油炸食物有关系。

偶尔拉肚子,右下腹摸到一个包块

今年年初,小黄偶尔觉得自己右腹部隐隐作痛,吃饭提不起胃口,脸色苍白,体力也不怎么好。备考时看会书,就想着要睡觉。

爸妈俩虽然担心,但觉得可能是孩子为了准备高考,学习太累、精神太紧张的缘故。因为腹部疼痛不算厉害,小黄想着可能只是吃的东西不干净,小毛病而已,也没怎么重视。

小黄爸爸平时烧的一手好菜,想着让儿子胃口好一点,特意请了假回到老家陪儿子,每天换着花样给他烧各种好吃的。小黄越发觉得,身体的疼痛似乎只小问题,当下必须全身心投入备考,才对得起父母殷切的照顾。

高考结束,小黄对成绩还算满意,但右下腹的疼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稍微吃点东西,他就感觉肚子胀胀的,体力一天不如一天。

这下子,一家人着急了。父母带医院检查,医生在小黄的右下腹摸到了一个包块,立马医院就诊。

于是,小黄慕名来医院就诊。李德川主任为他做了个全面的检查,发现小黄的结肠竟然被一枚大约8cm大的肿块堵塞,而且腹部的CT提示,腹腔内已有大量的腹水,很有可能腹腔内肿瘤已经广泛转移。通过进一步的腹水穿刺化验,明确找到了癌细胞。

最终,小黄被确诊为大肠癌。

发病和频繁吃烧烤、油炸食物有关

李德川主任说,小黄的肿瘤发生在右半结肠,这是比较隐蔽的。这种患者的症状往往表现为右下腹隐痛,伴有贫血,而大便出血的症状也许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甚至有些患者只会当作胃病在治疗。

说起大肠癌,现场的专家都有一个感受:近年来,年轻人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现时往往肿瘤已经偏中晚期。

的确,发病率上升、发病群体年轻化,正是浙江大肠癌的现状。

“浙江省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发病率趋向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由原来的60岁以上降到现在45岁左右。”李德川主任说,诊治方面,年轻人一般不引起重视,医院检查,平均间隔了10个月左右,很容易出现疾病进展。

发病原因上,李德川主任提到,除去遗传因素,还有偏向高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比如喜欢吃油炸、烧烤、烟熏等各种高脂肪的快餐类食物,工作压力大、熬夜等,使年轻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大大增加。“小黄说到,他初高中读书时,备考压力大。而爸妈不在身边照顾,他一般都在外面吃饭,尤其爱吃烧烤和油炸食物,几乎每天都要吃。发病很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多吃芹菜、燕麦,可以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一方面要做好筛查,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那么,哪些情况下要进行筛查?李德川主任指出,大便习惯改变,比如变稀、变细,次数增多,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腹痛、腹泻、腹部发现包块等,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市民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做肠镜检查进行确诊。

他具体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生活规律。不要熬夜,最近奥运会比赛火热,但年轻人观看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饮食结构要合理。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这里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燕麦等富含纤维素。

3、改变烹调习惯或口味。比如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少吃烧烤食物、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多吃新鲜食物。

4、别那么“重口味”。口味别吃得那么辣、那么咸,而要以清淡、少盐为好。

5、便血、痔疮引起警示。饮食起居不规律、运动少,很多年轻人受痔疮困扰。但千万别觉得没什么,如果伴有反复的便血,尤其血呈暗红色,混杂在粪便里面,更要警惕,医院就诊。

6、腹痛+贫血是“信号”。部分右半结肠肿瘤病人,肉眼上并无大便出血症状,可以表现为反复的腹部隐痛、乏力。这时就要警惕,如果还有不明原因的贫血,更要重视。

7、观察便便的形状。正常人每天大便规律成形,反复的便秘或腹泻要重视。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肠道肿瘤的可能性。粪便性状规则也是人肠道功能正常的一种标志,如果有一段时间出现大便变细,甚至大便有凹槽,医院就诊。

8、对于普通人群来说,45岁以后也需要注重肠镜检查。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郑琪

综合摘自:人民网健康,钱江晚报

版权和免责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而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4小时之内删除。

转发分享为健康知识点赞!↓↓↓

扫一扫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4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