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左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内脏绞痛来睦山书院一起学中医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1-12-11
青岛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

定义(visceraangina):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现将几种临床常见的内脏急性绞痛扼要叙述如下:

(一)心绞痛

定义(anginapectoris):是指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发生压榨性疼痛,伴心悸、胸闷、气短、汗出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常反复发作,一般持续数秒至十余分钟不等,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可由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X综合征、风湿热、冠状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等引起。其发生常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范畴: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脏腑内伤,心脉不通,或心脉失养,心络不畅。

主症:突发胸闷及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或心痛如绞,心痛彻背。伴心悸、胸闷、气短、出汗、面色苍白、表情焦虑或恐惧感。

兼症:

①七情诱发,胸闷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烦躁不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为气滞血瘀。

②遇寒诱发,唇甲青紫,心痛如刺,心痛彻背,舌质紫暗,脉涩,为寒邪凝滞。

③胸中痞闷而痛,痛彻肩背,喘不得卧,喉中痰鸣,舌胖,苔腻,脉滑,为痰浊阻络。

④面色苍白或表情淡漠,甚至心痛彻背,大汗淋漓,气促息微,四肢厥冷,唇甲青紫或淡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为阳气虚衰。

1.基本治疗

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膻中郄门阴郄

配穴:

①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

②寒邪凝滞配神阙、至阳。

③痰浊阻络配丰隆、中脘。

④阳气虚衰配心俞、至阳。

方义:

①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故胸痹心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②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又为气会,可疏调气机,化瘀止痛。

③郄门、阴郄分别为手厥阴经和手少阴经部穴,善治心系急症。

操作:

①膻中向下平刺,以有麻胀感为度。

②寒邪凝滞、阳气虚衰宜用灸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

(二)胆绞痛

定义(biliarycolic):是以右上腹胁肋区绞痛,阵发性加剧或痛无休止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好发:常见于多种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

范畴:胆绞痛属中医学“胁痛”范畴。

病因:其发生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结石、蛔虫阻滞等因素有关,多为实证。

本病病位:在胆,与肝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胆腑气机壅阻,不通则痛。

主症:突发性右上腹剧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拒按,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兼症:

①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口苦咽干,黄疸,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肝胆湿热。

②常因情志变动而诱发,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兼见性情急躁,胸闷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肝胆气滞。

③右上腹及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痛,拒按,恶心呕吐或吐蛔,舌淡,苔白,脉弦紧,为蛔虫妄动。

1.基本治疗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胆的俞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

配穴:

①肝胆湿热配行间、阴陵泉。

②肝胆气滞配太冲、丘墟。

③蛔虫妄动配迎香透四白。

④发热寒战配大椎、曲池。

⑤恶心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⑥黄疸配至阳。

方义:

①经外奇穴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效穴。

②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可调理胆腑气机。

③胆俞、日月同用,俞募相配,利胆止痛。

操作:常规针刺,久留针,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或用电针。

2.其他疗法

耳针法: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急性发作时采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剧痛缓解后行压丸法,两耳交替进行。

(三)肾绞痛

定义(renalcolic):是以阵发性剧烈腰部或侧腹部绞痛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阴囊及下肢内侧放射,伴不同程度的尿痛、尿血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是由泌尿系结石引发的剧烈疼痛症。常与湿热之邪相关。

好发: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病,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之分。

范畴:肾绞痛属于中医学“腰痛”、“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

本病病位:在肾、膀胱,与三焦、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结石内阻,通降失利,水道不通。

主症:小腹及茎中急胀刺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或腰部刺痛,向膀胱、外生殖器、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因有砂石而中断,变换体位常能通畅。肾区有叩击痛。

兼症:

①见寒热往来,口苦呕恶,大便不爽或秘结,苔黄腻,脉滑数,为下焦湿热。

②尿痛涩滞不显著,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脉弦细无力,为肾气虚弱。

1.基本治疗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以相应俞募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京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

配穴:

①下焦湿热配阴陵泉、委阳。

②肾气虚弱配水分、关元。

③恶心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④尿中砂石配次髎、水道。

⑤尿血配地机、血海。

方义:

①肾俞与京门、膀胱俞与中极分别是肾与膀胱的俞募穴,为俞募配穴法,可清利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通调肾与膀胱气机,行气止痛。

②三阴交穴通脾、肝、肾三经,可疏肝行气,健脾化湿,益肾利尿,化瘀通滞。

操作:常规针刺。

2.其他治疗

耳针法: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三焦。毫针刺,强刺激。

1.针灸对心绞痛有一定疗效。长期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患者,宜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逐渐减少药量,不可骤然停药。

2.结石引起的内脏绞痛,应当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性质等,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尿流梗阻及感染者,应当在针刺镇痛后先行考虑碎石、抗感染甚至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