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最近总是胸口有些闷,还老头晕?”赵奶奶在心里犯嘀咕,想着也许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家住六楼的赵奶奶是一位六旬独居老人,虽然儿女也想将她接到身边,但是她都以不习惯新环境拒绝了。
赵奶奶是一名三高患者,可是她却认为自己的身体十分健康,并不需要按时吃药,只有感觉不适时才会吃药。最近,赵奶奶发现自己爬楼梯越来越慢,上几级台阶就需要休息一下,还经常不明原因的腿疼。与赵奶奶交好的邻居也说,赵奶奶最近走路有些坡脚和拖沓。
一天,与往常一样买菜回家的赵奶奶突然在楼梯上晕倒了。幸运的是,赵奶奶被出门倒垃圾的邻居及时发现,并拨打了急救电话。
经检查原来赵奶奶得了脑梗,血管堵塞影响了脑部供血,才造成的头晕、步态异常等身体异常情况。
医生说赵奶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脑血管堵塞了。那什么是血管堵塞?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它的症状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样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血管堵塞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导致的?
众所周知,血管是血液的载体,它可以将氧气和营养运到身体的各个地方,以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一旦血管堵塞,那就很有可能“百病缠身”。
血管堵塞后,血液就不能在血管内顺畅的流动出现是引起血管堵塞。通常来讲,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血管堵塞的最主要原因,而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又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三大因素,所以说,“三高”与血管堵塞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堵塞又会进一步会造成心脑血管的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可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快血管老化、造成血管狭窄以致血流缓慢血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进行较大的外科手术或者骨科手术以后,若对身体内的大血管造成创伤,也容易导致体内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导致血管堵塞。
因为“三高”患者是血管堵塞的高发人群,所以我国存在血管堵塞风险的人群十分庞大。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发出的哪些“信号”是在提醒我们血管出现了堵塞呢?生活中身体发出的哪些“信号”与血管堵塞有关呢?
突然胸闷、胸痛——要注意肺动脉堵塞
长时间卧床或突然站起时,如果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者出现咯血时,要警惕肺栓塞。这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期卧床很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流到达肺部,从而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胸痛——谨防冠状动脉堵塞
冠状动脉是向心脏供血的主要动脉。冠状动脉堵塞前的先兆症状通常为胸闷、气短和心绞痛发作。因为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重要血管,在堵塞前会有重度狭窄,如果冠状动脉出现重度狭窄,通常可以诊断为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在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或者受到惊吓时心肌耗氧显著增加,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心肌耗氧显著增加,这时由于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病变,供血和供氧不能及时、充分供应,可能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产生心绞痛。
典型的胸痛部位出现在心前区、胸骨后以及左侧胸部,出现压榨样钝痛或者绞痛,疼痛可以向左肩部、下颌、后背以及上腹部放射而形成放射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以及面色苍白、大汗等多种临床表现。
一侧无力,并伴有口齿不清、一侧斜视、视物模糊等症状——当心脑卒中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如口齿不清、斜视、视物模糊等。
?脉搏变弱,血压低——注意上肢动脉堵塞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是由于来自心脏的血栓或斑块脱落,随血流流向上肢动脉,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上肢急性缺血症状。与下肢动脉栓塞相比,上肢急性动脉栓塞少见,但也可导致上臂和手的缺血性坏死。这是一种外科急症,必须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肢不对称水肿——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固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多数患者会有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症状,少数也会伴随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等症状。
这在现象都见于长期卧床、或者是平常活动量较少的人群,一些卧床的老年人和孕妇发生的几率比较大。具体原因有很多,尚不明确。不过,主要原因少不了血液的高凝状态,高凝的血液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下肢血液回流,进而引起水肿。
血管堵塞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有时很相似,那么我们可以在家里自己检测血管是否堵塞么?当然是可以的,下面我就介绍两种在家自测血管堵塞的方法。教你2种自测血管是否堵塞的方法,及时排查对你有利
脚是人体血液循环末梢的所在,同时脚也是离心脏最远的一个地方。当心脏或者是血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提前在脚上发出“信号”。
检查自己的血管阻塞有一种很容易的检查方式:先将双脚向上翘,使脚掌与脚踝之间的角度成45°角,持续时间为两分钟,在这之后观察自己的双腿。如果一条腿是苍白色的,或者是泛黄的,这都是正常现象。然后把腿放下来,回到原先正常的坐姿,若此时这条腿如果变成潮红色的,那么这条腿可能是处于缺血的状态。
如果有此情况,建议去正规的血管外科进行相关的检测,主要是根据动脉测压、B超来判断下肢血管厚度、斑块的部位等。
另外一个更加准确的确定血管是否堵塞的方法。即在人的脚背正中间的最高的地方,通常摸这里是可以感觉到脉搏的跳动。正常情况下,我们能感觉到这种跳动,说明我们的血管已经流到了脚背上。但是,当我们走了一阵子之后,再去摸这个跳动,如果摸不到,那就说明动脉有可能有轻微的阻塞的症状。
如果下肢血管出现阻塞,就可能会有断断续续的跛步。比如说,老人走一段路就觉得双脚发软,需要休息,但是稍微歇一歇,就能继续行走。不过,这种疼痛并非来自于关节,而是来自于肌肉的疼痛,这是由于肌肉的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但血管由于堵塞没有提供充分的氧气,从而导致了疼痛。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也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血管堵塞。
别看血管堵塞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危害,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地预防保养,它其实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下面医生将从睡眠、心理、饮食、日常习惯这四个方面,聊聊如何预防血管堵塞。预防血管堵塞,可以从这4个方面出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让血管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保证供血充足,让我们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我们还要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激动不急躁。急躁易怒对心血管的影响很大,我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地调整好自己的自身情绪,不要让急脾气影响自身的健康。
在拥有好睡眠、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之后,我们还需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要合理饮食,少吃一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和一些能够清理血管的食物,比如黑木耳、生姜、大蒜、鱼类等,这些食物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经常饮茶也可以软化动脉血管同时降低血脂,在日常饮食中也可以适当摄入。
多喝水不仅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还能够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避免血液浓稠和血液浓缩。而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日均建议饮水量为ml~ml,也就相当于成年人每天大概要喝7~8杯的水。
我们除了需要多喝水,选择在最佳的时间段喝水也是预防血管堵塞的重要方式。喝水的最佳时间在晨起半个小时后,通常在早上6:30~7:00左右,这个时间段可以加速身体新陈代谢的效率,从而加快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另外,睡前的最佳饮用时间不是在临睡之前,而是在睡前一个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喝水要尽量喝白开水,果汁、碳酸饮料等饮品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对自身的健康有着关键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少坐,尽可能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会让毛细血管开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堵塞的概率。此外还要远离烟草,可以让血管少受伤。在保持规律作息、坚持运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每天补充充足的水分。
血管堵塞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病症,它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平常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三高”,也许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引发血管堵塞。如果现在的身体十分健康,没有患三高或者其他疾病,那么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但如果不幸患有一些基础疾病,那么也无需过分紧张和害怕,只要积极地接受治疗,用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方式去生活,就不用害怕血管堵塞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