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而对吃东西有着无限热情的小朋友们而言,了解我们的身体就至关重要了,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肚子里的世界,吃“好”东西,更“吃好”东西。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探索食物消化过程,在血液里吸收的过程,以及排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成为能给自己看病的小医生!
我们的肚子里都长了哪些器官?为什么有时候会疼?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然后排便,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为的就是给身体提供能量。
食物,包括一日三餐,还有小朋友们喜欢的各种零食,从口腔顺着食道进入胃。当你张大口吃东西时,要用牙齿好好地嚼,之后胃会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胃是容纳和磨碎食物的器官,会分泌大量的胃酸。可不要小看这个步骤哟,如果小朋友不按时定量地吃饭进食,胃酸过多可是会将胃黏膜“烧”成溃疡的,多可怕啊!而胃溃疡的症状是胀痛,空腹时严重,喜揉又喜按。
胆囊炎、胰腺炎、肠扭转都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食物继续进入小肠。胆囊和胰腺的开口就在小肠的入口处,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如果长期吃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即高脂肪饮食史很容易造成胆汁和胰液的堵塞,甚至患上胆囊炎。胆囊炎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胰腺炎的典型症状则是伴随着后背疼。当食物进入小肠时,因为小肠有4-6米长,食物会停留3-8小时,小肠可以说是吸收食物最重要的器官了。饱餐后剧烈运动(比如:转呼啦圈),很可能会造成肠扭转。而肠扭转的症状是脐周痛,伴剧烈呕吐,并停止排气排便。
阑尾炎是怎么得的?
随后,食物中的重要成分经小肠吸收入血,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解毒。肝脏可是人体中最大的内脏器官了,重达3斤,相当于一个大型“化工厂”。它工作的时间是从夜间11点到凌晨4点,所以小朋友最好不要熬夜,还要有充足的睡眠。食物经过小肠吸收后,残余的食物进入大肠。最后储存在直肠,之后排出体外。所以小朋友们最好每天都要排便,不能将废物储存过久。大肠开端的部分是盲肠,盲肠伸出的盲袋就是阑尾。饭后如果剧烈运动,食物也可能会掉入阑尾造成炎症。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压痛和反跳痛。
为什么要多喝水?
而经肝脏加工后营养物质会输送全身,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将“废水”吸出来,形成尿液,成为制造尿液的工厂。如果不大量喝水,废物堵塞会形成结石。肾结石是阵发绞痛,伴血尿。喝水少还会造成尿频、尿急和尿痛,都是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最后要加强腹壁肌肉的锻炼,能够更好地保护腹部的器官。
以上就是肚子里世界的旅行指南。怎么样,从今天开始,小朋友们是不是会对吃饭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更加用心了呢?当然,也期待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家庭小医生。
你好阅读父母天使团小档案雨霏妈妈,军医,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医院心血管内科。
你好阅读少儿图书馆
欢迎爱书的你前来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
15号新华文化大厦1层室
长按指纹
一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