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右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病案分享火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PTC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12-7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患者,男,65岁,年7月出现右上腹胀痛,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年2月右上腹疼痛加重,行腹部核磁示:1.左肝管内信号不均,局部截断,肝左叶肝内胆管扩张,2.胆囊炎,胆囊结石,3.腹膜后多发淋结,部分肿大。

  年2月22日行保胆取石术,术后仍间断出现上腹部胀痛,年4月复查核磁示:肝内胆管扩张,信号不均,范围较前增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右前叶小囊肿,腹膜后多发淋巴结,部分增大。予以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年11月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行腹部核磁示:肝左叶及肝门区异常信号影,考虑胆管细胞癌,伴胆管扩张,肝右叶结节,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倾向转移。

  年12月出现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外院行PTCD术,术后排出血性引流物,胆汁引流不通畅,总胆红素持续不退,最高升至.1umol/L,遂于黄金昶主任门诊治疗。

  就诊时PTCD引流管见少量血性引流物,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眠差,大便量少,1次/3-4天,小便多。舌略红,苔腻,左关尺弦,右关滑。

  予以中药汤剂口服,同时胆囊周围火针围刺,深度0.5寸,经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明显改善,引流物逐渐增多,总胆红素持续下降,至年2月14医院复查,总胆红素降至53.7umol/L,其后患者口服靶向药及联合免疫治疗,至今恢复良好。

按语: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侵袭、压迫肝内外胆道系统,导致胆汁淤积,引起皮肤、巩膜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发症较多,有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PTCD的并发症有胆系感染、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道支架及引流管再狭窄、阻塞等。其中胆系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9.8%-32.05%,主要原因包括:术前存在胆道感染,或胆汁淤积时易于细菌繁殖,或低位胆道梗阻时引流管返流至胆道造成感染。胆道出血的发生率约4.6%,主要原因包括:反复穿刺至血管损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障碍、肿瘤侵犯引起出血。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内就有火针疗法的记载,但书中并未称之为火针,而是称之为“大针”“燔针”,将火针刺法称为“焠刺”。至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提到“烧针”、“温针”。据史料记载,直至晋代·陈延之撰《小品方》才出现“火针”一词。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改进、发展和不断完善,此疗法现已广泛治疗皮肤疾患及表浅部位的良性肿瘤,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虽经PTCD治疗,但引流一直不通畅,合并胆系感染,排出血性引流液,黄疸持续不退,并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此时现代医学本无策略,我们采用胆囊区火针围刺,促进胆囊排空功能,并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患者首先胆汁变稀排出通畅,数日后患者面目黄疸渐消,使原本不可能消退的黄疸消退了。   火针胆囊区围刺为PTCD引流不畅的黄疸带来新的曙光。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张巧丽

张巧丽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联盟理事,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分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对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肺癌及胃肠道肿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综合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控制肿瘤进展,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化疗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早期不全肠梗阻、早期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包括肛门直肠痛)、手足综合征、胃瘫、癌性疼痛、脱发、脑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

告患者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5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