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际通用名“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可正常安排国内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
重点风险提示
1.年国庆中秋期间我国境内旅行需要重点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和鼠疫、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2.目前我国境内各地均为新冠疫情的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同时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物品。旅游期间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勤洗手,密闭和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
3.目前处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后可能最长需28天的隔离观察,会严重影响短期跨境旅游的体验。
4.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要注意预防食物中毒。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截至9月21日,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累计死亡超过95.9万人,近一周平均每天全球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8万例。
我国内地报告从8月21日以来无本土感染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8月29日起至今内地均为低风险地区。
境外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扩散中。美洲区近期报告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地区,每周报告新增病例数约为全球的一半。东南亚区疫情增速最快,每周新增报告病例数将要超过美洲地区,尤其是印度疫情持续明显上升。欧洲地区疫情5-6月略有下降后再次上升、迄今峰值已经超过春季且仍在上升中。东地中海区疫情在8月略有下降后再次上升,季节性的宗教和文化群众聚会、婚礼庆典和其他社会活动导致该地区疫情再次上升。西太区每百万人口的累计病例数和死亡数全球最低,近期疫情相对平稳。非洲地区疫情从7月底出现下降趋势。
主要预防措施
(一)我国内地目前均为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同时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物品。尽量减少去往封闭场所和人群聚集场所,减少聚餐。当本人出现发热症状或其他不适宜旅行的疾病时,应推迟或取消旅行。跨境旅游中,如果目的地要求旅行者入境后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同时我国对入境人员也要隔离观察14天,出境前后最长可能需要28天的隔离观察,将严重影响短期旅行体验。因此建议个人权衡出行时间,尽量避免国庆中秋假期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二)旅行期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游玩过程中应有序排队,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在餐厅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中止旅行。
(三)旅行归来,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如果是境外旅行归国人员,应按照我国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具备条件时、在自愿基础上实行“7+7”“2+1”的管理模式,即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入境口岸海关核酸检测、入境地集中隔离后期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期满后核酸检测。
2
食物中毒
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我国内地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3
鼠疫
鼠疫是因鼠疫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非常强,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也是国家传染病防治法里所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其病源主要是鼠疫杆菌,而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到啮齿类动物,比如鼠物、旱獭。
主要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跳蚤叮咬,减少与鼠疫病人接触。
1.不在鼠洞附近坐卧,防止跳蚤叮咬。
2.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
3.严格落实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临床症状: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通常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更多,可以伴随肺炎等严重情况,死亡率也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及时增添衣服,避免受凉。
2.注意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3.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澡、勤换衣;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过的纸巾及时丢进垃圾桶。
4.均衡饮食,少吃辛辣上火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VC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VC,如蘑菇、萝ト、洋葱、橘子。
5.多喝热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不洁食物。
6.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