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上方 涩:瘀血
滑:痰湿,实热,食积 濡:湿
细数:阴虚火旺 弱:气虚
沉弱无力:肾阳虚
迟:寒
缓:脾虚
浮紧——风寒;浮数——风热
舌淡,苔白腻或齿痕——脾虚湿盛
舌边尖红——风热
舌苔黄腻——湿热
苔少——阴虚
舌紫暗,瘀斑瘀点——瘀血
舌红苔少——阴虚火旺
兼证总结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虚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手足心热,骨蒸劳热,口干咽燥——阴虚,尤其肾阴虚
小便清长,夜尿多——肾阳虚
形寒肢冷——阳虚
纳差便溏——脾虚
面色无华,心悸头晕——血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虚
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热
刺痛,按之不移——血瘀
肥胖,胸闷呕恶,胸脘痞闷,头晕沉重,痰多——痰湿
胁肋胀痛胸闷乳房胀痛——肝气郁结,气滞
肝阳上亢——头胀痛,眩晕,胸胁胀痛
辨证配穴
肝阳上亢配百会、行间;
痰湿偏盛配中脘、丰隆;
瘀血阻络配血海、膈俞。
食滞:梁门、天枢
气滞血瘀:太冲、血海
肾虚:太溪、肾俞
操作
血瘀:三棱针点刺放血
寒证:艾灸
昏迷实证: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虚证:气海关元艾灸
医师实践技能模考系统上线距离技能考试越来越近网校重磅推出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系统!模拟考题、历年考生回忆版考题···让你对技能考试了如指掌,为你助力提分!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