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男性左腹绞痛 >> 正文 >> 正文

惋惜17岁少年肠癌晚期出现这些症状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12-7

近日,浙医院接收了一名17岁的男患者江江(化名)。

小伙子的父亲说:“江江刚开始出现小腹胀痛的时候,我和他妈妈还以为只是吃坏肚子了,还想着刚开学没多久,请假有点可惜。”但一直到后来,疼痛没缓解,还伴着发烧,家长感觉到不对了。

//

17岁,小腹胀痛查出结肠癌

罪魁祸首竟是……

//

医生检查发现,江江的体温有38.5℃,轻压右下腹就疼得冒冷汗,医生摸着他的肚子检查时,能摸到腹腔内有鸡蛋大小的不规则肿块,感觉不妙。果然,CT结果显示回盲部团块、肠梗阻。

面对青少年肠梗阻,病因有多种可能,如肠结核、克罗恩病、肠癌……考虑到江江年纪还小,医生一般会首先考虑前两种原因,然而江江的肿瘤指标检查结果令人不安,癌胚抗原为12.75ug/L,比正常范围的最高值还高出一倍以上,糖类抗原也明显升高。

在入院的第3天,医生为江江安排了胃镜下经口胃镜肠梗阻引流管置入术,同时进行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肠内有表面凹凸不平的巨大肿块。之后的病理结果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江江患上了结肠癌。

医生在了解病史的过程中得知,江江没有癌症家族史,生活也比较规律,没有不良饮食习惯。但是半年前他曾发生过一次肠梗阻,医院简单做了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禁食治疗后症状好转,后来没有做胃肠镜检查,也没再进一步细究病因。医生介绍,孩子已经是结肠癌晚期,存活时间可能只剩半年,手术机会也没了。

//

年轻人被盯上了

//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到肿瘤造成了肠梗阻、腹痛或出血等情况时才被发现,很多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三。

以往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

美国癌症协会(ACS)研究显示,直肠癌发病率增加尤为显着,在~年之间翻了一番,20~49岁人群发病率翻了一倍(2.6/10万~5.2/10万)。而通过大量分析发现,年左右出生的成年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是年左右出生的2倍,直肠癌风险则为4倍。

//

肠癌为什么盯上年轻人

//

1.坐出来——总是久坐不动

大爷打太极、大妈跳广场舞,年轻人不是坐在办公桌前不动,就是回家瘫在床上玩手机。然而,年9月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久坐办公的人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约44%,而适当运动可降低患直肠癌、结肠癌的风险。原因不言而喻,如果久坐,肠道蠕动慢,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也不畅,都增加了患肠癌风险。

2.吃出来——吃的太油腻

外卖炒菜香,碗底一层油;爱吃红烧肉,脂肪并不少。肉类在经过煎炸、烧烤等之后,表面会形成致癌物。如果肉吃得太多,肠道菌群会制造出更多的致癌物。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和加工类肉食品(香肠、汉堡、火腿、培根肉、肉罐头)都会增加患结肠息肉和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3.吸出来——吸烟和二手烟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谈到,在组成烟草的多种化学品中,已知至少70种致癌。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4.缺出来——粗粮果蔬摄入不足

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根本没吃够。根据我国~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的摄入量为.7g,水果的摄入量为40.7克。此外,很多人一周都是白面馒头、米饭,很少有粗杂粮的摄入。而果蔬、粗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

警惕这些肠癌的发病信号

//

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南昌大学二附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朱正明指出,如果出现如下五大“信号”(其中包括大便的一些异常),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1.大便习惯改变: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2.便血:便血原因主要为肿瘤破溃所致,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3.腹痛腹胀不适: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4.贫血: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5.腹部肿块: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摸到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

早防早治,做个筛查

//

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便常规检查,如果排便习惯改变持续2-3个月以上,就要引起重视。肛门指检、肠镜检查都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结直肠癌。

此外,据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医院推出的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以下人群属于肠癌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医院做个肠镜检查!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同时注重饮食调整:

忌过高热量摄入;

低脂饮食,减少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可使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减少50%。植物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使粪便成形,保持粪便内水分,稀释结肠内致癌物质,吸附胆汁酸盐并经粪便排出体外;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维生素A、C、E、叶酸等能使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细胞异常生长转化为正常。饮食中适当增加钙、镁、硒、蛋氨酸等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某些膳食还有抗癌因子,可适当增加进食量,如大蒜、洋葱等,被认为具有抑制突变和抗癌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

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减肥和体育锻炼能够起到控制体重、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禁忌饥一顿、饱一顿,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量,避免烟熏、烧烤类食物的摄入,饮食定时定量;

戒烟和戒酒。

再次提醒:如果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便秘等高危症状,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医院做个检查!

专家名片Expert

朱正明二附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熟练掌握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坐诊:周四上午

杨刚二附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胃肠良、恶性肿瘤的常规及微创外科治疗,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等肛直肠良性病变诊断及手术,各种疝的无张力修补术,便秘等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治疗和手术。坐诊:周三上午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