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清任辟蹊径治耳鸣调气血——耳鸣医案
管某,男,60岁。
年5月29日初诊。
主诉:右耳听力下降、耳鸣一月。
病史:平素两耳耳鸣、听力下降,左耳接近耳聋。一月前感冒后引起右耳听力显著下降,耳鸣加重。自诉今天来就诊时乘地铁,听不见报站声。平时乏力,易怒,大便一天2次,有时溏,纳可,早醒。手掌发青,舌边略有齿印,脉涩。
处方一: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桃仁3g,红花9g,川芎9g,生地6g,牛膝9g,桔梗6g,当归2g,黄酒半碗,生姜3片,红枣6枚,青葱7根,白芷9g,14剂。
处方二:柴胡4g,川芎4g,香附4g,人参2g,以上研粉吞服,14剂。
年6月12日二诊:病症如前。手掌发青减轻,舌淡红,脉涩之程度减轻。
处方一:守上方,去生地、当归;加枣仁30g,菖蒲30g,骨碎补40g,蔓荆子30g,20剂。
处方二:守上方,20剂。
年7月3日三诊:自诉右耳听力改善六成,来诊时乘地铁能听见报站声。耳鸣亦减,精神较振,大便一天1次,成形。手掌肤色恢复正常,舌边略有齿印,脉涩程度减轻。
处方一:守初诊方,去生地、当归;加骨碎补50g,菖蒲30g,蔓荆子30g,磁石15g,细辛3g,路路通6g,20剂。
处方二:守初诊方,20剂。
年7月24日四诊:右耳听力已恢复正常。处以7月3日处方,稍事加减,服20剂。
按语:通常治疗耳聋耳呜,虚证多从肾亏立论,实证则多从肝火着眼。清代名医王清任独辟蹊径,从气血调治,用通窍活血汤、通气散等治疗。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中有“耳聋年久”一条:“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其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组成。
通气散是王清任三十岁时所立方,主治“耳聋不闻雷声”,由柴胡、香附、川芎组成。
患者平时乏力易怒、有时便溏、手掌发青、舌边略有齿印、脉涩,属于土虚木旺、气滞血瘀的格局。外感后,少阳经受邪,气血更为瘀滞,故右耳耳聋、耳鸣加重。方取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以白芷代麝香)、通气散行气活血,加人参补气健脾。复诊还加用通窍宁神、补肾活血等品,右耳听力终得恢复正常。
点睛:王清任·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通气散
附:学生张艳医案1则
李某,女,61岁。
年2月21日初诊。
主诉:耳鸣20天。
病史:从小左耳听力丧失(原因不明),右耳听力正常。年7月因耳鸣在邢老师处就诊,服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通气散而愈。此次无明显诱因下又出现耳鸣,昼夜均有嗡鸣,纳可,便调,梦多,面部色素沉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药,曾患子宫肌瘤,子宫及一侧卵巢已切除。舌紫,苔薄白腻,少津,有小裂纹,脉细。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3g,当归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桔梗6g,生姜3片,青葱3根,黄酒半碗,骨碎补15g,细辛3g,7剂。
年2月28日二诊:症无进退,且口干。舌淡红而暗,苔薄白腻,少津,脉细略弦。
处方:守上方,改骨碎补30g;加女贞子30g,旱莲草30g,7剂。
年3月7日三诊:耳鸣已止,口干仍有,余可。舌淡红而暗,苔薄白黄腻,少津,有小裂纹,脉略弦,尺偏弱。
处方:守二诊方,加半夏9g,7剂。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邢斌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p-)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