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情况之一,大约有15%~40%的人患过腹痛,其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腹痛可以占到所有腹痛的50%以上。急性腹痛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有些腹痛如果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做到正确诊断常有一定困难,误诊漏诊时有发生,只有经过仔细采集病史、查体、合适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临床医生才能准确区分哪些情况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所以,如有急性腹痛,请立即到外科就诊。如果经过初步评价后诊断仍不清楚,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明确诊断或进一步采取措施。下面是几种常见急性腹痛:1.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2.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如伴有畏寒、发热,查体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疼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阑尾炎一旦确诊,建议早期行阑尾切除术。3.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因发生梗阻而引起的一类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4.急性胰腺炎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后6至8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的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CT检查: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的方法。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穿孔前数日腹痛加重,或有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诱因。常在夜间空腹或饱食后突然发生剑突下、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撕裂或刀割样,难以忍受患者表情痛苦,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快速波及全腹。仰卧位时不愿变换体位,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全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压痛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80%的患者立位X线检查可见右腡下游离气体影。需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胃肠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可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伴有畏寒、发热者应与肝脓肿破溃鉴别。此外,溃疡病穿孔腹水淀粉酶可升高,应与急性胰腺炎鉴别。6.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象复杂多变。一般按其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与血运性肠梗阻三类。临床特点:(1)腹痛;(2)呕吐;(3)腹胀;(4)停止排气、排便。(5)X线检查: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可见液平面及胀气的肠袢。由于肠梗阻的部位不同,X线表现各有其特点:如空肠黏膜环状皱突可显示”鱼肋骨刺”状;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急诊处理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6750.html
上一篇文章: 充充电各科疾病诊断公式集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