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
曹倩
浙江大学医院
克罗恩病(C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病理检查结果是CD确诊的重要证据。
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之前,需要明确克罗恩病的诊断,仔细排除感染性疾病,在合适的患者中使用。
来自浙江大学医院的曹倩教授,在“第三届中美炎症性肠病病理论坛”上做了“哪些情况下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的发言。
下面请看Dr.M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WHO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日本胃肠病学会关于CD的诊断标准
主要发现:A.纵行溃疡;B.铺路石样外观;C.非干酪性肉芽肿
次要发现:
消化道不规则溃疡或类圆溃疡或阿弗他样溃疡改变
特征性肛周病变
特征性胃和/或十二指肠病变
确诊:
主要发现A或B
主要发现+次要发现a或b
次要发现a+b+c
疑诊:
主要发现C+次要发现c
主要发现A成B,但未能排除缺血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发现C
1项或2项次要发现
纵行溃疡:
该标准定义为沿消化道纵向分布的、长度4-5cm以上的溃病。小肠的溃疡主要发生于系膜侧。缺血性肠病或感染性肠炎也可出现纵行溃疡,但很少伴有铺路石样改变,其发病及临床过程也与CD不同。
铺路石样改变:
“大小不均、被血管和小溃疡包围的密集的黏膜突起”,这种外观可能出现于缺血性结肠炎,但在缺血性结肠炎中的突起较小并且更红。
在仅有纵行溃疡的病例中,需要进一步排除缺血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在仅有卵石样外观的病例中,需排除缺血性肠病。
进一步解释:
纵行溃疡:该标准定义为沿消化道纵向分布的、长度≥5cm的溃疡。小肠的溃病主要发生于系膜侧。
通过制作连续切片,肉芽肿的检出率可大大提高,同时建议由熟悉胃肠道的病理专家进行阅片。
典型的溃疡呈纵行排列,但是部分病例中不是如此。溃疡需至少存在3个月。需要进一步排除肠结核、肠道白塞氏病、单纯溃疡、非甾体类药物相关性溃疡及感染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
肛周病变包括肛裂、溃疡、肛瘘、肛周脓肿、肛周水肿样皮赘。参考theAtlasoffindingsbyvisualobservationoflesionsinanusCrohn’sdisease,由熟悉克罗恩病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对这些病变进行评估更为合适
胃十二指肠病变:这些病变有竹节样改变及凹槽状凹陷外观。由熟悉克罗恩病的专家对这些病变进行评估更为合适。
在仅有纵行溃疡的病例中,需要进一步排除缺血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在仅有鹅卵石样外观的病例中,需排除缺血性小肠病变
需排除伴有肉芽肿的炎症性疾病如小肠结核等
哪些情况下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
临床疑诊患者,尽量做到有病理依据才用生物制剂
临床有不能用CD来解释的有疑点的患者,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
临床上天平有倾向其他疾病的可疑患者,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
临床上有使用生物制剂制衡因素的患者,一定要有病理依据才能用生物制剂
(一)临床疑诊的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具有① 非连续性或节段性改变;②卵石样外观或纵行溃疡;③全壁性炎性反应改变为即疑诊患者。
日本的CD诊断标准,具有以下条件即可临床疑诊:
非干酪性肉芽肿+特征性胃和/或十二指肠病变
纵行溃疡或铺路石样外观,但未能排除缺血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非干酪性肉芽肿
出现以下1项或2项症状:消化道不规则溃疡或类圆溃疡或阿弗他样溃疡改变;特征性肛周病变;特征性胃和/或十二指肠病变。
下面分享几个克罗恩病疑诊的病例:
病例一:
患者男性,反复中上腹绞痛,伴间歇呕吐10月余。既往:胃镜显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肠镜显示:“大肠粘膜未见异常”。
空肠上段局限性狭窄,肠壁增厚并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扩张。中下腹回肠肠壁增厚。系膜淋巴结增大。
胶囊镜:见空肠溃疡,多发节段性3狭窄。胶囊通过缓慢,考虑克罗恩病可能。小肠镜:空肠上段多发性炎性小息肉,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约25cm处见肠腔环周溃疡,附白色脓苔,肠腔明细狭窄。
临床疑诊患者,大多没有“靠硬”的符合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临床上往往就是“肠道不典型多发跳跃溃疡”,其实是非常难确诊。
病例二:
患者男性,22岁。主诉肛周疼痛流脓5月余。5月余前至外院行“肛瘘切开引流术”,术后切口处反复不愈,仍反复流脓,外院肠镜未见明细异常,遂至我院进一步就诊。
小肠CTE:回肠末端壁似稍厚,余小肠壁厚及异常强化不明显,未见明细占位,未见梗阻,肠系膜清晰。影像诊断:回肠末端壁似稍厚,怀疑慢性炎。胶囊内镜:回肠散在口疮样糜烂及小溃疡。
根据日本胃肠病学会关于CD的诊断标准,这个病例符合次要发现:
消化道不规则溃疡或类圆溃疡或阿弗他样溃疡改变
特征性肛周病变。可以疑诊克罗恩病。
但仅为疑诊患者,需要病理依据才能确诊。而应在确诊后再考虑使用生物制剂。
病例三:
男性,42岁。主诉:反复腹痛5年余,再发上腹痛1天。
5年余前,突发腹部绞痛,脐周及右侧明显,伴恶心呕吐,医院诊断为“小肠梗阻”。此后患者腹痛间断发作,均对症处理后好转,一直未予正规诊治明确诊断。
2年余前:间歇性偶发口腔溃病及双手指间关节劳累后疼痛肿胀。外院住院行小肠造影示“右上腹多发回肠肠壁及回肠未端肠壁增厚并异常强化”
胶囊内镜:“回肠有跳跃分布病灶,有结节样隆起、有溃疡样表现、有环形狭窄、有的粘膜呈鹅卵石样、粘膜质脆易出血”
外院考虑“克罗恩病”,禁食抗炎治疗后肠梗阻缓解,决定进一步行生物制剂医院。
实验室检查CRP8.3mg/L。小肠CT示“右腹小肠多节段性肠壁增厚强化伴局部肠管扩张,克罗恩病可能”。
肠镜:回肠末端粘膜散在浅小溃疡灶。病理:小肠粘膜慢性活动性炎,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总结:慢性病史(5年)、反复小肠梗阻。小肠CT及胶囊小肠:多节段小肠炎性病变。病理提示小肠慢性炎症,排除结核等其他感染性肠炎。
临床拟诊为“克罗恩病(小肠型)”。-10-28起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mg治疗;-2:六次IFX治疗后,再发肠梗阻,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
全腹CT(术前):中腹部部分小肠扩张积气,部分与前腹壁粘连;部分小肠肠壁稍厚、强化。
术中所见:右上腹肠管、网膜广泛粘连,见距离回盲部70cm处小肠局部张,直径约10cm,内有大量食物,扩张处肠管扭转,其上小肠肠腔扩张,肠壁水肿增厚,其下小肠塌陷。探查余小肠总长3.3m,部分肠管系膜増厚,无明显狭窄及溃疡。
手术镜下病理:小肠粘膜慢性活动性炎,可见隐窝脓肿、绒毛萎缩及假幽门腺化生,伴多灶性粘膜糜烂、溃疡及炎性息肉形成,炎症多局限于粘膜层,局部累及粘膜下层,系膜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
综合诊断:腹茧症可能。
(二)临床有CD不能解释的有疑点的患者
请看一个相关病例:
患者29岁男性,反复腹痛腹泻2年余伴发热4月,体温高时有39℃,各项实验室检查排除一些常规感染。WBC11.7,大便OB+,白蛋白37.3,CRP33.9。
T.SPOT-TB(-),CMV(-),EBVAb-IgG(+),Hp(-)。骨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小肠CTE:右半结肠、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壁增厚,周围系膜渗出伴多发淋巴结,考虑炎性病变。
病理HE染色-食管粘膜。病理报告结果为:食管下端食管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基底部淋巴滤泡可疑增多。粘膜全层及粘膜下层炎症,黏膜基底部多量淋巴浆细胞浸润。
这是一个临床疑诊的患者,但有长期的随诊(2年),有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病史。但仍有临床有不能用CD来解释的疑点:反复高热,无肛周脓肿,无腹腔脓肿,无合并机会感染。
最终手术病理报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浸润至全层,切缘阴性。
(三)临床上天平有倾向其他疾病的可疑患者
请看一个相关病例:
患者28岁女性,主诉:间断血便10年余,发热2月余。10余年出现间断血便,1-2次年,偶伴脐周疼痛,对症处理缓解。
5月余前血便次数增多,伴肛周肿物及不适,外院诊断“肛裂”。3月余前进食后腹痛伴呕吐,伴发热,医院对症处理缓解。2月余前出现发热,多午后出现,伴夜间出汗,持续约20余天。
外院HB68g/L,CRP36mg/dl,WBC10.2X/L。肠镜提示:“回末粘膜充血水肿,左半结肠散在口疮样溃疡”。病理提示:“粘膜慢性炎”,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肛管MR増强结果显示:约齿状线水平肛管约5点方向见一条片状异常信号影,经括约肌向下走行至肛周皮肤,肛管2点方向见一管腔样异常信号影,内口不明显,增强后周围可见强化。
影像诊断:肛管5点位置括约肌间型肛瘘,约2点位置肛周脓肿考虑。
这个患者的情况有倾向其他疾病的可疑之处:
反复低热,夜间盗汗现象;T.SPOT0-TB:灰区(7个点);PPD皮试阴性,胸部CT无明显异常。
肠镜:横结肠:近肝曲肠腔扭曲反复进镜困难,退镜观察。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多发不规则的溃疡跳跃生长。
(横结肠)&(降结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局灶类上皮细胞聚集,另见小片炎性渗出
(乙状结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肉芽肿形成,局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
(直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小灶肉芽肿及增生性息肉形成
病理诊断:克罗恩病可能,请结合临床除外感染
(四)临床上有使用生物制剂制衡因素的患者
请看一个相关病例:
患者,71岁,女性。主诉:间断血便5年余,发现肛周流脓2月。反复间断性血便,伴右上腹疼痛,医院检查多次大便OB3+。
胃镜:无特殊。大肠镜检查:所见大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2月前发现有肛周胶肿,医院就诊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
小肠MR增强:腹盆腔多段小肠壁增厚强化明显,肠系膜局部血管稍多,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显示。影像诊断:回肠多发节段性肠壁病变,系膜侧明显,克罗恩病首先考虑。
肛管MR:肛管约6点方向见一条片状异常信号影,局部似穿透外括约肌,于内外括约肌间隙及外括约肌周围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局部条索状走行至左侧肛周,增强后明细强化。
影像诊断:经括约肌型肛瘘伴肛周脓肿。
小肠镜:回肠及回肠末端黏膜可见3处纵行溃疡跳跃生长,有一处纵行溃疡处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肠腔略狭窄。
活检:(回肠)(回肠末端)广泛慢性回肠炎,轻度活动性,局灶幽门腺化生,见微小肉芽肿,克罗恩病考虑
诊断:CD(A3L1B1)
治疗:-3-10,开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mg治疗
总结:
生物制剂治疗的适应症是确诊的克罗恩病。
在生物制剂使用前反复推敲对比CD的确诊依据很有必要,尤其是诊断有疑点、治疗有制衡因素时。
病理依据是确诊CD的重要一环,要大力挖掘其潜力。
(本文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个人听课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
本周精彩内容回顾(点击回看↓)
英夫利西单抗挽救治疗激素依赖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Sweet综合征
微期刊丨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现状和展望
期刊速递丨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年第1期目次
中国好声音丨中山一院IBD研究成果亮相美国消化疾病周
克罗恩病肛瘘患者停用抗-TNF药物后的临床结局
人造甜味剂影响克罗恩病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过氧化物酶激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