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疗法是通过揉腹按摩操作防治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由于腹部位于人体正面,分布着大量的神经血管和经络穴位,同时又是人体脏器分布最多的部位,为何要采用揉腹疗法来治疗常见疾病呢?这是由人体腹部在人体保健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腹部是人体上下联结的枢纽,许多经脉循行汇聚之处,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腹部水谷之精微供给。因此,有“腹为万病之机,治疗万病全在治疗腹部”之说。揉腹经穴按摩不仅局部起到治疗作用,而且对全身组织和器官起调解、促进作用,是整体的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揉腹疗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小儿消化不良、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治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采用此法可主治人体常见的肠胃病、尿生殖系疾病、内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特别是对于胃炎、胃溃疡、肠炎、阳痿、早泄等有效。此外,此法对于女子痛经、带下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亦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以八纲辨证为基准,以阴阳为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乃阴脉主要循行路线,阴气较重,
任脉:1)循行路线:从胞中(内生殖器)起,至会阴部,再到阴毛部,饶腹内,过关元,上行腹部,胸部的正中线至咽喉头,经下颚中央,饶行下口唇部正中在此分为左、右二支,经颜面入眼内。
2)所属24穴,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阕等
3)任脉发病: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其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经、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经——“阴脉之海”,“任主胞宫”。在男性容易患各种疝症,表现为下腹部有块痛,此外,心部到精巢处疼痛,引起阴囊肿大,腰痛等;女性则出现月经不调、无月经、带下、性器舯疡、下腹膨满、流产、不妊、腰部极度冷感等症状。
冲脉:1)循行路线:由胞中起,向下出于会阴,沿脊柱上行(与督脉相通),经气冲穴处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从横骨穴沿腹部两侧夹脊上行同夹脐而上行,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2)冲脉所属穴位:所属穴位计13穴,左右共计25穴,起于会阴终于幽门,有气冲(胃经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等。
3)病候:冲脉发病,引起不正常出血、流产、无月经、月经不顺、乳汁分泌减少、下腹部痛等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或下腹部肿痛、下痢等症状。
4)功能和病症:《灵枢》称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其作用则与生殖和内分泌方面最密切。如《素问》说:“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冲脉所主病症则有月经不调、逆气、里(胸腹)急”;《灵枢》说:“渗诸络而温肌肉”、“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
带脉:1)带脉循行路线:带脉起于季肋部,循环腰、腹部一周(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胆经穴道)
2)带脉所属穴位:所属穴位有3穴,为带脉(胆)、五枢(胆)、维道(胆)。
3)病候:如带脉发病,则腹部胀满,腰部出现异常冷感等症状。
4)功能和病症:《素问*痿论》说:“阳明、冲脉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灵枢*经别》篇说:“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说明带脉的作用是约束诸经脉。其病“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是指腰以下的病症与带脉有关。
正常腹象即大小适中,胖瘦中等,肤细润泽、上腹稍低、下腹稍高、中间稍凹、两傍稍丰,腹部稍坚处无障碍,柔软处有力量的腹象。成年男子腹部比较坚实而低平,女子则丰满略高,中下腹较厚。正常孕妇随月份而膨大并有一定比例,肤色应光泽柔润,富有生机。一般人见不到腹壁明显跳动,但瘦长者例外。
(一)腹部望诊
1)望腹形态大者,多为肥胖偏痰之人,多有阳虚。亦有平素腹大者属正常范围。
2)望腹形态小者,多为素体消瘦偏阴虚之人。也有本质腹小者,属正常范围。
3)望腹部局部膨隆者,多为痈肿、症瘕、积聚所致包块,也有属气胀者。
4)望腹部全部膨隆者,为腹水病人或膨胀病人。
5)望全腹部时膨时消者,为气胀病人。
6)望腹部凹陷如舟状船者,为恶性病质,常见慢性消耗性病人的后期或恶性肿瘤后期。
7)望腹部青筋暴露者,多为腹部静脉曲张,压力增大者。
8)望腹部有瘀痣,按之即消,释手即现者,为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表现。
9)望腹部有瘀点者,应警惕出血性病变,如流行性出血热等。10)望腹部有气从下腹上冲腹上者,可见于奔豚气病人,也有时见于水饮病人。
11)望腹部有气冲脐中,突变而起伴有自觉动悸者,可见于水饮病、阳虚病及腹主动脉病变。
(二)腹部切诊
怎样进行腹部常规切诊呢?要求患者仰卧,屈膝,腹壁放松,从腹部两侧用双手推、拉法去触摸腹部有无气块和硬块,有浅入深而查出。注意手法要缓、慢、软、绵,查到腹部疼痛部位或有无包块,从而基本定出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是否有包块,以及包块的硬度、大小、数量、是否固定等状态。只要用心,熟练一段时间即能掌握。
1)凡腹部各部分出现相应疼痛、隆起、及压痛者,均应根据腹部分区原则考虑相应器官的疾病。
右胁下————肝胆。
心下————胃脘。
脐周————肠。
少腹————膀胱、子宫。
右下————阑尾。
2)腹部以手叩或叩出空音者,多为腹部气胀。
3)腹部以手叩或叩出实音者,多为腹部有实质性病变,如肿瘤、痈肿等。
4)腹部按摸腹壁肥厚者多见于实证病人。
5)腹部按摸腹壁薄瘦者多见于虚证患者。
6)腹壁弹力强者,多见于实证。
7)腹壁弹力弱者,多见于虚证。
8)腹皮温度低而发寒者,为寒证。
9)腹皮温度高而热者,为热证。
10)腹皮温度高而久摸之仍有增高者,多见于阴虚及小儿骨蒸病变。
11)腹部皮肤润泽而肤色鲜明者,预后多良,津液未伤。
12)腹部皮肤干燥而肤色糙暗者,预后多差,津液已伤。
13)腹部重按有痛者为压痛,多见于局部炎症中的慢性病者,粘连病者。
14)腹部轻按即痛者为触痛,多见于全部腹壁急性炎症或腹膜炎,穿孔等病者。
15)腹部不舒,喜按,按之则减轻者,多为虚证病人。
16)腹部不适,不喜揉按,按之反变加重者,多为实证病人。
17)腹部按之有腹壁抵抗者,该部多有炎症。
18)腹部按之不痛,忽放手而痛者,称为腹部反跳痛,多为腹部急性炎症及腹膜炎病变。
19)腹部压有包块,表面大而边缘不平,质地硬者,多为,肿瘤恶性病患者。
20腹部有肿块,按之不舒,表面平滑。质地软者,多为腹部脏器炎症肿大所致。
21)腹部包块,固定不移。疼痛逐渐加剧者,多为恶性肿瘤病变。
22)腹部包块,时有时消,疼痛不定时者,多为局部瘕聚之症,预后多良。
23)腹部有振水感者,多为胃中水饮之症。
24)腹壁跳动明显,病人伴有心悸者,多为中阳不足病证,偶也见于心气不足病人。
25)腹部脐下跳动明显,病人伴有心悸者多为肾阳不足之病证,偶也见于膀胱病变者。
延伸阅读:经络速记口诀与高清循行动画图
延伸阅读:颈椎病是怎样炼成的及预防小妙招延伸阅读:撞丹田
延伸阅读:揉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重在传播健康知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一张图看懂一种养生功
传播中医养生知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交流分享拍打拉筋请加
需要购买拍拉相关工具可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