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开诊时,
一位老阿姨带着她的女儿
一位年轻女士来复诊
一见面就给我们一份包装精美的喜糖
抬头看到她们
想起来
是两周前
这位年轻女士的临上花轿
要举办婚礼的前两天
专门来我们这里
治疗她反复不愈10年的咳嗽
以免到了婚礼当天
“咳咳咳”影响现场观感
当时也没有多想,还是依法
调其肺、大肠、脾胃的经筋气道
理顺腹部筋节
记得女孩子病之本在肺肾两虚
于是再按五脏虚实调节平脉
果然现场咳声就止住了
因为是依法而为
所以也懒得再翻病历看当时怎么治的
10年不愈的咳嗽
就这么好了
然后看来是顺顺利利地举办了婚礼
收到喜糖真是好彩头
看着这位年轻女士原本晦暗的面色
现在变得有血色了
我们都很高兴
这时,老人才跟我提起
半年前就是在我这里
第一次就把折磨她20年的肾下垂
治好了七成
后面两次复诊就全好了
我们经常是治疗结束就完了
很少回过头去记这些病案
听老人说得那么神奇
跟诊的同学
把老人家的病例找出来
我们自己也趁机复盘复盘
老人初诊是年10月12日
主诉为肾下垂20年,腰酸痛左侧甚
不能做家务,只能卧床
伴有眼痛、头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左眼视物变形
还有胃痛、荨麻疹等
诊脉,得左人迎盛于寸口2倍,硬且燥
结合难经脉法,为肾实肝虚证
综合诊断就是肾气不升
治疗方法就简单了
在左侧肾经上浅刺得几滴血
以通为补
再于膀胱经上取束骨穴附近
振奋一下膀胱经之阳气
这积累多年的肾气就蒸腾上去了
至于配合的太冲+丘墟
还有眼部周围几针
应该是针对肝虚之证及左眼疾病而设
配合四逆散合上补益气血的几味药
巩固疗效
就是这么简单,第一次就让老人腰疼大为好转
可以做家务
不再总是站不住
10月26号复诊
第二次治疗针对她的胃痛
连及胸背疼痛
诊脉为左人迎二盛
人迎寸弦如珠,寸口关前积聚如豆
显然是腹部瘀结还没有打开
于是把腹部胶结难解的硬结松开以后
再把心包及打包筋结一路打开
令心气得舒,胸中大气得畅
此时,再行针
降阳明胃,升太阴脾
配合左下肢瘀堵络脉少刺几滴血
脉平而归
三诊反馈腰痛、胃痛、胸痛都已大为好转
只有荨麻疹未愈
三诊只有依法理顺筋节
调节肝胆之平衡而已
所谓的肾下垂20年
就这么平淡无奇地治好了
好玩儿的是,就在看完母女俩
没几天
又来了一位小伙子
自诉从2岁一次手术后左肾积水
导致左肾区常年拘挛疼痛牵及腰腹部
晚上需起夜多次
口干又不敢多饮水(会积水增多)
常年如此令他疲劳不堪
焦虑难安
看着他脸上两个深深的黑眼圈
被这个隐疾折磨已久
诊脉为肾虚证
然而诊人迎脉口再看
左人迎三盛、右人迎两盛且硬且躁
心中便已有数了
这是一个手术后遗症
两肾的组织筋膜被外力扭转拧结在一起
而导致的肾与外界气化交流不畅
想象两个水袋子的口
被橡皮筋牢牢地扎住会成什么样子
能不胀痛、积水嘛
图示:无可奈何被扎紧的肾
知道病机,治疗就简单了
专门找他大腿内侧及腹部沟两侧
一一把“宗筋”(生殖器)附近的经筋松解开
为何在“宗筋”附近找
首先这里是“筋”所会宗之地
而且古人把这里称为“外肾”嘛
在解开左大腿内侧的筋节时
忽然寒气大出
诊室里一下子寒气刺骨
其他病人都只能暂时避开出去
可想而知这个36年的积水是有多厉害
让患者赶紧活动开来后
患者觉得左侧一下子松开舒服太多
这回是右侧腹部开始觉得胀痛了
显然两侧肾之筋膜都有问题
于是在他胆经绝骨与右腹部筋节
再上下引动
通开后
他忽然非常困乏
沉沉睡下
再用针调其五脏平气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合四逆散及温肝养筋止痛的一些药
折磨36年的肾积水
就这么解决了
为何我这么笃定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他的皮、脉、肉、筋、骨
都已经被我归附原位
他的五脏经气已经调节平和
余寒及气血之虚有甘药补养
虽然我从头到尾连他的腰、肾区都没碰一下
但我知道他的问题肯定能解决了
果然第二天我们开诊
小伙子抢了一个号又来了
这回是他带儿子来看
问他昨天剩下的一些不适还有没有
他理性而肯定地说
已经好了太多了
折磨他多年的那种牵扯
浑身不舒服的那种症状基本没有了
就这样
流水帐的病案实在不好看
诊断和治疗过程
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招法
我们的治病法则
就是把因为各种后天因素
导致人们变形的皮、脉、肉、筋、骨
以及不平衡的五脏六腑之经气
回归到原来的“出厂设置”
道家修行有一句术语
“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我们治病何尝不可如此
哪里管他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病名
我只管身体的各部复原
让精、气、神
各归其应有的位置
如果没有
我们想办法帮你找回
“回归出厂设置”之路
就是这么简单
您我
都值得拥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注:以上文字只是针对这几个病案的感悟,事实上,医道之艰深,常人难以想象。成功病案,有时候是用来给医生自己鼓劲的,也是给其他患者一些信心,让我们在战略上去藐视疾病,而在战术上,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依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很多病,还是要老老实实,条分缕析,一点点地去掉病根,哪里会有这么快的呢?我的一位亦师亦友的王老师专门一再告诫我们,再差的医生,也会治好几个病,也会有一些神奇的病案,医术越高的医生治不好的病的也越多,这貌似难以理解,但确是事实。
时刻记住,自己还是一个刚出道、一个基础非常薄弱的小医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断清空自己,跟各方高手学习,不断提高医术,才能从更宽广高远的层面,为更多人们解除病痛。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