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成人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养护丨宝宝哭闹不安怎么回事怎么办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11-7

小儿哭闹不安,多数为照护不当或生理需求所致,少数可见于疾病状态。那么,家长和医生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旨在提供思路,不能只根据其中一条对号入座,而应该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哈。)

一看

饥饿或口渴(最常见);

喂养不足或过度,喂养后拍背不够及吞入空气(有争议,但拍嗝没错)

没有及时更换尿布湿;

裤子太紧或者穿得太高勒得不舒服或呼吸不畅;

衣服穿得太少或太多;

体位不当(如枕头太高,颈曲过度导致呼吸不顺畅)

被褥过重或包裹过紧,头发缠绕手指脚趾或其他部位;

睡眠不足;

养成爱抱或摇晃才能睡觉的习惯;

蚊虫叮咬或肢体受压疼痛;

二看

程度:去除我们上面提到的生理性原因,仍然哭闹剧烈,持续时间长,可能是病理性哭啼;

突发性:突然剧烈哭闹,难以安抚,手舞足蹈,挣扎不安者,可能意味着病理状态;

声调:高调尖叫声、哭声发直,可能提示颅内病变,如核黄疸、颅内出血、脑膜炎等;

嘶哑:哭声嘶哑,可能提示喉炎、喉水肿或其他上呼吸道炎症;

响度:哭声微弱、无力,或者从不哭闹,可能意味着先天性的肌无力相关的疾病,如Prader-Willi综合征;

猫叫样:哭声像小猫一样,要注意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染色体病);

咩咩声:像小羊一样咩咩的哭声,可能提示为CorneliadeLange综合征;

上面3个综合征都有特殊的面容,不能只通过哭声判断,如果孩子长得很正常,不需要考虑这些。

三看

进食前:进食前,或夜间长时间不进食,有可能是饥饿所致;

进食时:进食时哭闹,可能口腔不适,如口腔炎、鼻塞、吸吮时婴儿嘴唇或母乳堵住婴儿鼻孔,还可能是食物过敏问题;

活动时:小婴儿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或贫血,进食或活动剧烈时因缺氧不能用力吸吮,也可能会哭啼。PS:吃奶是婴儿很耗能的活动,不然怎么会有“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的说法呢,哈哈~

夜间:夜间哭闹首先排除饥饿、安全感和衣被过多、过少或过紧、尿便刺激皮肤导致孩子不适的情况;极少见的情况,要考虑活动性佝偻病、肠道寄生虫病等(确实,在现在条件下,这种情况很难见到了);

排便时:拉粑粑或小便时哭闹,要注意有无肛裂、便秘,少见的情况如结肠炎、尿道口炎、膀胱炎或消化道/泌尿系畸形等;

刺激:给予疼痛刺激(如弹脚底、压眼眶)出现哭啼慢或延迟,可能提示大脑病变。

四看

枕头太高:枕头太高或导致呼吸气流受限,呼吸不畅或缺氧,会哭闹不安(1岁内不需要枕头);

触碰:如果碰到小宝宝的身体某个部位就会哭闹,要注意有无局部炎症、骨折或外伤;

抓扯耳朵或脸部:抓扯耳廓哭闹提示外耳道疖或耵聍阻塞刺激,少数见于中耳炎引起的不适;总是喜欢拿手搓眼睛、推鼻子、抓耳朵,可能提示过敏性疾病;

异常体位:屈颈可能提示颈部有软组织损伤,伸颈或角弓反张见于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等颅脑疾患;

抱着不哭放下就哭:多为习惯不良,就是抱习惯了。

五看

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呼吸促,多系呼吸道感染;

伴气促、喘息、心率增快、发绀者,系心肺疾病;

伴发热、呕吐、血便、大便不通、腹胀、腹痛,阵发性剧烈哭闹,应警惕肠旋转不良、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阑尾炎;

伴面色苍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应注意血液系统疾病;

伴高声尖叫、频繁呕吐或喷射性呕吐、前囟膨隆、发热,提示颅内疾病,如颅内感染或出血等;

伴有腹股沟包块或阴囊肿大,哭闹难以安抚,注意腹股沟斜疝(即“疝气”)、睾丸扭转等。

六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如果初步排除了照护及常见疾病,需要考虑婴儿腹绞痛。婴儿腹绞痛,又称婴儿肠痉挛、婴儿肠绞痛、过度哭闹、无法安抚的婴儿行为、婴儿哭闹期(periodofPURPLEcrying)等,目前国外一些机构更推荐PURPLEcrying。

关于之前认为婴儿腹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但现在没有相关证据,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哭闹的原因。

90%的婴儿腹绞痛会在8-9周龄前自发消退,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婴儿腹绞痛病因不清楚,可能与更换或添加食物、乳糖不耐受或食物过敏,饮食过量、肠内积气、香烟刺激、孩子气质等因素相关。

这种哭闹通常表现为突发性、不规律、反复发作,多在晚上发作,音调高、更大声,可伴有手足伸蹬、出汗、面色苍白、双拳紧握,不容易安抚。

这些宝宝安静时,腹部张力不高,按压不哭闹,腹部无包块,没有明显病态面容,无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表现。如果排除了上述生理性哭啼和常见的病理性哭闹,可以考虑婴儿腹绞痛。

婴儿腹绞痛,通常来说对婴儿运动及认知发育不会造成影响,其治疗主要是对父母给予支持,改变喂养方式和尝试一些安抚婴儿的方法,包括抚触婴儿的腹部等。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部分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水解配方奶,其他方法还包括益生菌、西甲硅油等(但是这些干预措施缺乏循证依据,应权衡利弊根据具体情况试用)。

父母应读懂宝宝婴语

1宝宝身体健康时的哭声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信号,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妈妈要学会读懂这种哭声。

通常健康性的啼哭不刺耳、有节奏、而且声音响亮、没有眼泪,这种情况下,妈妈只要给予及时的安抚,比如搂抱、轻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1.健康性哭声——“妈妈,看我多健康!”

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这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婴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

如果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

2.意向性哭声——“妈妈,我呆腻烦了,抱抱我吧!”

啼哭时,宝宝头部左右不停扭动,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妈妈来到宝宝跟前,啼哭就会停止。这是让妈妈抱抱的意思。

2宝宝身体不适时的哭声

除了健康性啼哭外,大部分时候,宝宝啼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有的是饿了、有的是困了、还有的是尿了等等。

针对宝宝不同的哭声,妈妈要做出及时的应对:喂奶、换尿片等。

如果宝宝大哭不止,而妈妈一时还无法判断原因的话,可以先把宝宝抱起来,让他靠在自己的左胸上,倾听自己的心跳声,这对于1月龄内的宝宝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抚方法,能让宝宝回忆起子宫内的环境。

1.饥饿性哭声——“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种哭声带有乞求,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

若把手拿开,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还会露出笑容。

2.过饱性哭声——“哎呀,妈妈把我撑着啦!”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胸部抱起来,哭声会加剧,甚至呕吐。

3.口渴性哭声——“妈妈,我口渴,喂我点水喝吧!”

此时宝宝的表情不耐烦,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啼哭立即停止。

4.吸吮性哭声——“这奶头今天怎么回事!”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水或喂奶3~5分钟后,哭声突然阵发,原因往往是因为水、奶过凉或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来奶水,奶头孔太大,呛奶。

5.便前哭声——“我要便便了!”

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

6.尿湿性哭声——“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种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妈妈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宝宝就不哭了。

7.燥热性哭声——“妈妈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啊!”

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妈妈为宝宝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8.寒冷性哭声——“妈妈给我盖得太少了,好冷啊!”

哭声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把宝宝放到暖和地方时,他就安静了。

9.亮光性哭声——“我已经睡醒了,怎么天还没亮呢?”

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当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10.困倦性哭声——“我困了,可我还不舍得睡觉,不要强逼我!”

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宝宝闹觉,也可能因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宝宝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很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11.疼痛性哭声——“什么东西扎着我了!”

异物刺痛、虫咬、硬物压在身下等,都会造成疼痛性啼哭。这时宝宝的哭声比较尖利,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没有被蚊虫咬伤等。

12.害怕性哭声——“我好孤独啊,有点害怕了!”

哭声突然发作,刺耳,伴有间断性嚎叫。害怕性啼哭多出于恐惧黑暗、独处或突如其来的声音等,此时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13.伤感性哭声——“我感到不舒服啦!”

哭声持续不断,有眼泪。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洗澡、不换衣服、被褥不平整、尿布不柔软时,宝宝就会伤感地啼哭。

3这医院检查

●哭声显得有气无力

●突然大哭不止,越哄哭得越厉害

●每隔10分钟左右,就全身扭动,并发出类似悲鸣的哭声(尤其在晚上)

●拍打头部、大哭、喷射性呕吐、痉挛

4几招告别宝宝哭闹安抚法

宝宝哭泣时可以先尝试下面的安抚方法,要是其哭声仍是停不了,就得考虑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因素,应该进一步带宝宝就医。

1.使用包巾舒适地将宝宝包住,让宝宝有如回到妈妈子宫内的安心感。

2.哭闹抱起时,尽量将宝宝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发出轻轻的嘘声、开慢速吹风机或电扇等方式来安抚哭闹的宝宝,如此一来将让宝宝感觉到有如在子宫内感觉脉搏或血流的嘶嘶声。

4.轻轻摇晃婴儿,就像胎儿在子宫内感觉妈妈在走动的感觉,但不能过度摇晃以免造成婴儿摇晃症候群。

5.双手像按摩般轻摸宝宝的脸蛋、背部、腹部和脚,长时间轻抚的安慰效果其实大于短暂拍动的效果。

6.轻声和宝宝说话或唱首歌来与宝宝互动。

对于哭闹的宝宝,要找出宝宝哭闹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是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帮助宝宝们合理地解决这些不满。

把你一辈子的耐心都留下吧!

往期精彩

超赞,宝宝哭时抱法

宝宝夜哭你知道吗?

离开就哭,见面就笑,黏人宝宝肿么办?

美国爸妈都在用的新生儿5S安抚法,神奇地让你的宝宝安静下来

频繁夜醒(奶睡、睡眠倒退、习惯性夜醒等全解决)

神奇的法博睡眠法

宝宝睡睡醒醒怎么办?

2岁孩子,爱哭,怎么破?哭可以,但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水育丨宝宝游泳就哭,还要坚持游泳吗?怎么办?

新生入园,防哭绝招

新生儿肠胀气怎么办?附排气操

宝宝肠胀气?肿么处理?

宝宝肠胀气,拍嗝很重要!#附视频#

宝宝肠绞痛,这几个穴位不可少!

宝宝打鼾、鱼肝油、VD、草莓舌、肠绞痛飞机抱

兰丹

胎教

早教

水育

小推

培养优秀月嫂、育儿嫂

指导新手妈妈科学早教

早教源于生活

伟大始于家庭

家庭早教必不可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