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许兰花何春妮
思考题
如果一个34岁的育龄期女性,单侧附件巨大包块,AFP达到了.00ng/mL,你会考虑什么?
这个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月经正常,因为一次普通的单位体检,彩超提示右侧附件包块而入院。随着检查检验结果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卵黄囊瘤的可能性极大。但实际上,术后病理提示是未成熟胚胎瘤。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34岁,14岁月经初潮,周期5-6/27-29d、量中,无痛经,量中,无痛经。已婚育1子。LMP-2-19。
主诉
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月余」收入我院。
病史及相关检查
年因「右侧乳房纤维瘤」行乳房纤维瘤切除术。
入院前1月单位体检体格检查发现下腹部包块,无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
-02-12就诊我院门诊,行妇科彩超提示: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回声(大小约.1*.8mm),建议进一步检查;子宫、左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TCT示:未见上皮内病变及癌变;HC-2阴性。
门诊拟「右附件包块性质待查」收住我科。
患者生命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形体中等。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通畅,分泌物白色,量中;宫颈轻糜;子宫中前位,形态大小正常,盆腔可触及一如孕4月大小的包块,囊硬,活动欠佳。
诊治经过
入院后行盆腔MRI平扫+动态增强示:1.腹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及少量腹水,结合临床,考虑附件卵黄囊瘤可能;2.子宫壁片状异常信号影,考虑子宫腺肌症可能;3.盆腔少量积液。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ECL).00ng/mL,糖抗原CA12-5(ECL).6U/mL,糖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ECL)正常;余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四项,术前四项均正常。
其余检查示两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增厚,肝左叶钙化灶,右肾囊肿,右肾积水。腹部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03-14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淡红色血性腹水约20mL,大网膜包裹盆腹腔巨大包块,肿物大小约25cm×20cm×10cm,形态不规则,质地坚硬,表面可见赘生物,与盆腔后壁粘连致密,盆腔结直肠表面,阑尾表面及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可见粟粒样结节。分离包块完整切除右侧附件,术中送冰冻切片示:「右附件」未成熟性畸胎瘤。遂扩大手术范围,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
普通病理检查提示「全子宫+左侧输卵管及右附件肿物切除标本」:1.未成熟性畸胎瘤(3级),并见神经胶质成分;部分瘤细胞累及患侧输卵管浆膜面;2.子宫平滑肌瘤;3.增生期子宫内膜;4.左侧卵巢囊性滤泡形成,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5.慢性宫颈炎;6.大网切除标本未见明显异常;7.阑尾切除标本提示慢性阑尾炎。
术后辅以4次化疗:EP方案化疗(依托泊苷mg静滴,第1-5天+顺铂25mg静滴,第1-5天);第2次化疗前复查甲胎蛋白(ECL).70ng/mL,CA(ECL)12.4U/mL;第3次和第4次甲胎蛋白(ECL)10.03ng/mL,余正常。
术后3个月复查均正常。
病例分析
RMS由分化较低的胚胎性肉瘤细胞构成,在黏膜下可见幼稚细胞构
患者年龄34岁,育龄期女性,单侧附件巨大包块,AFP高达.00ng/ml,结合患者的病史,首先考虑的应是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较罕见,占卵巢恶性肿瘤1%。常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多为单侧,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产生甲胎蛋白,故患者血清AFP升高;甲胎蛋白(AFP)是由胚胎的卵黄囊及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
但此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未成熟性畸胎瘤,属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1%~3%。发病率仅次于无性细胞瘤和卵黄囊瘤,多见于年轻患者,平均年龄11~19岁。肿瘤多为实性,可有囊性区域,含2-3胚层,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该肿瘤复发及转移率均高。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血清中AFP比卵巢卵黄囊瘤低,可能是因为未成熟畸胎瘤的内胚层组织也可分泌少量AFP,另一可能是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有不少是混合类型。未成熟畸胎瘤中可能混有少量卵黄囊瘤成分,可合成微量AFP,但在成熟畸胎瘤中AFP升高并不明显,有学者指出AFP对于鉴别成熟性畸胎瘤与未成熟畸胎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未成熟性畸胎瘤32%~58%发生转移。转移方式多沿腹膜扩散,故常累及腹腔和盆腔腹膜以及盆腹腔脏器表面和对侧卵巢,少数可转移到肝内及淋巴结。未成熟性畸胎瘤虽然复发和转移率高,但复发瘤如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产生肿瘤向成熟方向逆转,5年存活率63%。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原则是首先进行手术,尽可能让残留的肿瘤直径2cm,术后尽早联合化疗。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手术方式应视患者的年龄、临床期别及生育要求而定,由于多为青少年,且肿瘤多为单侧,故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
该患者年龄34岁,无生育要求,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术后辅以四次EP化疗,术后AFP明显降低,化疗2次降至正常,又巩固了2次化疗。AFP、CEA对化疗比较敏感,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评价指标。现患者一般情况可。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仍在密切随访中。
值得一提的是,术前术后和病人及家属谈话后,他们虽然心情不好,但非常配合治疗。患者术后化疗历经骨髓重度抑制,三系减少到临界值。好在病人非常坚强,夫妻俩良好的素养让我们医护人员感动,在度过一次次危险后,最终顺利完成了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部分检查资料
盆腔MRI平扫+动态增强示:1、腹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及少量腹水,结合临床,考虑附件卵黄囊瘤可能;2、子宫壁片状异常信号影,考虑子宫腺肌症可能;
彩超检查提示: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子宫、左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参考文献
1.《妇产科学》第8版,主编谢幸苟文丽.
2.《林巧稚妇科肿瘤学》主编连利娟.
3.杨文娟,陆婕,许胜峰.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愈后的关系.浙江医学,,40(2):-.
推荐阅读
七夕过后3分钟晋级「人流」高手这个经前综合征患者,我给她开了10块钱药术前不用禁食8小时?18版ACOG共识还说……宫腔粘连:这6种处理方法需掌握
首发
妇产时间编辑
江小兔
投稿及合作
einsmeer
foxmail.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