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百济神州和学习联盟共同举办的探界·膀礴聚“例”泌尿外科中青年医生病例挑战赛已正式启动。赛事一触即发!年6月7日至6月12日,为您带来南区1组的精彩对决。今日医院赵诚老师的病例,文末附投票入口,欢迎您投出宝贵的一票。病例分享
病史摘要:
患者彭XX,男性,59岁,因体检发现膀胱肿瘤1月就诊。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膀胱镜(.4):膀胱颈见0.8*0.8cm、膀胱右侧壁分别见0.4*0.4cm、0.5*0.3cm菜花样肿瘤。
诊断:膀胱肿瘤(cT1N0M0)
治疗选择:TURBT术+膀胱灌注化疗
术后病理: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肌层未见癌。
–年随访期间,患者在因肿瘤复发,又多次行TURBT术。
术后病检:
年4月:(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表浅,肌层未见癌。
年4月:(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肌层未见癌。
年9月,因再发间歇肉眼血尿1周就诊。
检查提示:
泌尿系彩超:膀胱肿瘤、右输尿管末端见2.5*1.1cm肿瘤,右输尿管轻度扩张、右肾积水。膀胱镜:膀胱前壁1.5*1cm乳头状肿瘤。
诊断:1、膀胱肿瘤;2、右输尿管末端肿瘤;3、TURBT术后。
治疗:腹腔镜右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右盆腔淋巴结清扫+TURBT术
术后病理(.9.23):
输尿管乳头状浸润性移行细胞瘤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局部呈小细胞癌表现,并可见少许肉瘤样分化,可见脉管浸润,侵犯输尿管周围脂肪(肿瘤大小:2.5*1*1cm),病理分期PT3,输尿管断端未见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标本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G2,少数细胞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犯粘膜固有层,PT1。
右侧髂血管旁淋巴结标本:淋巴结0/6。
免疫组化:AE1/AE3+,P63+,GATA-3+,SYN部分+,CK7+,CGA-,LCA-,NSE局部+。
根治术后5月,患者再次出现肉眼血尿。
腹盆腔CT(.3):膀胱壁增厚,考虑复发可能性大,伴右侧腹膜多发种植转移,伴右侧髂血管旁、腹股沟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
诊断:膀胱肿瘤复发并多发淋巴结转移(cT3aN2M1)
阶段小结:
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病情,给予6周期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复查CT示:-05-11:与老片对比,膀胱壁增厚较前好转;盆腔及右侧髂窝腹膜多发结节状增厚较前缩小;右侧髂血管旁、腹股沟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较前缩小,余况同前。-06-23:与老片对比,膀胱壁增厚较前好转;盆腔及右侧髂窝腹膜多发结节状增厚及右侧髂血管旁、腹股沟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基本同前,余况同前。-08-17:与老片对比,膀胱壁增厚较前好转;盆腔及右侧髂窝腹膜多发结节状增厚基本同前。右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基本同前,余况同前。
-11-22:与老片对比,膀胱充盈欠佳,壁稍增厚;盆腔及右侧髂窝腹膜多发结节状增厚基本同前。右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基本同前。余况同前。
-01-05:与老片对比,膀胱壁增厚较前好转;盆腔及右侧髂窝腹膜多发结节状增厚、腹膜后增大淋巴结同前,余况同前。
影像学随访结果:膀胱壁增厚持续好转,转移淋巴结大小持续缓解。
一线化疗后病情进展:CT(.04.12):与老片对比,腹膜后增大淋巴结较前增多增大,左上肺尖段新发少许炎症,余况同前。阶段小结:NCCN指南推荐
替雷利珠单抗II期临床试验:BGB-A-研究
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病情,年5月4日起,开始予“替雷利珠单抗(BGB-A)”治疗。
用药方案:mgivgttQ3W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及药物副作用观察。
影像学评估
结合RECIST1.1和irRECIST标准,存在两处影像学可评估淋巴结(LN短径15mm)治疗过程中的疾病变化
免疫治疗9周大幅度PR,左肾V上病灶缩小63%,左肾V下病灶缩小75%用药18周后(Week18),CT检查发现两处新发病灶。RECIST1.1vsirRECIST
MDT讨论后决定继续用药新发病灶再评估
用irRECIST评估病灶保持SD,为假性进展。新发病灶变化图
结合所有可测量病灶(新)增大20%,且患者主观症状有缓解,经评估认为疾病SD,可继续用药。治疗过程中(保持SD)靶病灶评估病灶变化图
左肾V上病灶缩小63%,左肾V下病灶缩小75%,W0-W9大幅度PR,W9-W72保持SD。治疗第72周后,动态观察9周后,仍呈增大趋势;影像学疗效评估:PD。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
治疗过程中出现CK-MB升高,查肌酸激酶同工酶61.5U/L,肌钙蛋白(-)ECG: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倾向。心脏彩超示:1.左房大;2.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3.左室顺应性减退。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图
评估:irAEs为I级,暂不考虑停药或激素治疗。经心内科会诊,予辅酶Q10等药物护心治疗。通过持续监测,心肌酶学指标基本稳定,患者亦无明显主观症状。评估患者能继续耐受免疫治疗。治疗过程小结:结论: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化疗失败的本例患者中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无疾病进展PFS依然能达到18个月,对于晚期二线的病人带来了希望。
免疫治疗假性进展应该得到重视,可采用间隔4周的影像学评估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本例患者出现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
PD-1抑制剂,目前国产制剂,除替雷利珠单抗获批尿路上皮癌外获批,其他产品均无泌尿系用药适应症,使用时需注意医疗安全。
不足:
本例患者肿瘤组织来源复杂,存在神经内分泌及肉瘤样成分,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
在线投票
投票时间:6月10日0:00—6月11日12:00
编辑:榭小仙
审核:郭涛
▼推荐阅读号外!支架管助手2.0正式上线啦!标准化量表工具正式上线!新技能get√石不再来!结石成分分析工具正式上线病例分享探界·膀礴聚“例”泌尿外科中青年医生病例挑战赛第三场(参赛病例03)在看点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