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成人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8-10

案1余某某,女,39岁。

初诊:左眼突然视物模糊,伴偏头痛4天。早在10多年前,其左眼即有间歇性视力障碍,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未经治疗而自然恢复。4天前,左侧头部剧烈疼痛,同时左眼突然失明,医院急诊,给—2注射,口服维生素类药无效。现左眼视力l尺指数,右眼视力l.5,眼前部正常,左眼视乳头色淡,边界模糊,后极部网膜水肿、混浊,并出现樱桃红斑;网膜动脉普遍变细,颞上枝动脉缩细成线条状,颞上枝动脉所支配区的网膜呈界限清楚的乳白色混浊,鼻下方视野缺损。伴胸痛,脉弦,舌质紫,并有瘀点瘀斑。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辨证:血瘀阻络,玄府闭塞。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明目。

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葱白30g,丹参、赤芍各25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0g,三七粉3,麝香(冲服)0.0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5剂后,左眼视力提高到0.3,但头痛未减。视乳头颜色恢复正常,后极部网膜水肿消失,颞上枝动脉有细血栓通过,颞上网膜转为淡红色。继用前方加珍珠母25g,五灵脂l0g。服6剂后,左眼视力增至0.8,继服8剂,视力增至l.2。复查眼底:颞上网膜色泽已正常,颞上枝动脉较正常者稍细,视乳头颞上方色稍淡。

按语: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行气;丹参、三七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使目中血络通畅;葱白散达升腾,使行血之品上达头目;麝香芳香通窍走窜,引活血药达目络,以祛瘀血而消结滞。后加珍珠母、五灵脂以潜阳散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明目之功。伴情志不舒者加柴胡、青皮以疏肝理气;伴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芷以祛风止痛;伴头晕者加钩藤、菊花以清利头目。

案2张某,女32岁。

初诊:患偏头痛已2年,多次发作。发作时,头痛,视物不清,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数秒钟,有时1~2分钟,有时更长些。近5天,连续发病,右眼视物模糊较甚,且不恢复。发病前,曾与邻居争吵。发病后经多次治疗,无好转。视力:右眼远0.1,近0.1,加镜片无进步。左眼远l.2,近l.0。右眼外眼阴性,瞳孔反应良。眼底视盘色泽偏谈,边缘不清,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视网膜动脉变细,睫状动脉存在,该处可见红色舌状区,黄斑中心反射隐约。伴右侧偏头痛,胸闷,恶心,纳少。脉细弦,舌质红,边有瘀点。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辨证:肝郁血滞,瘀阻目络。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明目。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白芍、赤芍、茯苓、牡丹皮、当归、炒白术、泽泻各12g,柴胡、白芷、制半夏、川芎、制香附各l0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舌下含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3粒。同时配合针刺。

复诊:服3剂后。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视力,右眼远0.2,近0.2,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减退,继用原方去半夏、香附,加丹参30g,停服麝香保心丸,因怕痛,亦停针刺。服1周后,右眼视力,远0.4,近0.4,眼底水肿全退,黄斑反光可见,头痛等症状消失,继前方加减服30剂,右眼视力恢复到远0.8g,近l.0,眼底除视盘色泽偏淡,血管偏细外,余无特殊。为巩固疗效,嘱服逍遥丸及杞菊地黄丸。3年随访,未见复发,偏头痛亦不发作。

按语:情志不畅,最易伤肝;肝为藏血之所,且眼为肝之外窍,目得血而能视;今肝伤则气逆,逆则不能载血,故而气血郁闭,脉道阻塞,治宜逍遥散加减,加舌下含麝香保心丸通心脉;配合针刺疏通经络,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眼内组织,促进视功能恢复。

案3戴某某,女,71岁。

初诊:左眼突然视物不清32天,外眼无异常,视网膜乳头呈高度白色混浊,黄斑区出现樱桃红色斑,动脉缩小变白。伴头目胀痛,眼干涩,口苦。脉弦,舌红紫黯,边有瘀点,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辨证:血脉阻滞,目络受损。

治法:活血通脉,泻火明目。

主方:活血通脉汤。

处方:毛冬青、紫丹参各30g,甘菊花、粉葛根、酒炒黄芩、生蒲黄(包)各15g,陈皮、酒蒸大黄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40剂后,左眼视力达0.5。继用前方加生地黄、炒槐花各30g。丝瓜络、橘络各6g。服50剂后,左眼视力达0.8。

按语:方中毛冬青、紫丹参、葛根活血通脉;酒炒黄芩、酒蒸大黄清热泻火;生蒲黄

活血化瘀;陈皮理气;甘菊花清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脉,泻火明目之功。后加生地黄、炒槐花以凉血;加丝瓜络、橘络以通络。本案后期重视凉血通络,有利于视功能恢复。

案4任某,男,30岁。

初诊:左眼下方突然看不见5天,视力右眼1.5,左眼0.O2。双眼外观正常。视野右眼正常,左眼下方缺损。左眼视神经乳头颞侧边缘模糊,颞上支动脉显著变细,该处网膜色泽淡,黄斑部暗,中心凹光反射不清。血压/毫米汞柱。左侧额部及眼眶胀痛,伴胸闷心烦,心悸失眠,入暮潮热。脉涩,舌质紫暗、舌下有瘀点。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颞上支阻塞。

辨证:气血瘀滞,目络受损。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主方:活血通络汤。

处方:葛根、黄芪30g,丹参12g,桃仁、川芎、红花、当归尾、赤芍、石菖蒲、郁金、丝瓜络各10g。每日1次,水煎服。

复诊:服20剂后,左眼视力0.2。继服22剂,诸症若失。双眼视力均1.5。左眼底可见视乳头颞上支动脉有白线包绕,黄斑部上方有少许黄色渗出物,中心凹光反射清晰。血压l30/86毫米汞柱。观察3年,未见复发。

按语:方中葛根通络解肌;黄芪益气行血;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理气活血;石菖蒲、郁金、丝瓜络开解瘀通络。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血压高者加夏枯草、珍珠母;视网膜水肿明显加茺蔚子、泽兰;晚期视神经萎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葛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红细胞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红花、赤芍等有抑制血小板活性之功能,故能抑制血栓形成。

案5何某,男,71岁。

初诊:左眼突然视物不清32天,曾治疗半月余未效。外眼无异常,左眼视力仅存眼前指数,眼底可见视网膜视乳头呈高度白色混浊,黄斑区出现樱桃红色斑。动脉缩小变白。伴头目胀痛,口苦,眼涩,气短懒言,乏力。脉细弱,舌质偏淡或有瘀斑,苔白。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辨证:气血逆行,伤及目络。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散瘀。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丹参、葛根、茺蔚子各15g,广郁金、当归尾、赤芍各12g,制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石菖蒲各9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15剂后,左眼视力0.1。继服半个月,左眼视力0.5。

按语:方中用黄芪、丹参、葛根益气活血通脉;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清热通窍;茺蔚子活血利水;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适当加用丹参、葛根等以助活血通络之功;伴情志不舒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散瘀通络之功。使目络畅通而视力得以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