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黄医生爱人在疫情之下的生产过程,虽然二位都是医生,有知识贮备和便利条件,但是在特殊时期,遇到宝宝提前出生的事情,还是会心慌、忙乱。
别看儿科医生爸爸看似镇静,还能一条条的分析情况,安慰爱人,但其实内心慌得一批,真安慰不了自己的紧张。
那到底遇到什么问题呢?在遇到问题时,医生是怎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怎么陪伴爱人度过这个艰难时刻的?当了爸爸后又有什么感想和改变呢?
大家看文吧。
P.S.确实应该大力推广无痛分娩和家人陪伴分娩,真的很重要。
P.P.S.文中的整个医疗过程,不代表医疗建议。
本来信心满满,以为一个儿科医生爸爸+一个重症医生妈妈,肯定搞得定生娃这件事儿。谁知道,提前的“报到”,双医父母竟然有「兵荒马乱」的感觉。本文真实还原了疫情之下的「分娩之囧」。
5月5日,距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凌晨3点30分,小俞突然感觉下面阵阵凉意,作为医生第一反应是「糟糕了」。是漏尿?还是羊水??先兆早产???久经沙场,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小俞深知越是危急的情况,越是需要沉着冷静。
如果是先兆早产,为何没有腹痛?几乎在同一时刻,她想到的鉴别的方法:如果是尿液,在清醒时是可以控制的,应为非血性的、清亮的、淡黄色的液体;而如果是羊水,则即便清醒时也无法控制,应为血性的、清亮或带胎粪的、淡黄色的液体。
小俞决定先到卫生间检查一下情况,再看看是否要叫醒我。
排尿后,仍有不受控制的、清亮的血性液体流出,小俞判断为羊水,预示「先兆早产」。瞬间心慌意乱,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把我叫醒。
不知道是否因受紧张心情的影响,此时开始出现下腹间歇疼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我知道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小俞,并且尽快地、医院。
爱人也是医生,必须以理服人,不然她也不信啊:“放松心情,我们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储备和时间来处理这种情况。”
首先,初产妇的第一产程通常都很长,不会出现急产,你和宝宝暂时都是安全的;
其次,现在羊水流出的速度并不算太快,如果紧张或大哭,增加腹腔压力,羊水流出的速度会越快,所以要保持冷静,说不定还有保胎的机会(尽管我知道晚期早产一般是不建议保胎的,因其增加胎儿感染风险);
再次,幸好我今天不用上班,会搞定所有其他事情,你要做的只是放松和深呼吸;
还有,我们之前规律产检,并无高危因素,并且已经在孕35周之前就准备好生产需要用到所有物品;
此外,之前产检医生就告诉我们,宝宝现在已经有5斤左右,就算这时候早产也不怕;
最后,医院只有2km左右的距离,从家里到小区门口也只有两三百米,而小区门口打的又非常方便。”
我一边安慰小俞,让她坐在床沿深呼吸,一边收拾产检资料和其他物品。表面上故作镇定,其实自己心里慌得狠。听完我的分析,小俞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医院,到急诊分诊,联系产房,并在急诊完成新冠病毒咽拭子和抗体筛查。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急诊科的新冠筛查出结果比较快,因此建议在急诊完成筛查,而不是到住院部再做。
如果丈夫陪产,也需要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筛查,但建议先安顿好产妇。急诊科很快把小俞送到产科,医生认为宫口已经打开、晚期早产、超声预测体重也已足够且保胎有较大风险,符合分娩条件,建议进入产房待产。
我们曾认为,女人生孩子时疼痛是很正常的,又死不了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生孩子那种疼痛有多令人绝望。医学上,分娩疼痛程度是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而排名第三的疼痛。陕西榆林的一位产妇,因无法忍受漫长的、痛苦的分娩过程而情绪失控,跳楼身亡,令人嘘唏。
而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中国,只有不到1%的“幸运儿”能够采用无痛分娩,而美国这个数据是61%。有些医疗服务,看上去或许与生死无关,但是却有关人性。如果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仍然让女人不得不忍受这种惨绝人寰的分娩疼痛,那么这种进步将没有任何意义。
小俞平时非常怕痛,我们从怀孕之前就决定要选择无痛分娩。
疫情之下,陪产的丈夫需要等新冠初筛结果出来才能进入产房。在将小俞推进产房之后,我赶紧到急诊科行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查,嘱托小俞有情况及时沟通。
第一产程是指分娩的初始阶段,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全开的过程,初产妇约需经过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这个过程很久,许多孕产妇往往会在这个阶段耗竭体力,所以需要补充能量。在刚进入产房时,可以在疼痛间歇期给产妇吃点流质饮食,喝点功能饮料,为分娩储备体力。
早晨7点多,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查阴性,得以进入家庭式陪产房。哈哈,点赞这种家庭式陪产房,让产妇分娩时有人陪护。此时,小俞已经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精神比较紧张,但由于宫颈口开放未超过2cm,暂时还不能打无痛。
宫缩间歇期,我尝试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小俞则一直在思考,到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早产。
我安慰说,没有关系,现在接近足月,且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也挺好的,跟足月儿相差不太大;而且孕后期,咽部异物感、骨盆分离痛和四肢水肿明显,生出来你也能轻松一点。
当宫缩来临时,腹痛会逐渐增加,此时我就会握着她的手,给她鼓气,一边说“放松……呼气……吸气……,再来,呼气……”。
后来,小俞说,我们顺产之所以那么顺利,疼痛也远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恐怖,有两个重要因素:无痛分娩和允许陪产。前者减轻躯体的疼痛,后者消除心里的恐惧。你在旁边握着我的手,给我鼓劲,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规律宫缩是非常疼痛的,而且会随着宫压的上升而疼痛加剧,这时候陪产的丈夫给予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要让宝妈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友情提醒男士们,分娩是一个女人最脆弱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心理支持,如果过于痛苦和孤立无援,不仅分娩时很痛苦,可能还会对丈夫产生不满,影响以后夫妻关系的和谐。
上图是分娩时胎心和宫压监测,示意图中第一行代表胎儿心率“”,正常参考值在-次/分,如果太低或太高都要及时报告医生,而偶尔的降低或升高则可能是接触不好所致。
第二行代表宫压“73”,当超过50时疼痛是比较难以忍受的,这时候要握紧产妇的手,并按节律引导产妇呼气与吸气。
由于早期检查胎先露为枕后位,产科医生说这样可能不好顺产,需要让胎儿在宫缩时转动,医生给小俞摆了个体位——左侧卧,左下肢往后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这种体位令人很难受,特别是腰部会很酸,这时候陪产的丈夫要帮忙按摩一下,缓解酸痛。
哈哈,小俞说这种神器按摩很舒服(不是广告哈~)
哈哈,虽然这种体位令人感到不适,但通过这种方法,后来分娩时胎先露竟然神奇般地转为比较容易分娩的左枕前,产科医生果然还是很厉害的。
8点左右,医生检查宫颈口开放达到打无痛的要求,立即联系麻醉医师行无痛分娩麻醉。打完麻醉后,疼痛感瞬间消失,不禁感叹科技进步的力量,让女人分娩更有尊严。马未都先生说,医学中最伟大的发明是麻醉,因为人疼起来没尊严,我深以为然。
床旁连接麻醉微泵,如果疼痛剧烈,间隔15分钟可以自己按一下加量,真的很方便。
本来以为,就这么舒服地到分娩结束。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药物的副作用——呕吐,把吃的食物和饮料全部吐出来。总共呕吐了五六次,实在难受,我们呼叫医生,希望打止吐药物。但是,还没等止吐药物回来,呕吐就自己逐渐缓解了。
由于凌晨3医院,到早上九点多两个人又累又困。我们知道,第一产程一般都11-12小时,距离分娩还有很长时间,助产士帮我们关灯,说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接下来还要迎接一场“攻坚战”。
趁着无痛药物起效,我们竟然赢得了1个多小时的小憩,顿时精神了不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经典名句: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后来,随着宫口开大,规律宫缩的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小俞也被痛醒了,我也赶紧起来安慰和鼓气。期间,我们自行用微泵加了3次麻药(按医生的指引);而我,也一直盯着监护仪,一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