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多数病人有上腹部疼痛史,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右肩下部。
(2)消化道症状:病人腹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3)发热或中毒症状:根据胆囊炎症反应程度的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和脉搏加速。
2.体征
(1)腹部压痛: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2)黄疸:10%~25%的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多见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合并Mirizzi综合征的病人。
胆道蛔虫病病人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特点是剧烈的腹部绞痛与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即症状与体征不符。
1.症状: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发作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呕吐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宛如正常人。合并胆道感染时,出现胆管炎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重症型胆管炎。
2.体征:剑突下或偏右有轻度深压痛
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绝大多数病人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解痉镇痛:疼痛发作时,可遵医嘱注射阿托品、山莨菪碱(2)等胆碱能阻滞剂,必要时可注射哌替啶。
(2)利胆驱虫:发作时可服用利胆排蛔虫的中药(如乌梅汤)和33%硫酸镁。氧气驱虫对镇痛和驱虫均有效。驱虫最好在症状缓解期进行,选用左旋咪唑等。
(3)控制感染:采用氨基糖苷类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
(4)ERCP:通过ERCP观察,如蛔虫有部分留在胆道外,可用取石钳将虫体取出。
2.手术治疗
手术切开胆总管探查、取虫和引流。胆囊炎多为继发的,一般无需手术切除。应注意手术中和手术后驱虫治疗,防止胆道蛔虫病复发。
胆道蛔虫病病人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见蛔虫体。ERCP亦可用于检查胆总管下端的蛔虫。
3.胃、十二指肠液和粪便中可查到蛔虫卵。
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1.减轻或控制疼痛: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的方法止痛。
(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卧床休息和采取舒适体位,指导病人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2)解痉止痛:遵医嘱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2.健康教育
3.对症处理:如病人有呕吐,应做好呕吐护理,大量出汗时应及时协助病人更衣。手术者按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