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真的是突如其来吗?有没有迹象可循?怎样做才能防大肠癌于未然?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你对大肠癌了解多少?
大肠全长1.5米,是一条直径5~8厘米的“粗管子”,起始于右下腹,按顺时针方向呈“M”形绕腹一周,从前到后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最后通至肛门。
大肠的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癌肿,最常见的部位是直肠,其次是结肠。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中国癌症报告》的数据,45岁以上人群,是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发病人数占肠癌发病总数的90%以上。同时,男性高于女性,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这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久坐不动、生活不规律等)、饮食习惯(饮食过精、无肉不欢、喜食油腻或熏烤食物等)密切相关。
在中国,每年有37万人被确认为大肠癌,且发病率每年递增2.5%~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大肠癌已居男性恶性肿瘤第3位,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
早期大肠癌,有迹可循
大肠癌其实是比较“温和”的癌症,从癌前病变“腺瘤”发展到腺癌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期间,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反复便秘与腹泻)、血便、便便变细、排便后总感觉没排完全、腹痛、腹部有硬块、贫血等。
你可能会纳闷:这些症状,即使肠道健康的人群偶尔也会出现呀!怎么样才能知道是不是大肠癌呢?
答案就是——早期筛查。
遏制大肠癌,早期筛查是关键
好消息是:早期大肠癌只需要在肠镜下切除腺瘤,或者做一个比阑尾炎手术还要简单的手术,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治愈率几乎是%!
坏消息是:国人对大肠癌的认识不足,缺乏早期筛查意识。
近些年,美国、日本的大肠癌发病率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早期筛查工作做得好。患者5年生存率,美国、日本分别为67%、80%以上,远高于中国的31%。
那么,大肠癌筛查的手段有哪些呢?
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肠镜检查。但大部分患者不愿意做肠镜,主要是因为肠镜准备工作繁琐(需要禁食禁水、服用清肠剂、麻醉)、侵入式操作比较痛苦,医疗风险、筛查费用也偏高。
因此,世界各国开始广泛推荐更为简单、更容易接受的便潜血免疫定量法,也就是检测粪便里是否混有肠道血来筛查大肠癌。
这是因为约85%的大肠癌都伴有肠道出血症状,但微量出血肉眼很难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以为是痔疮出血,不当回事,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一确诊就是中晚期。
市场部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zxfbjt/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