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取出右肝后叶内蛔虫
患者女性,43岁,反复上腹部疼痛1月,行腹部彩超及MRCP检查考虑胆道蛔虫症,检查时虫体位于右肝管及胆总管内(图1、图2),行ERCP治疗时,造影检查胆总管未见异常,在右肝内可见一充盈缺损影,进一步造影见右肝后叶条索装充盈缺损影,考虑为蛔虫,在透视下使用取石网篮顺利取出,术后患者恢复顺利,2天后出院。
▲图1
▲图2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人体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均可激惹虫体异常活动,上窜胆道;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
蛔虫进入胆道后,其机械刺激,引起括约肌强烈痉挛收缩,出现胆绞痛,尤其部分钻入者,刺激症状更频发,在其完全进入胆道或自行退出,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这是胆道蛔虫症状的特点。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其尸体碎片、角皮、虫卵将成为以后结石的核心。
临床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的诊断较有价值,准确率可达95.6%,也可以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但其较费时,且费用相对较高。
常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若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病情逐渐加重者,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出现以前,常常需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胆总管探查,取出虫体、引流胆道。手术创伤较大,风险高,目前已经被ERCP取代。对于部分钻入肝内胆管的虫体,也可以通过ERCP取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根据造影检查的结果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降低医疗费用。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取虫术后还需注意驱虫治疗,以免蛔虫病复发。
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
2.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