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主诉症状。研究结果表明,75%平素身体健康的青少年和约50%的成年人均患过腹痛,故腹痛经常是一种良性主诉,但也可能预示严重的急性病变。尤其是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病因繁杂、病情多变、涉及多个学科疾病的特点,如诊断、处理不当,经常可造成严重后果。
鉴别要点
首先,判断是否为全身疾病的腹部表现,如腹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其次,判断原发病是在腹腔内还是腹腔外。原发病在腹腔外,可由急性腹痛,如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所致。原发病在腹腔内,应区别是内科还是外科疾病所致腹痛。内科疾病所致腹痛常有发热或其他前驱症状,而后出现腹痛,常不能准确定位,疼痛范围不局限,缺乏固定痛点,并无腹膜刺激征,喜按;外科疾病所致腹痛常先有腹痛,疼痛范围局限,通常有固定压痛点及腹膜刺激征,拒按。
内科腹腔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腹痛可轻可重,短期内病情不恶化;症状与体征不一致,主观感觉腹痛剧烈,表情痛苦,但检查腹部体征不显著,多腹软,局部轻压痛或压痛,无反跳痛;发病短期内血象正常或稍高,无中毒血象;急诊腹透无阳性发现。
外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腹痛突然发作,剧烈,急剧发展,若不及时处理,短期内病情常迅速恶化;表情痛苦,呻吟,大汗,面色苍白,辗转不安或蜷曲静卧;可有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呈板状,压痛、反跳痛明显)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可有内出血综合征,如头晕、心慌、多汗、面色苍白、脉细速、血压下降等;急诊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高度胀气、鼓肠或胃扩张、梯形液气平面等;发病短期内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及杆状核细胞数增高,有中毒血象、进行性贫血等。
常见急腹症的特点
急性阑尾炎:常无诱因,腹痛部位先在中上腹,后在右下腹;腹痛性质为先钝痛、胀痛,后右下腹持续性痛,渐渐加剧。若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数高、核左移,需要动态观察。尤其应注意老年人、有糖尿病者及妊娠患者,这些人群症状常不典型。
胃、十二指肠穿孔:中年男性多见,有溃疡病史,多于进食后突然发作,先在中上腹,随后可扩散至全腹剧烈持续刀割样痛,常表现为上腹压痛,肌痉挛明显(呈板样强直),肝浊音消失,转移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后急骤起病,疼痛部位先为上腹中部偏左,后可扩散,呈持续性剧烈刀割样痛,可向左腰背放射。患者上腹压痛,肌痉挛,甚至严重强直,脐部及左肋部可见瘀斑,转移性浊音阳性(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肠系膜动脉栓塞:中老年多见,有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或心房纤颤病史,起病急,腹中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早期拒按,晚期有腹膜刺激征,可触到包块。伴有肠麻痹表现者,则呕吐频繁,呕吐物呈血样,有血便,可出现休克,应用大量镇痛剂和解痉剂不能缓解。
注意识别容易误诊的疾病
异位妊娠破裂:见于育龄妇女,急性腹痛、阴道流血量少、有停经史,发病突然,先一侧下腹疼痛,继扩展至全腹,但仍下腹痛显著;开始可为尖锐痛,继而持续痛,伴阵发性加剧。下腹部压痛伴肌紧张,有转移性浊音及失血性休克。
肺炎、胸膜炎:急性发病,上腹部偏于一侧出现持续性腹痛,呼吸时加剧,限制呼吸可减轻。上腹部可能有压痛,喜按,无肌痉挛。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可产生腹部疼痛,但大多数为阵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可呈持续性,但和腹部按压无关。
主动脉夹层:常见于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出现急性剧烈腹痛,伴有休克征象,且血压升高。
肾与输尿管结石:发作突然,可能有反复发作史,腹部两侧或一侧阵发剧烈绞痛,向外生殖器放射。肾区叩痛,一侧腹部自上而下沿锁骨中线压痛。无肌痉挛,可合并恶心、呕吐、尿频、尿急,一般不发热。
急性右心衰:由于肝脏瘀血,迅速肿大的肝脏使其包膜紧张,出现右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有时疼痛很重,类似急性胆囊炎。
总之,对于急性腹痛的处理,应注意尽早对疾病进行危险评估。
孟庆义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