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觀世音:要认真修练禅定,想修到有一定功夫水平,第一严持禁戒,第二梵行清净,第三严格持素;这三条铁律,缺一不可;除此,修出都是邪定。三条当中,第一第三条在修定前后若缺少缺失,都可作出補救,唯独第二条,相对之下较难做到;单身不易做,婚后更难为。所以在这条上,是进是退?必要先慎重三思而后行。顶礼感恩师父。粗作整理此文,阿弥陀佛。1)坐禅之粗心住不少师兄问我,他们坐禅,现在究竟到哪个位置呢?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百人当中,占了八九十个都徘徊在粗心住与细心住之间,连欲界定也未到,更不用说色界定;因为佛教说的真正禅定,是由色界开始到无色界的四禅八定。粗心住是修禅定最初的觉受,一上座杂念翻飞,妄想此去彼来,如水流不止,控也控不住。顾名思义,粗心住即是住于极初浅、极粗心念当中,这时掉举状况会经常发生。什么叫掉举?掉,掉下,指心往下沉;举,举起,指心向上浮;心一时上,一时下;一时升,又一时沉,上上下下,来来去去,杂念多而心不安定,所以叫掉举。粗心住的状态,除了妄想纷飞,是坐不多久的,因为身体气脉未通畅会疼痛。大多数人在粗心住的阶段,一上座,就坐不了多久,大约十数分钟或坐个半小时,不是腰背痛就双腿疼,心不安定,极易受外界声音影响,时有出现心情納闷或不想坐下去的情况,或出现昏沉,连自己睡著了也未知。粗心住的阶段,呼吸粗浅,未得深细,自己可注意到呼吸存在,腰背垂下时要靠自己作意去重新挺直。修习禅定,第一步由粗心住开始,过度到第二步细心住;由细心住,再修上欲界定,然后到色界、无色界定。从粗心住继续修下去,杂念妄想开始减少;心,比粗心住时更能专注集中在所念佛号或咒语而不易分散,心念开始变得微细也不易察觉,若有若无;有时在短时间更可妄念不起,身体气脉逐渐调柔疼痛亦消失。细心住和粗心住的明显分别,就是一上座后,腰背自动挺直,调节到适合坐姿;即使在座中腰背有轻微下垂或向左右偏移,身体会自动将其调正,而不用自己刻意调好,这就是气脉开始通畅的外在表现。细心住由于心念转向微细,所以上座一段时间后容易有昏沉情况出现;这时若非太累,可提起佛号或咒语继续修去。其实粗心住的状态,基本比未修习禅定前的杂念已减少了很多,只是相对于细心住,还有一个进步的空间。怎样知道自己在粗心住的状态呢?在粗心住的状态下,心仍然跑来跑去要把它刻意拉回来,但总有一段时间可感觉住于定中;虽然时间可能极短,但总体验了心被定住的感觉;有这定住的感觉,才可叫粗心住。在粗心住的状态,气脉还未调柔通畅,所以未必能久坐。细心住就完全不同,气脉比较调柔通畅,久坐自然不是问题,而且有越坐越想坐的感觉。因为在细心住的状态,可自觉有轻安、愉悦、法喜充满的觉受;正由于体验到这种觉受,便不想起座出定。粗心住的修炼,我们选择念佛持咒收摄心念,简单易行而有加持。不少师兄修禅定多年仍未有大进境,仍徘徊在粗心住与细心住的阶段,来来去去;主要原因,並非方法用错,而多半是轻忽了戒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持守。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禅修为了对治散乱的心,如果日常不守戒律,做了亏心事,问心有愧的话,那就是一种散乱与浮荡,试问这又如何可以助道,无戒而能生定呢?2)禅定与戒律因戒而生定,因定而发慧,这是一条不可蹑等的铁律,每位修行人都必需按著这程序而修。特别戒,是三无漏学之首,佛陀临终前的嘱咐叮咛,可见持戒在修行上是多么多么的重要!相反不守戒而诵经念佛,日后易出偏差;纵然修得有高深定力,也必堕魔道及恶道。我们只需为佛教擦亮一个招牌,其他完全不必理会,那就是闪闪生光的戒律招牌,独一无二。因为只有守好戒律,才有定、才有慧,定慧都是因戒律而生。不论修什么宗派,第一件事要守好戒律;戒律都守不好,去修定修慧,完全本末倒置;不出偏差走邪,也决定难成大事!我们要重新提出这重点,令初修的人知道。最初我也攀缘大法,对藏密非常向往;得到传承后,一直秘密苦修四加行;日日拜,叩长头,以为会消很多业。但苦修一段时日后,仍然觉得自己内在三毒很重,贪瞋痴依然炽盛;境界一来,依旧像以前一样山洪暴发,抵挡不住;这样说来,修的那么辛苦,豈不是白修?经我一轮深切反思,发觉问题原来岀在戒律上。后来我在戒律上调整,有什么做的仍然不到位、不如法,就再切实下功夫改过来。原来因戒生定,今次切身体验到戒律守得稳,生出定力,可以对抗一切外境的试练,结果赢了很多次。而且在继续修大礼拜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戒律严持后,拜的时候气脉比以前调柔,感觉加持力直透三脉七轮,终於明白了!当我修禅定,入得越深,无始劫以来微细妄惑,越出来翻腾不停。但由於我已在戒律中调整改正,重重坚持,严格把关,那持戒生出的戒力,令微细妄惑一岀即散,如肥皂泡,吹出即破,不可久待。我只要一心专注咒音修定,有戒力加持,微细妄惑就不能转移心性,散我定功。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体验宝贵如金。密宗的即身成佛、禅宗的明心见性、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净土宗的念佛三昧,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比如驾驶不按交通规则及指定路线而行,横冲直撞失去章法,定必害人损己,甚至丢失性命,诸佛如来的章法尽在律宗戒律当中。即使拜得明师学得大法,但没先认真学好戒律,这才是现代人修法无成最切要的地方。佛教所有法門都離不開戒定慧,觀察自己的持戒功夫就知道了。定力高深一坐十天一月、或至半年一年、數年數十年、百年千年,並不能以此來衡量證量及果位。同樣若得到五大神通,縱可手遮日月掩蔽其光,一口吸盡大海之水,亦不代表已證聖果或超出三界了生死。要用戒去量度,而不是以定慧深淺作證量標準;因為定慧當中有屬外道的,亦有邪定邪慧。若從深山中看見一個坐了千年未出定的老修行,亦或見有修行人騰空履水,是否就表示他們是聖人菩薩?不要輕信你看到聽到的,而要確確實實以戒為師,用戒律作為修行的軌範。3)禅修与梵行维摩诘居士以在家身示范梵行,究竟教导我们什么呢?因为修离欲清净的梵行,才决定让我们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非独出家人的专利,在家居士一样可做到,但首要条件必先离于爱欲,否则想明心见性是非常艰难!以前已经解释过,精气不足,要发动冲开脉轮令脉通轮啟,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出家众才首要断淫。修练禅定要远离愦闹,初修必要找一清净环境,借境调心。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不看电视电影、不听收音机,因为我有个大目标在前,就是修练禅定,为了智慧的开发,断烦恼,出生死。正由于自己功底差,未能做到对境无心,对色声不动;所以唯有先摒绝外缘的扰动,尽量不令识田污染,那定力才有进步的希望。为什么我不看电视、电影及听音乐?因为我修行时间都不夠,故此这些娱乐必需与我绝缘。为了开发智慧及解脱生死,我自然要下功夫来修习禅定;只有不断累积定功、不断增长定力,加上梵行严守禁戒,有朝定会无明爆破,堂堂本性独露无遗。习定是以年计及不可中途断绝,而且趁年青力壮,精气才是最有力量的。无明爆破並非一句抽象的话,而却是实修实证的描述。当明心见性的一刹那,身体会发生大爆炸,只听到部隆一声,无明立即破开,本性露出,这性光子光与法界诸佛法身母光立即打成一片,两光相合融为一体,此时觉得什么也不再存在,心中空无一念,无挂无碍,眼前只有一个大圆镜,却完全包容宇宙万物于其中。当三脉七轮开啟之时,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爆炸,会有部隆或噼啪等不同声音;每开发一轮,便回复一种神通。修行要越早越好,修持梵行储积精气,七岁八岁就要开始修,最迟要在四十岁前见道;如果超过五十岁或以上,身体精气精力耗损严重,已是难于補充;精气积集力量不夠上冲,想打通三脉七轮就相当不易。证初果也必需断淫,然后二三四果步步修上去。所谓修四禅八定之后跳岀三界。初禅的定,已经要完全断淫才可证到那里,更莫说是二三四禅了。不断淫想独修证果,完全是妄想。不断淫想解脱生死跳出三界,只有一个方法,即是靠发愿唸佛,仗佛力接引带业往生净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无人指导,试问如何修定?很多人问如何内练出真天眼?真天眼,即是色界天人所拥有的眼根眼力,不是欲界天人的眼睛;先认清这点,不要搅乱。因色界比欲界高,共有十八天,一切都比欲界六天更胜妙。真天眼,最少要到达色界初禅三天的眼力。初禅三天的特点是断淫欲,所以称为梵。故此要内练真天眼,基礎在先断夫妻生活,知你说难!4)严格素食何谓高段数修行?何谓高段数修行?高段数修行取决於洗血工程;洗血工程净化血液,使符合高段数修行的指标及基础,当由日常生活的饮食著手,为修证初果须陀洹及古传唐密的入门階段,务使身中大部份原子(atom)中,位于原子核(nucleus)的质子(proton)、中子(neutron)与核外电子(electron)三者的电磁场处於平衡和谐的状态。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其实在于血液的清净度、纯度;皆因血液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心情、影响意念,而血液的质量则取决于饮食质量的好坏。#常观世音微语录#5)戒定慧三无漏学只要有戒和定配合同修,那智慧的开发便指日可待,水到渠成。首要发大菩提心,勤心不退,一直磨练下去,不受境界的干扰或情绪牵动,用对方法,每天稳步进行修练,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便重新彰显出来,这点我个人在内修过程中深有体验。就好像某些经文原来未能汇通,随著定功增进,便豁然贯通了。除了持好戒,我們最缺乏就是禪定修錬;無定,智慧開發不了,斷不了煩惱,到現在都時常好煩;所以,務必每天要習定、培養定力。習定方式,以心中唸佛或持咒方法最好,因有佛力加持,少出偏差。雙盤最佳,單盤手掌及腿右押左或不盤,含胸收腹腰直目微閉,避烈陽大風處,坐後有汗抹亁,坐中聽聲見光不管。无论三摩钵底、毗钵舍那、奢摩他、禅那,什么名相,不外叫我们修定与慧。定即止,慧即观;因止起观,因定发慧;不可定多慧少或定少慧多,也不可只单一修定解脱或慧解脱,必需定慧俱解脱,这才完美。定慧俱解脱就有神通,亦有般若。当定到连蚁走路声音你都听到,或一声巨响你心亦不动分毫,那就叫上路。禪的見性訓練,自古以來就有南北兩大派別。北禪以神秀為代表,偏向“三學”之中“戒”和“定”的訓練。南禪是惠能所傳的,偏重“定慧等持”的訓練。但是“戒”,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定和慧,更是見性功夫的著力之處。所以戒定慧三學都很重要,這是必須要闡明的。請教佛在湼槃經中說:「定慧等用,即名解脫」是什麼意思?我舉個方便譬喻,定多慧少,好像在黑房中燈泡已穩固在天花上,但電壓不穩定,所以燈光就閃爍。如果定少慧多,燈只是用繩懸在天花蘯來蘯去,雖然電壓穩定燈泡夠光,但同樣照物局限不清。定慧等用如穩固的燈泡穩定的電壓,看東西就清而準確。6)禅坐念佛念咒方法不可空心靜坐,何謂空心?就是靜坐時不唸佛也不持咒亦不數呼吸、不觀想,單單坐在這裡,會發現妄念很多,跟隨念頭跑掉,或被身體感覺拉走,心往外奔不能收攝。佛教靜坐目的在於以唸佛持咒攝心歸一,以一念攝萬念然後歸於無念,步步趨近空性,完全是宗教上修鍊名禪定,普通靜坐保健身心已變成通俗化了。有一种三昧离我们比较近也易於学习掌握,就是念佛三昧了。这种三昧凡念过佛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体验;这种念佛三昧是所有三昧的王中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他三昧非人人合修,而这念佛三昧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六道中任何众生肯念都可无师传授而立即起修,藉此三昧得成大觉,所以说是三昧的王中王。最起码有个开始,不需苦苦寻觅良师,只要懂得念“南无阿弥陀佛”洪名六字,就可自修自学不间断念下去直到证得念佛三昧。当然这念佛三昧也有口诀心法,但我们已垂手可得而且简单易明,就是首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了。大势至菩萨因修这念佛三昧得证圣果,特留这章口诀心法使我们得其门而入。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印光大师)这段开示是念佛法门,乃至念咒的无上至真口诀。依之切实而修,久之功夫成片,水到渠成,决定往生无疑了。#常观世音微语录#《我的唸佛方法》收攝六根,一心專注聽自己唸佛的內音,我是這樣修鍊的。我一般用金剛唸法,即唸佛時口唇只微動,介於有聲與無聲之間,聲音是很細的。一直唸、一直專注聽,集中心力不分散。這樣做就可培養出定力,妄想漸漸就能除盡,出生神通妙用;慢慢真如本性就會重新顯露出來,從中亦可修成唸佛三昧及耳根圓通。這是《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唸佛圓通加耳根圓通合修法,是正統的西方淨土法門。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绝对解脫生死,最少证罗汉果位直至成佛。耳根圆通修法,对现在学佛人来说,相对觉得困难;修法所碰到的境界,也必要有经验的师父指导,观音菩萨就是这个耳根圆通法门而成佛。这个是聽声法门,初修最好选择聽自己唸佛声;不论出声唸或默唸,都将心攝在声音上,这是第一步要練习的。每日一定要修禅定,我们修的是佛号禅或咒语禅。念一句佛号,比如南无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或念一句心咒,比如孔雀心咒,发于口,听于耳,印于心。用金刚持,即口唇微动而无声,能双盘最好,不能就单盘,将右腿放左腿上。手结定印,一样右掌放左掌上。禅定不修,智慧和神通开显不出,也破不了烦恼,谨记!现在讲深入少少的念佛方法,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耳朵来念佛,怎么操作呢?即是心中持佛号绵密不断,这个先要保证,一句接一句而不间断。当眼睛看到外界境物时,看到知道就好,不要去分别它的好坏及色相美丑等。记住,要保证心中佛号不停,意识不向外攀即能反照,耳朵听外界声音时也同样这么去修练。小乘修法止及观,现在某些人也叫内观,即是三摩钵底与毘钵舍那,都是佛正传修法。简单来说,我们唸佛唸咒的话,心专注在一个佛号或一首咒上,收攝六根不攀缘,即是止;集中听自己唸佛唸咒的声音,返闻自性,即是观。观不一定用眼,耳也可观的。现在问题出在小乘内观不承认大乘经典,那就容易令人谤法。一句話,不同人、不同層次、不同修為,理解就完全不同;哪管說那句話的人原意是什麼?只要令你有所開悟,捉到老鼠放生的,就是好猫!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聞,就不是向外聽,是反聞,聞自己的本性,到達能聞與所聞都忘掉的境界,那境界就是宇宙的真道;從這裡再往上修,最後定必了生死。所谓:初於闻中,入流亡所。当我持咒返闻咒声,心系咒上,六根收攝,再不攀缘外境,心一步步进入法性之流。这階段的感觉,是全身百脉舒泰,身轻自在,内心清净轻安,有想住於这定中而不欲出,身体也好像消失了,外界的声音也听不到,忘了自己、忘了身心世界,自性已踏上回家之路,向更寂定的境界迈进。念佛及念咒,尽管念下去;到某一位置,你亲自证得,有这种觉受、有这种证量,自然知道这境界是什么来的。猶如进一新开的商店,在外头看不知卖什么;一旦进去,便自然知道了。现在可纸上谈兵,略知大概;即使完全不知,什么叫四禅八定、什么叫不念而念等名相,也无伤大雅,总之目的要达到不起妄想就是。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念到一定时候,当明心见性之时、当真有一天证得念佛三昧,谁人给我印证?举个实例:肚饿自然吃东西,到饱了你也会自然知道这叫饱;如果饱你继续吃的话,就吃不下有涨肚不舒服感觉,啊!原来这种感觉这种状况就叫做饱了。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一路念下去,到本性显露出来你会知道的。再举个例:如果跟从交通规则驾驶,不横冲直撞,沿指定路线前进,最后必会到达目的地。如驶进一条直路,到尽头方向只有向右转才行得通,那你不可能向左转,必然转右继续前行。当你依法修持念佛三昧的时候,正是阿弥陀佛大愿力加持引领,自然一步步将你导向正轨而不会走错,重点在依念佛的口诀心法而行。有人又问:念佛三昧未必一生修成,我今生修念佛三昧,那下世入胎出胎,不一定就记得如何修了?这个问题是完全不用挂虑的,一个愿字就可将它化掉。只要你在佛前真切发愿,愿我世世生生修持念佛三昧,仰祈阿弥陀佛加被护念引领,直至菩提;那么无论来生你生於何处,纵有胎迷,也必会醒悟过来再续前修的。7)参禅与念佛有很多人不明白参禅与念佛的关系,将两种修行方法对立起来。的确,初学修行下手时,只可选择一法而修;你参禅参话头就不好念佛,一心念佛也不好去参禅。但当修到有一定功夫境界,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其实和参禅是没分别的。当参禅参到无能参的人与所参的话头,到能所双亡的时候,也即等如实相念佛了。不断念佛,就是以佛心来取缔凡心;有朝一日圆满取缔成功,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就是我们即身成佛的时候。禅宗的明心见性,密宗的无上瑜伽-红教大圆满、白教大手印、黄教的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花教的大圆胜慧,最后证得的极空真空境界,与念佛证得的根本空性完全没有两样。我多次强调练习禅定,每天都要练;不练禅定,功夫功能又从哪里来?一场空而已!一心依法念佛念咒求生净土,就是净土禅。#常观世音微语录#8)禅Meditation禪,就是人人清淨的本來面目;任何修行方法令你體證到這本來面目,就叫做禪修;所以禪修非只局限於禪宗的參禪參話頭,淨土宗的持名唸佛,也是禪修的一種。外境動不了你心,這境界也叫做禪;至於定,就是內在的情緒也擾亂不了你,就叫定;比如不起瞋心,就是定了。禪定合璧一起修,才是入道的正確根本。禪修見性之法,若你可以控制自己不起念,但不能枯坐,要行住坐臥一切作息中都不起念,讓腦自然空,這是定;定到極處空到極處,物極必反,有日會突然好像聽到爆炸一樣,嘭的一聲或叻的一聲,本性就露出來了。但問題好難終日無念,所以用唸佛持咒參禪觀想先以一念攝萬念,最後將一念亦破了,就明心見性。神通,可以突然間有;但內功內力,是每日不斷磨練長養出來的。要吃得苦,不怕滴眼淚;這樣,功夫就日日增長!你要有內功,降伏貪瞋痴慢疑,就先跟我每日早上三點半起來唸早課、修禪定。這時間叫做天造地設,一日中最理想的天時,在這時段修行特別易於成就。禪宗修法當然高,但都會有入手地方,就連照顧你位寶貝的時候仍可以修禪,叫做揍仔禪,哺子禪。你陪寶貝遊戲時候就練動功,陪睡覺就練靜功,動時也參,靜時也參,無一刻分散,綿綿密密,看住自己念頭,不起貪瞋痴慢疑,動靜結合,隨著寶貝長大,你定功又一起長大,有朝突然明心見性,真要多謝好寶寶了!《大师小师伪师》现在这个年代,是什么年代?绝对是大师缺失的时代;莫说大师为凤为麟,小师相比下也如龟毛兔角!绝大部份都是普通修行人,而剩下都只是戏子而已,扮出来的,所以才叫末法。真正的大宗师,如广钦上人,他是第二位六祖,不识字,上人的佛法完全是本性流露。若大师在何用看书?四禅八定手把手,直截了当!9)修行境界对治禪宗所謂:「佛來斬佛,魔來劈魔。」不是叫大家在修行時拿把刀來辟邪,見到佛魔都一刀劈落去,而是叫你的心安住而不要動。劈的意思是掃除一切妄相,心中妄現的種種假相,無論見到聽到感覺到什麼心都不要動;心如止水,專一用功而心不分散,就等如劈了。心在念佛、念咒時安祥寂靜無妄念,如在定中不動,身心感覺輕安舒泰充滿正氣,即表示佛菩薩已降臨加持了,進入了修行人的真心中。最重要是心的輕安無妄念,而並不是身體有觸電感覺及有氣在流動,這些只是氣脈的反應而已,修行中知道有這些感覺就可以了,切莫追求及著了它,這些都是虛幻不實在的。念佛三昧这个简单易修法门,论其功效却非常弘伟巨大;只要铁石心肠一句直念下去,绝对破尽42品无明,让我们体验一下分证即佛的法味,最后直登无上妙觉的宝座。有人担心念佛过程中出现种种境界,无师如何驾驭处理?就两个字:管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念我佛,那什么境界也动不了你,最怕你去管它。猶如靜坐念佛,出現幻境是常情,不執它就是了,一執就亂了方寸。10)禅定与补能每天靜坐,就是吸收宇宙能補充自己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十分十分少人知道及實行。我們需要宇宙能維持生命的運作,佛菩薩加持力即為宇宙能的一種,對我們身心幫助極大!每天唸經做功課也是其中一種補能方法。靜坐之时所谓舌抵上颚,並非用舌尖顶在颚中间,这样会使舌体疲憊及導致气机混乱,身体可能出现不舒服。正確方法是以舌尖轻放在兩門牙后的中间位置,在牙肉与牙齒之间,舌头放松只轻轻顶住而已。佛陀教导我们少睡甚至不睡,这要有一定的修为及禅定力;不睡一两天,绝大多数人便倒下。少睡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有大菩提心,为利众生可吃得苦头。第二、勤修正定,第三、饮食清淡,第四、远离娱乐声色。以个人经验,少睡要诀在收摄心光心能令不驰散,尽量做到多入少出,那每天只睡三四小时便足够。睡眠姿势,向右边睡,是对身体及修行最有利的。右睡又称狮王卧或涅槃卧,是古佛传下的身印之一。在解剖学上,右睡使右上腹的肝臟更倾向下,令血流通畅加速排毒及營养运送。胃向十二指肠及小肠通大肠开口都向右,所以右卧令肠道分泌正常运行更自在。右卧身印更易接通法界,補充体能並与诸佛法身合通。11)禅定实修答疑同学问什么叫灭尽定?我们来看看《成唯识论.卷四》:“住灭定者,身语心行,无不皆灭,而寿不灭,亦不离暖,根无变坏,识不离身”。意思是入了灭尽定,人的身体、语言和心念全部都停止运作,但寿命会留著,身体有暖气,六根的感觉机制不会变坏,识也不离身体。入了灭尽定,寿命延长数十亿年不成问题。我來解釋一下禪定最高境界,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定。這門功夫超高,差一點了生死。非想,沒有這層次以下的粗想;非非想,亦不是沒有想,只是非常非常微細的想念;有想念證明仍有心識,未全化空,所以有生死。那想什麼呢?粗想當然想欲界色界內東西,細想的話,就住於這定中著了快感而出不了,誤為湼槃了。12)初果圣人修观习定初果圣人用什么方法修证?修毗钵舍那,即是观,谛观五蕴、十八界等。初果长处特点在慧观方面,而不在定方面;因修观才破除五不正见得到法眼清净,再没有不正见可迷惑初果圣人。如何观呢?举个例:有人骂你,观这骂声只是一些音符组合,拆开了并无实质意义,就让这声音流过,不去分别当中好坏,多练习。再举个实例:给一粒你最喜欢吃的银石巧克力拿到你面前。这时你应立即反思,银石巧克力有蛋白及奶,为保戒律清净不污浊血液,也为护持正法住世尽一分力,银石是不能吃的。反思即是观,谛观的谛,即用真实心思维事物的真相。这样长久历事练习,久之慧观自然升出破除邪见,练一次你当然未有体验,多练习。再举多个例:刚发工资,在公车上被偷去钱包。立时升起慧观代替怒气及不快情绪。他偷我,绝大多数是我前生欠他,还了就好;又没累及他人及有任何身体伤害,就算了吧!当这样反思,理智便把情绪降伏,且可培养少份定力。莫看轻这一念反观,这叫转识成智的修练。你不练永远被贪瞋情绪控制,见惑永不能破。大家不必被佛经的专门名词吓退。比如现在说初果圣人断除见惑,骤听断除见惑,好像很专业、很高深。只不过叫你时常修观,习以为常,将所思所想规犯在戒律、在不执着自己及身边的一切,以达到邪见不生的地步;只要合于这目标,如何观,自己决定;法无定法,对机便好。关键必需用磨针功夫,久之见惑便破。当思想升起慧观住于正见,不只见惑断掉,就连贪瞋等思惑,要起也被伏住。例如刚才说你见最喜欢吃的银石巧克力,境来你眼见,因打中最喜吹吃的要害,那必然先生出想吃的念头,即贪惑生起了。升起慧观反思不能吃之后,不守戒的邪见被破,同时贪惑也立时被压下。所以初果圣人断见惑伏思惑就是这样修上去。有些初果圣人会同步习定,即是三摩钵底,练习止的功夫;有些则未必习定,视乎各人不同因缘。修观见惑已破,如果同时习定,就更事半功倍,以定力伏住贪瞋烦恼。那如何习定?都摄六根一心念佛或持咒,即是习定,长久念下去便生出定力,遇到境界贪瞋起时,定力就可把贪瞋压伏,直到智慧发起即可照破烦恼。文字虽然浅白,但你可能觉得还是有点抽象;因未投入去练,自然不能有所体会与共鸣。定力是一样什么东西?比如你心专注看影剧当下,心集中在剧情专注而不分散,自然生出一种专注的力,甚至身边其他声音也像听不到,这无形的专注力就是定力。念佛持咒久了,境来即使不念,培养出的定力自然稳心不受境转。初果圣人有没神通?如果没有习定就不会发起神通,神通是慧,因定才能生慧,所以初果圣人不一定有神通,甚至完全没有习定,只修慧观,无数初果圣人只听佛陀说法就当下证果,当然这类肯定有他们夙生特别因缘。所以很多时候,用神通来界定对方修证高低太过片面,外道有神通多的是,难道披上袈裟就是圣人?13)师父啪啪讲座开示#灵动与气动#好多人打坐时,静坐,身体会有动态,会动来动去,身体会震,手会摆来摆去,头摇来摇去,身向前向后,有这些情况,那一定有危险性,一定有灵界附身。我们要分清楚灵动和气动是不同的,因为普通练气功,刚才所说身向前向后,左摇右摆,通常多数是气机发动时,刚刚学没多久时,好多人有这种现象出现,是身体气脉流动,这样不需要太担心,顺其自然就行了,千万不要用意念去带领气引气往哪里走。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假如是灵动的话,什么是灵动呢?可能有灵界附身,都有这种情况出现,有些人不只是向前向后动、手会摆动,会打出手印,甚至会讲出一些不知道哪里的方言,他们讲是宇宙语,天语,这些情况,我们听不明白他讲什么,就要小心,可能就有灵界附身。#修行要义(五)#我们修行是三无漏学:戒、定、慧,三门里面,除了我时常强调守戒,当然是必须的,无论你修什么宗什么派都好,守戒是大前提,你守不了戒,其他事都不需要再讲。守好戒,接着就是定门,定门也是相当相当的重要,我们平时诵经、念佛、持咒、拜忏都是修这个定门,等我们业障消除,有了定心。所以因为我们有了定心之后,在日常生活里面,遇到种种境界。我们才可以对抗。定力够深去对抗,如果你的定力不够深,就一定会被境界转,所以每天做功课我都强调要静坐,静坐的时候持一个简单的咒,挑一个喜欢的简单的咒,不断持这个咒,耳朵听自己口念出的咒,听入耳,这音返到身里面,这个就是最简单修定的方法,每天都要做,去训练自己修这个定。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日子有功,这个定力就出来了,这样不知不觉,在日常生活遇到事情之后,平时培养的定力自然就出来,去对抗这些境,是好美妙地。#修行要义(十一)#我们修行,为了恢复无始以来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我们原原本本的真源本性.那怎样修呢?就是通过“禅定”。“禅定”非常重要,外不乱为“禅”,内不乱为“定”。“禅”的意思就是外面的种种毁语、苦乐,都影响不了你的心,也就是外面对你种种的压力、攻击影响不了你的心。虽然外面影响不了你,但是你里面有情绪可以影响到你,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根本烦恼,这些某个情绪会动摇到你里面,如果动摇不了你,就谓之“定”。所以“禅”和“定”要结合的。我们修净土法门,要专注于念佛。我都有讲过,我们念佛,出于口,听于耳,(我们的耳听,其实是心听),印于心,印到心里面,无论你念佛,念出声,还是不念出声,或者是金刚念,金刚念就是介于有声与无声之间,口唇未到,谓之“金刚念”。用这个方法念,不伤血,不伤气,长时间念是最好的。出于口,听于耳,印于心,这样念法,回归到我们的本性,才是真正的念佛。#修行要义(十二)#有些师兄跟我说念佛很开心,我说:开心就好,法喜充满!念佛应该是开心的。他说,但今日就不开心了!我问点解?他说今日无野睇!“无野睇?”哦,原来他念佛,不是集中去念佛,一闭上眼,去睇戏,有好多野睇。原来他念佛里面,出现很多境界,有佛,有菩萨,又有神,也有仙,追着境界一直看。所以很多人不明白,这些境界出现时,你不要去理会,一旦你理会,去追逐,很有危险性。如果每次念佛,你都去追逐境界,很容易着迷,着迷就会出偏差的。无论我们听到什么,见到什么,就算真的是佛菩萨现身,你都不需要去理会,你不需要起来去拜、去顶礼,完全不需要。因为如果是佛菩萨,真正佛菩萨化身,不会怪你的,因为他们知道你修行紧,知你念紧佛,怎么会怪你呢?故此,禅宗有一句话,“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意思就是扫除一切相,千万不要追逐在念佛里,念佛就是修定嘛,修定里出现一切相,千万不要追逐,一追就危险,记住,记住!#修行要义(十三)有些师兄修禅定会出现很多魔障,什么魔障呢?他打坐念佛,闭眼时,魔会变很恐怖的境界去吓他,比如妖魔鬼怪会出现,令他很害怕,吓到之后,他不敢继续修下去,非常之害怕。甚至有些现身到梦里面,都会出现这些恐怖的境界,也影响到睡眠,而且严重到日常生活也会见到。那这些问题的产生,就由于此修行人前生有魔缘,或者业障比较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强来,首先停止修这个“定”,不打坐先,转为开始拜忏,先忏悔前生的业障,等业障消得差不多了,再重新修禅定。那拜忏,拜什么忏呢?我建议拜八十八佛忏,或者三十五佛忏。你有时间,就长点,拜八十八佛忏,如果时间短,就拜三十五佛忏。有些人很喜欢拜大悲忏,比较常见常用,可不可以呢?都可以,总之任何忏都可以,先消去你的业障,再转修禅定,问题应该就会改善了。附: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占察善恶业报经》14)师父答疑问:为何戒持越严越微細,禅定会更深呢,中间到底有何联系?常觀世音:戒用心持,戒细必心细,心细气自细,气细定必深。问:这种问心有愧,可以说成是:他的表意识可能不觉得,但深意识其实知道,也存储了扰动的种子吗?常觀世音:正确。问:师傅,四祖大师的/FONT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有这样一段话:“云何能得解悟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亦不计心,亦不思维,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另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清明。”我有这样体会,打坐什么都不做,等心自净,心会咚的一下,会自己静下来,守住此静,任它自净。常觀世音:禅。问:老师,请问禅定可自己练习吗?关于禅定,可以参看哪位大德的开示呢?常觀世音:印祖虚祖。问:老师,静坐时听自己的心跳节奏默念佛,这种方法如何?常觀世音:不可,会影响心脏,专注念佛声上。问:不在状态……全是妄想……嗔心嫉妒心贡高我慢心……我执坚固……每次读经都好想出去,不过还是坐着,混下来了……常觀世音:一次妄,两次狂,三次丧,四次慌,五次便清凉!问:老师,是否把禅坐时间安排到早上效果更好?我现在是晚上坐。常觀世音:最好!问:我想请教一下如何在禅定时减少其它的杂念呢?常觀世音:由饮食开始调节。问:与饮食有关?要素食么?我每次静坐的时候总在一定时间内有很多念想产生,我觉得是平常我太过于活跃。而当我静下来时,结果各种念想就出来了;可是我越是不想想时,却越是有越多念想产生。常觀世音:你正常情况,素食妄念较少。问:师父,我是单盘,但经常会换腿。有时右压左有时左压右。这样手掌是否需要跟腿一起换呢?常觀世音:要换,但右压左理想。问:师父,弟子没有学过打坐,打坐时背靠物体可以吗?老后倒。有人说不能双盘,腿盘不上去是因为腿没有开胯那如何开胯呢?常觀世音:柔软体操。问:单盘手掌及腿右押左或不盘,手掌右押左是什么样子?常觀世音:定印。问:老师,如果双盘初始,腿脚出现酸麻胀痛,是强忍呢还是休息一下再盘?主要是怕硬来会有副作用。常觀世音:强忍心乱。问:老师,似乎心神用久了,会散掉,专注真的能保持禅坐的1,2个钟头都不散吗?常觀世音:不强坐。问:老师,末学请教。1、打坐为什么会出好多汗?是气血在运转吗?2、还有为什么打坐一定要把身体裹严实以防受寒?3、为什么印度人露胳膊露腿打坐也不会受寒?还有一些在雪山隐居打坐,他们为什么不用裹身体?常觀世音:出汗自然或排毒,坐毛孔开寒难愈;印人赤身炼苦修,不寒化冷因拙火。问:师父好,这两天打坐,基本没办法入定,是不是空调太低了,寒气入体,把气脉堵塞了的缘故呀?常觀世音:你知了,冷气大,吹伤了!直吹前后心胸最易出问题,试过有些例,入了骨。药散难。要人为逼出。否则问题大。寒气扰乱气脉,难得定。问:如果去澡堂里蒸桑拿有用不?常觀世音:可以。但也消费体能。打坐时,能不开空调,尽量不开。室内空气通爽便是。不可忍。必要环境配合。感觉轻松自然。不可忍热或寒。不可头顶有灯直射。光线适中。问:师父,我打坐如果外面静就容易定,但外面一吵就难得定,该如何加强呢?常觀世音:找个静的时间练。不可在阴暗潮湿地方打坐。不可席地坐。垫高尾骨约三指横放高度。垫高防吸入地湿。有些地方,湿,人不觉。长坐中招。垫高易发动拙火。不垫也可。看地方及实情而定。冷气不可向前向后正吹。食后要坐最少二小时。能双跏尽量双。手脚匹配。不可手单脚双。比如,单趺,脚右押左。手不可左押右。要配。否则阴阳五行乱。长久有问题。要同步匹配。重要。问:老师,不知打坐时头顶发胀、发热是何原因,仿佛有股气流冲出来就在头顶的上方。有些师兄也有这种现象,有的甚至感觉头骨要裂开一样。是生理现象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呢?常觀世音:微细身能流,不必在意。问:师父,打坐入定,功夫到了,不是什么都知道了,还费脑筋算来算去啊!是不是呢师父?常觀世音:四禅八定,功夫有深浅之分;手术钢刀,刃锋有利钝之别。问:如我解师所说意:遇事先用佛号咒语摄住心神不随境转,然后利用智慧观照,得出正确应对之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包括自己的每个念头练习做起。常觀世音:[耶]问:老师,求助求助求助,如果遇到淫魔邪物骚扰,应该观修随求圣母的哪一臂法器以遣除呢?我险些被害。常觀世音:心不动摇胜过所有法器。问:师父,对念咒的速度有要求吗,我念熟大悲咒之后不自觉的念得好快,基本上50秒一遍,是不是应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常觀世音:最重要心在静定中。问:师父慈悲,请问这人的根性是不是定了?可以改变吗?怎样才能改?就像末学心里很想去做,但心力跟不上,专心点看经、念佛又流泪鼻涕的,请师父开示!常觀世音:凭后天的努力可改变,要立志,苦心坚毅。问:老师睡的好少。我真的好懒惰。常觀世音:少睡一定要用念佛禅定来补充能量,阿弥陀佛!问:请问老师,双盘可以吹风扇或空调吗?这样就不会流汗了!常觀世音:尽量自然风,空气流通。问:老师,上人说打坐如果背靠东西,时间久会吐血的。那如果躺着定,就当睡觉一样,可以吗,会吐血吗?常觀世音:索性睡觉吧!问:念经总是妄念纷飞怎么办?常觀世音:更要念。问:如果静坐不念佛也不持咒,也没什么妄想呢?这样对吗常觀世音:不对!问:老师,我跟这个情况差不多,请问我用气血两补是不是走对路子呢?因为单纯建脾胃则夜热流汗,胸膈易气滞是不是因气虚生痰而阻碍气机所致?老师对阴阳五行应该很熟悉,不知能否指导下我。常觀世音:禅定念佛。问:坚持了几天早起,今天逢周末,好似体力不够要补觉,软绵绵的睡到六点才起,老师,不知怎样才能进一步加强体力。常觀世音:禅定。问:师父,是不是在定中持咒或内修到达某一程度就可以不用再睡觉了?还是在定中就可以不用睡觉了?常觀世音:定深自少睡不用睡。问:师父,念咒静坐算修禅定吗?经过实验,好像是3点多加持力最强的,就是每天宝宝都要跟着我起来,我功课,她就在佛堂睡觉唉,所以有时为了她的睡眠,有时起来了又只好再陪她睡常觀世音:算呀!问:请问师父打坐不出汗是不是因为不够专心?常觀世音:不是,顺其自然。问:习定时,是否可以观想佛母大孔雀明王圣像呢?常觀世音:可。问:老师,请问禅定时候好像突然耳鸣了是怎么回事?常觀世音:另一时空波段,有时生理耳鸣。问:回来一个月了……是过年才在印度求学…………常觀世音:第三眼进步了!问:是的…。你为何会知道的????完全开了…………印度很多神在我们上课的学校,帮了我很多,so我回来不断帮了很多人…和学生…常觀世音:你眉心有只眼。问:哈哈…厉害害!!师傅还是你最掂…常觀世音:你只眼打算如何用呀?问:现在我只把它在我的工作范围,帮学生主清理业力…师傅,有可指教?常觀世音:现在未到天眼级数,要加强清净身口意,那看的更真更准确,power更厉害!问:我最近都在吃斋,业力经有空就念了…。现在好像半个神婆…哈哈…常觀世音:神而不怪,人人仰赖!问:忙碌中懒…却懒中诚心。信服与神,为神服务,服务世人…常觀世音:每副牌,用心眼看,有不同的光,就可分正邪及有没灵附上。问:哈哈……。牌是少事,人才是重点……很多人出了问题却不知道…常觀世音:好多病,是债主附在器官上,看到了也不必惊怕!问:我知道了……。我现在主要做呼吸yoga,调整翻自己的左右脉。常觀世音:眉心轮大体已开了,其他有待时日修炼。问:我四月份有直觉冥想课,在广州举办常觀世音:冥想,鬼佬叫法,其实即禅定meditation的初步。先戒,习定,再生智慧。问:请问前辈阳神与元神的关系和区别。常觀世音:元神为道教的叫法,即未经修炼的阳神,人人本具。15)师父部分相关博客《修习九次第定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末法少证果的阿罗汉?好简单的一件事,谁教你修禅定?出定入定,是什么感觉?四禅八定的境界及觉受都不一样,要修过有经验才可教你啊!照书讲完全没为的;有经验教得你,那师父已经证到了。不修禅定,上生色界也不可能,莫说要了生死。庆幸佛教了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愿一心念佛即可横超三界。正因为现在罕有人能真正到位,实实在在的教修习佛传的禅定、止观、三昧等等断烦恼、了生死的要法;所以现在叫末法,不向下堕已经偷笑了!大家检讨一下去过的道场,最多教你静坐,静一下心,这些与九次第定完全搭不上边。正法兴亡,了生死的关要,有戒无定,也是一场空。修禅定的方法,好多人照书讲,讲得头头是道,也很摄受人,但问题是讲者自己未证到。所以,当学者在修习时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些从修定过程中产生的觉受,非常微细且多样化,人人都未必一样的。那如果讲者未证到,只是书本上的认知,自己都根本没经验,那肯定指导不了你遇到的问题,或者乱答一通而已。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人,都缺乏了禅定的训练;归根结柢一句,就是无师,缺少了师父;偏偏最重要的一环,就几近出现断层,那不是末法又是什么?末法即是没法,圣人不继,受学的人多又根基浅薄,难成大器。念佛也可以自己念没人教,但禅定的话,自学就容易有机会出偏了!南传佛教国家比北传好,禅定是看重的。现在大家都倾向念佛,修净土法门;即使想学真材实料的四禅八定,也苦苦难觅明师!那不念佛,又能怎样呢?!但这念佛法门于今太重要,你若放弃了自必危险,在花花世界就难于把持,死后必下堕三途受尽痛苦。大家虽然念佛,但千万不可忘记,佛法的精髓在于禅定、在于三昧、在于止观,这才是佛的主力真传。《断淫与禅修》师兄同事说:“您们佛教教人断绝夫妻生活,真有点不人道,其他宗教没有这些禁忌的,我就不会学这类宗教了,近乎迷信。”另一师兄说:“断淫真难,我仍然耽着这种乐;我知断淫是好的,问题我做不到。”我说:“断与不断,看你自己要求吧!如果你仍想在六道中生活轮回,可以不断;但想永久超越,则断淫是个关键点。”人性多是趋乐避苦,淫欲难断,皆因执着从这里可得到快乐满足;假使淫欲会招来身心痛苦,立竿见影,那谁又会再趋之若骛呢?按此逻辑思维,要断淫,则必需找出一件比淫欲更快乐更满足的事去取代它,让你先执着这事从而放弃淫欲。人性总要给它一样东西执住,在自己未到位时不要谈空说有,望梅止渴是徒劳。很多人说空说有半世,又常常指责别人执着,可是见他们却并不比不信佛的人执着少;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了解人性。那什么事情可比淫欲更快乐、更超越于淫欲呢?就是禅定之乐,从禅修中得到的快乐。因为你从未真正入定,从未进到初禅定境感受过当中的喜乐,极其量只是享受从念佛得到的轻安感而已。但念佛念咒这种轻安感已经足够把你的心捉住,精神转移在上面了;有时你会埋怨手机的不识趣,打破你苦苦才求得的一刹轻安。这只是念佛、念咒、数息或观想得到的轻安,这还仅仅是欲界未到地定的轻安已经令你迷住,更不用说再上一层到欲界定或到初禅的轻安快乐了!到了初禅离生喜乐地,淫欲便不断而自断。所以我们现在修行的目的,第一要务,即是守好戒,亦全力向禅修迈进,修习禅定,让禅定之乐快快生起,令自己的心有所依附,感到禅修的满足快乐,那么自然打你也不肯离开,叫你去看电视电影打机你自然也不愿意做;故此你便应该明白,印度那些婆罗门、那些瑜伽士,为什么终日坐着不动?他们绝对不是傻的。刚每日诵经做功课当交差,有种非主动极想做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长时间下去你未必可坚持住;只有得到禅定之乐,吃到这大甜头,你便主动不会放弃,从而更令日常功课策进,不会跟大队落下。一到欲界定,心享受定中之乐,身也开始得到调整少病无病,这才叫修行的真正起步,就从简单的念佛开始修吧!从念佛修禅定,就要每日固定一段时间空下来打坐,使它养成习惯;半小时也好、一小时也好,你都要这么做,坐多久也没问题,主力在养成习惯、吸收加持补充灵能、调柔气脉少病无病除贪瞋痴、心得轻安宽松悦乐平衡情绪。打坐方法用大日如来传下的七支坐法,但意系佛号或真言,口用金刚念或默念舌抵上颚。有师兄用七支坐法修尊胜咒,他自己也意想不到,专心修了半年,竟然得到一笔意外的财富,又被上司连升两级加薪。另一师兄用七支坐法修大悲咒不到三个月,某次念大悲水给人,水自然冒出蒸汽,结果他朋友只饮了三次,慢性病便突然痊愈了!这就叫做到位,打坐与本尊真正接通,灵身累积了法力,咒便灵光了!有师兄的个案比较令人欢乐。他中年脱发不生,后来用七支坐念般若大心陀罗尼,即心经最后一段咒,不知不觉头发又开始重生,但他却苦笑说:哎吔!“我已习惯光头的清爽,怎么到我不想要头发时它竟然重生呢?你看我现在头发一丝丝像个宝宝头呀!”这就叫做到位接通了,般若咒力加持调整身体气血,发即重生了!我就念出一杯奇怪的大悲水,怪就怪在这大悲水只治他人病,却治不了自己病,神奇吧?念了超过三十年的大悲咒,慢工出细活,肯定多少总有些作用。我收到师兄们反馈说:“好感恩您呀!好多谢您呀!我母亲、我儿子、我哥哥、我妹妹的病,喝了您的大悲水加放生,都完全康复了!”好一个哭笑不得的能医不自医呀!咒要念得灵光有效,并不单单在念的当下集中不分散、不打妄想,照梵音念而已,而是在平常生活中你做人要正气,口诀是依照印光祖师教的八字诀:“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去做;那么到你念咒的时候,平常累积的功夫就出来,一念就灵,一念即通。心法是一种,用得正确,只要勤修一咒有成,他咒也一样会成就。依大日如来七支坐法,尽量用双跏趺,不行用单跏趺,即右腿放在左腿上,再不行唯有任意散坐;当然双跏趺是最理想的,更好接通宇宙与如来法身连结。某些师兄腿有旧患或骨节较硬,在打坐前可先做柔软体操令筋骨放松,或叩请大日如来为你先调整筋骨、疏通气血后,那慢慢就可以双跏趺了,这是有特定方法的。解脱不在禅修上,但禅修却是通往解脱的途径;学佛不禅修,从戒入定,那即使学几十年,仍只是门外汉,看经像看烹饪书,享受图像当下之美,并没真正领略到菜的色香味。但有什么可吸引你进入禅修呢?第一道甜品你必要尝到,体验过好处后才有意欲主动修学,那就是刚才所说大日如来为你疏通气血的这一步了。《爆轮与漏丹》修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等爆炸。用身内的火药,炸开三脉七轮,出功能,解脱生死,先要积蓄火药。戒力、经力、咒力、愿力、加持力、善业力就是火药,积得满满,稍为一点即可引爆。引爆器就是各种各自有缘的法门,密密修,勤勤积,到最后始终有砰砰砰的一天;不砰只因为你火药库有漏出,积不满的原故。漏丹好难爆轮,何解?丹就是火药、丹就是精气;漏掉,仓库空虚,那爆什么?所以梵行的秘密,外行人称它为禁欲,说欲为人先天本性,禁是非理,不正常,走火入魔,这是外行人的说话。佛陀大智慧,为出家众制淫戒锁丹,双跏趺加狮王卧協助将丹紧锁不漏;否则蒸沙成饭,看著热沙一盘既烫手又吃不下,饿坏!所以在家人,好难修成四果阿罗汉,你漏丹嘛!有男女欲染,有夫妻生活。不明的人说,佛教修心,这丹是生灭物质,修这个作什?这是迷人的话,这叫以有形修无形,从色入空;色不异于空,空不异于色。丹就是你的筹码、你的火药、你的本钱,这好像道教的修法吗?非也!好像是相同,但立因和心法完全不一样。《幻遊三昧》俗世的人,在日常生活,看似神智清明,一切活動皆是隨自己的心意而行,其實,他們只是機械地活著,對外緣作慣性的反應而已。眾生在行住坐臥之時,幾乎所有時間都處於思潮起伏、心波洶湧的狀態之中,心識紊亂,沒有片刻安寧集中,不能把精神專注在當前的事務上,卻常在他處胡思亂想。如是未覺醒的眾生,就只好給外境、慣性和自己的浮動意念帶動,如同木偶般渾渾噩噩的度日了。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身語意活動,不為慣性所控制,清醒自覺,自由自主的生活呢?若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唯有依靠禪定的修習。禪定有很多名稱,它又名「止」、「三昧」、「靜慮」和「瑜伽」,這些名稱都道出了禪定的一些特性,勾畫出禪定境界的輪廓。「止」,就是妄念止息。在禪定中,紛亂散漫的意念靜止了,心力不因紊亂的思潮耗損浪費,也不因任何的虛妄執著而起激動,因此,煩惱頓釋,心境平靜安泰沒有波瀾,處於輕安的狀態之中,這就是止。「三昧」就是極深的定境。由於妄想執著徹底止息,心力便極度充沛集中,一切超乎常人的體用,便能於此三昧定境中引發,使物能為心轉,遂自己的意願,更能利樂眾生,滅苦除災,度脫無數,這定境就是三昧了。「靜慮」就是在妄念止息的定境中探索思惟真理的意思。由於妄執的止息,阻礙真實智慧出現的屏障便消失了,因此,禪定者能憑其意願,悟出宇宙一切法的本質及運行原理,出離愚痴,禪定能作如是用途,因此它又名靜慮。「瑜伽」就是與萬法相應的意思。住於無妄想執著定境中之行者,心靈得到淨化,煩惱止息,能住於無你我分別的境界,與一切法相應契合,融成一體,捨小我之跼齪繫縳,得大我之圓融無礙,此境能從禪定而生,因此禪定又名瑜伽。禪定就是有這樣靜與動的兩面。靜的一面是妄念止息,心力專注,集中備用;動的就是各種定中生起的大能與智慧。若於行住坐臥之間,皆能保持禪定的狀態,便能了了分明,知道自己所作何事,為何如是動身發語,為何起如是思惟,這樣,便從對身語意活動的監察注意,削弱了機械反應的操縱,開拓心識的自主動能,更能引發更大的心力,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自由。《第三眼的修练》当精将满的时候,男女一样,这时欲念比较强,身体有想犮泄的冲动,这时正是精力最大最强、对身体最有用之时,要将它化为气。如何化呢?用持念佛号或真言陀罗尼所生之灵热,就如烧水一样,液体就化气了。水沸腾那蒸气就是精华向上冲得壶盖响,壶盖即头部,壶即丹田。精气从丹田上冲从新激活脑中松果腺。松果腺回复活力,天眼就开。天眼开了,再继续修练慧眼及法眼。这时坚持修练下去,不断咒法,精气在脑部就化成非物质的另一个你,就可身外有身,随意来往其他空间,这是神足通的初步。另一个非物质的你,以咒法再练变化,以一变多、以多合一、上天入地、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这叫身如意通,随心变化。有淫欲,永远烧不了沸腾的水!佛开示断淫梵行,当中有好深道理在。先守好戒律,即是添加柴薪;假使没有柴薪,烧起咒火也没用。定力如恒温器,使火路稳定,不太弱也不太猛,火力热度适中,就能烧开一壶好水;平时少打妄想,水质就好;持咒念佛以一念摄万念,就如过滤水的设备,使水质清净,常时如一。诵经念佛持咒加功不息,持之以恒,烦恼就断。烦恼断,进入念佛或持咒三昧因定发慧而明心见性;见性慧眼就打开,真正证入体会什么叫空性、真空境界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进一步发大乘利众心,修学各种法门,断所知障,开启法眼。当能够用天眼、慧眼、法眼来观察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实相,还有什么放不下。制造精气原料是食物,饮食纯正无杂,制造出来的精气纯一、才可作为修炼材料。所以佛陀开示为什么修行必需先戒杀持素,当中就有这重密意在。吃肉血偏酸性,吃菜血偏碱性。精气由血生出,我们每天饮食,直接影响血的质素,血必需是弱碱性PH值约7.35才可生发理想的精气。修行第一步,素食就是一个好开始!《实时消失与虚态隐身》当进入甚深禅定,中阴身以光波的形态投射岀去,就算由香港到辽宁之遥,也只消数秒之间。这光波的运动是超微粒超时空的,当然可穿越层层物质宇宙,由微中子构成,想到那里就到那里,用爱恩斯坦统一场论可解释部份原理。禅定中阴身的光谱已远远超离人肉眼的可见范围,当然这微细身是不可见及自动隐形的。至于肉身则可用定力或咒力达到隐形目的。当定力或咒力使人体电磁场突然大大加强,这时身体的粒子以极高速在运动,跳进更高能阶。强大的电磁力令体外的光及无线电波发生弯曲,肉体在人前出现虚态,当下雷达也检测不到,其实肉体仍然站于原地,这是一种假性消失,用爱恩斯坦电磁弯曲理论可说明部份原理。当电磁力升到超高强度,身体分子震荡频率达到顶点的时候,所有分子便拆解分散,一刹那出现时空转移现象,身体由原地消失却在他处出现,分子又再重新组合,这种已经是实时消失而并非假性的虚态。定力咒力从心而发可自控达成隐显目的,但若凭借科学仪器产生的电磁力,隐显情况不能自控,对身体有大损害。《超时空相对论与菩萨意生身修炼之研究(上)》如何可穿越时空?首先大家要明白,时间是假的、是相对上来说、是不真实的;绝对宇宙中,并没有所谓时间;时间不存在,空间亦无从确立定位;所以空间也是相对上来说,其实也并没有空间。故佛经中,为什么说三际一如这四个字?三际即是过去现在未来。一,相同、一样、平等。如,不动、不变、恒常的意思。三际一如,表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都统合在一起且恒常不变;换句话说,绝对宇宙即是没有时间空间,可谓一即一切,而处于一个寂静永恒不生不灭的状态中。佛陀一早明白这超越现今科学的宇宙真理,亦同时经验及证得。当物质运动比光速更快的时候,就可立时超越三维空间的屏障,跨越更高的维度中去。这样说来,在宇宙中有什么比光的速度更快捷呢?这就是我们的意念波及构成我们中阴身的微中子。随着光子振动频率不一样,它可以呈现出波的形态、也可以表现为粒子的形态,这在量子物理学上被称作波粒二象性;既可以是波,也同时可以是粒子。比如眼前一个苹果,人肉眼不能看见它是粒子在振动或波的形态。天眼也不能看明白,必需大菩萨的法眼,才可完全看通透,了达一切物质波粒运动的虚幻不实,一切物质只随外界因缘条件而聚散,原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我字的意思,就是一个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实体。相对宇宙内的一切原是虚态,随外缘一直在变幻不停,其本性都是空。这空字,是缘生缘灭本无定相之意。人意念波及中阴身微中子的运动速度,更不知比光波及光粒子快上多少倍,简直不消一刹就可到达宇宙深处。而且意念波及微中子的穿透性至强,可以飞越时空及穿透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光波一碰上黑洞就完全被吸进去及吞噬掉,但意念波及微中子则可穿过黑洞,不受任何障碍阻隔,将来科学必可证实我今日所说的。当意念波及中阴身一瞬间超越光速飞向宇宙,速度越快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就犮生了;随着速度越快,时间却反而一直在减慢。当运动速度到极限,所谓物极必反,时间一直倒流到停在零点上,这一刻,时间完完全全彻底地消融了,没有了相对上的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这种状态即是超越所有时空,意念就可洞悉一切。我们中阴身有不同的几种形式。当现在活生生的时候,除了肉体,那灵魂的部份就叫做处身中阴;睡觉犮梦的时候,叫梦幻中阴;在修习禅定的时候,叫禅定中阴;到死亡出体后还未投生前,叫死亡中阴。当修炼进入甚深禅定,那禅定中阴身,亦可叫做意生身,即由强大意念所化出来的一个有别于肉身的虚态身体。这虚体在道教称为阳神,这阳神即中阴身是由超威细的微中子构成,佛教称为极微之一。故此以禅定中阴身这种由微中子建构成的虚体,才可完全旡障碍自由穿梭穿越任意来去于相对宇宙中各个时间及空间维度。随着修炼层次越高,中阴身便转换成法身,永远停留在时消空泯的境界中、超越了相对宇宙,永远不生灭。进入绝对宇宙空性当中,永远涅盘寂静,回到永恒中去,这就是佛、这就是菩萨、这就是阿罗汉。菩萨修证有天眼、慧眼及法眼。当三眼并用,就可完全了达宇宙间所有万事万物的真相。天眼用来透视整个宇宙、慧眼在透视时保持修炼层次在空性中而不被看见的外境所转动,法眼在天眼看到事物的同时立即明白一切。这意生身,是由第七识末那识所变化出来的。意字的意思,并非指由第六识,即用来分别万事万物美丑好坏的意识,而是解作意念,由意念所变生出有别于这血肉生成的身体。第七识自我们出生以来就一直坚持执着有一个实体的我及我所有的而不放松;所以现在这意生身,亦一样由第七识变化出来,随意念而起灭。我们凡夫的意生身,随意念妄想而生,也随妄想而灭。比如现在你身在办公地方,意念一想到自己家的时候,你家中的印象就立时浮现在脑中;只是由于旡明障蔽心眼,天眼未开,所以未能随意念生起的同时就看到家中实际景象。其实当你想家的当下,意念一生,念波比光速更快已达家中,这念波就是你的意生身了。人死后未生前那段时间那过度阶段的身体,那种中间状态称为中阴身,就是凡夫意生身的一种。处于这阶段的虚态身体,由超威的微中子构成,故此可以不受三维世界物质阻隔,可随意念飞快地自由来去各地而对自身的中阴没有影响;这是因为中微子不带电的原故,就算与其他物质犮生碰撞,只会穿过去而没有损害。人的中阴身,比生前识力的灵知强七倍以上,故此可了解他人心念思维及看透三维世界物质而旡碍视线。至于圣者的意生身,如菩萨及阿罗汉等,因为已通过修炼,所以比凡夫的能力更为强大。凡夫意生身不能身外化身,以一变多;但菩萨的意生身就可以如此变化;所谓:「一身入定多身起」,即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地上菩萨,称为大菩萨,功德一地比一地增胜,意生身功力,也一地比一地更厉害。大菩萨意生身,可随意在三维世界显象使各类众生都可看见;也可现身在二维时空变成一只蚂蚁或一条爬虫类,使低等众生可以接触并加以教化。佛一早已开示我们佛自己修炼的心法及证境,当修行人自己亲证时必然明白个中奥妙。佛说:「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地球相对于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一粒微尘,其他宇宙中各个星体也都一样,也只是广漠无垠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而已。假使有朝你修成意生身之后,肉身虽坐在办工室工作,但意生身一分为三,同时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一个在韩国,既可对人显身施与帮助,也可潜形而暗护苍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