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宝妈可以更多更全的了解崔医生的育儿知识
专程为各位妈妈整理了常见病类知识
希望对各位妈妈有帮助
如果觉得好请多多分享给身边的人
81.有资料显示体温达39度应该退烧,为何我们推荐38.5度就应服用退热药物呢?因体温达到38.5度时并不意味是最高温度,很多时候体温还会继续上升。当体温达到38.5度,服用退热药后至少需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会起效。退烧药物起效时正好温度是39度左右。否则,过高温度有可能导致高热惊厥。82.虽天气变暖,但“着凉、感冒”却急剧增多,原因就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致。孩子平素活动量比成人大,玩耍时特容易出汗,出汗后受到“凉风”一吹,就会着凉。室外活动出汗后,应待汗落下后,再进入空调房间。室内玩耍的孩子应根据室温适当增减衣物,尽可能避免出汗,特别不要出大汗。83.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保证进食足够水分和流质食物谈何容易?!因为咽部剧烈疼痛,有些孩子真是滴水不进。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致使退烧效果受限,出现持续高热。除了尽可能鼓励饮水外,如果体内真是缺水严重,高热不退,尿量减少,需要进行静脉输注液体,而不是抗生素。84.一上午就看了好几位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起初是发烧,继之出现咽部红肿,咽部小泡至破溃后再痊愈。整个过程一般7天。发热,特别是高热一般持续3天。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最为头痛的是咽部疼痛症状明显,孩子进食水受到严重影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靠多饮水和流质食物。85.感冒后期,当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鼻塞等)时,一定要孩子多饮水,同时可使用一些消除症状的药物,比如:化痰、抑制流涕的口服、吸入和滴鼻剂等药物。如果体温已开始下降和已降至正常,即使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此时,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征。86.发烧常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前期表现,退烧和发热1-2天后,会出现其它表现,比如咳嗽、流涕、鼻塞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并不意味病情正在加重。病毒侵犯呼吸道初期,全身反应是通过发热动用人体免疫系统;但是毕竟病毒侵犯了呼吸道,就会呼吸道分泌增多现象。此时,使用一些对症药物即可。87.发烧时,建议家长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方式有几种:耳温,腋温,肛温等.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是测量耳温.因为耳温计反应速度很快,数秒内即可获得体温结果.如果发现孩子两只耳朵温度差异超过0.5度,孩子很可能出现了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医院就诊。88.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摆弄耳朵是否是中耳炎的表现?中耳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上呼吸道感染就会出现发烧和其他不适,比如:咽痛,流涕等.孩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不会仅仅存在摆弄耳朵的现象,再有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感染,孩子不可能长时间摆弄耳朵而没有其它表现。89.为什么孩子发烧时建议两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呢?这两种退热药成分不同,但都有退热作用。交替使用在保持退热效果的同时,又可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每种药物剂量相对减少,自然会减低因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90.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可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一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下一次使用“布洛芬”。一般“对乙酰氨基酚”降温效果持续3-4小时;而“布洛芬”持续6-8小时。如果服用一种退热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使用另外一种药物。91.病情严重程度不是根据体温来判断的。即使体温超过40度,精神状况好或服药降温后孩子精神状态同前,不属于严重问题。其实,观察孩子一般状况非常重要。发热同时,孩子显出非常难受状;服药降温后,仍非常难受,医院就诊。当然,发热时孩子仍然活跃,大可不必惊慌。92.“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代表性药物为“泰诺林”;“布洛芬”的代表性药物为“美林”。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热药物有各种剂型,覆盖从新生儿至成人。家长选择药物时,一定注意剂型。就儿童来说,就有幼儿型和儿童型之分。每种剂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93.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当体温超过38.5度,应给孩子服安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使用过程中发现过敏等问题,可避免以后再用。由于这两种药物成分相对来说非常安全,所以才作为非处方药物(OTC)推荐。家长不要因担心药物的小小副作用,导致孩子因高热出现惊厥。94.虽然孩子发热,家长着急,但是家长必须记住可以给孩子使用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和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家长还要记住,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等)不是退热药物!!!95.孩子发烧时,不能以孩子的皮肤温度,特别不能以四肢温度判断发热的程度。发热时,由于人体需要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往往出现末梢血液相对减少的倾向,导致四肢冰凉。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进行体温测定——耳温、腋温、肛温。通过体温判断发热的水平。根据体温测定值,决定退热药的服用。96.由于常见病毒感染在人体内存活3-5天,所以遇到病毒感染后,发烧往往会持续3-5天。千万不要认为有“特效药物”可以及早终止发热。发热并不是一件坏事,发热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功能。在发热的3-5天内,家长应该好好护理孩子,保证多饮水,控制体温不要超过38.5度。97.由于常见病毒感染,特别是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人体内存活时间大约3-5天,也就是常见病毒感染有“自愈”倾向。所以,对于感冒等常见病毒感染,我们不建议使用杀病毒药物,而只是采用退热等对症疗法。其实,杀病毒药物有很强的毒性,如果不是严重病毒感染,是不应采用杀病毒治疗的。98.孩子发烧,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应该服用退热药物。同时还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在尽可能多饮水的前提下,提高皮肤散热。提高皮肤散热,首先要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提高环境温度;泡温水浴;温热毛巾敷身体都可促进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其实,冰袋可以使局部皮肤血管收缩,对散热未必有利。99.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细胞数量等具有相关性,尤其与白细胞总数存在正相关。可帮助辨别感染类型,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医生可根据CRP结果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医院,医生常建议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何为C反应蛋白(CRP)呢?它可在各种急性炎症、损伤等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时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发烧是炎症的结果,医院检查炎症的原因。炎症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等多种因素。千万不要认为,咽红、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细菌感染。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至少超过15×10*9/L和CRP(C反应蛋白)超过30,才可能是细菌感染。千万不要把细菌感染扩大化,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孩子发烧是坏事吗?从孩子不舒服上讲,发烧不是好事。但是发烧可以动用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既然出现发烧,就要尽可能减少不适感(多饮水、保持体温不超过38.5度、保证排尿排便等)的同时,保持体温在37.5-38.5度,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千万不要将体温降至过低。.腹泻时,特别是严重腹泻时,肠道粘膜会受到损伤。位于肠道粘膜上的一种消化奶制品中乳糖的“乳糖酶”会受到破坏。可致奶中乳糖消化障碍,造成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年龄越小,出现腹泻时这种情况更严重。所以,常建议腹泻期间暂停配方奶粉,换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粉—“腹泻奶粉”。.对腹泻可考虑下面几点:1、便中含有很多水分,并由大量原始食物颗粒,比如:奶瓣、菜叶等,说明吸收出现问题,应适当减少进食量或更换食物种类;2、如大便性状很好,只是大便量和次数多,说明吸收不良,可服益生菌;3、如腹泻伴发热,要行大便检查,确定是否为感染及感染性质。.孩子发烧时千万不能捂着。发烧时孩子穿着过多或覆盖过厚可影响皮肤散热。如果捂汗过多,虽然可短时间降温,但捂汗会使孩子短时间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特别容易造成脱水。脱水反而又使体温升高。孩子发烧时在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的同时,给孩子多饮水或其它液体,少穿衣服或减少覆盖。.当孩子发烧,特别是体温超过38.5度时,服用退热药物。药物的作用就是强迫人体增加散热。散热过程主要依赖皮肤排汗过程完成。如果孩子入量不足,体内水分欠缺,即使服用了退热药物也达不到预期退热效果。这就是为何有些发热的孩子服用退热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烧途径有四条: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40、经排便过程。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很多家长都感觉的到静脉注射可以退烧,于是大家认为输液是退烧的良策。其实,静脉输液退烧不是其中输入的抗生素所致,而是输注的液体所致。退烧过程是需要体内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才能获得。由于发烧的孩子水入量相对不足,静脉输液增加了体内水量。其实多饮水也是同样效果。.对待发烧,家长先不要过于惊慌。首先给孩子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度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一定注意药物剂量是否合适,再有多给孩子饮水。在保证体温不高于38.5多同时,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咳嗽、呕吐、腹泻等不适。如果给孩子服药,一定记住药名和剂量。若看病时向医生叙述清楚。.刚刚看个一位2岁的小朋友,妈妈发现3小时前开始发烧,当时体温达到38.5-39.5度。妈妈没有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医院,希望得到医生的诊治。发烧只有3小时很难通过体检或血液检查寻找到原因。到是妈妈应该在孩子体温超过38.5度时,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天气热了,孩子出痱子的机会也增多了.预防痱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孩子皮肤的干爽.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出汗,就可减少出痱子的机会.痱子是由于汗毛孔内汗液堆积,但又不能及时排出所致.表现为小点状的红疹,表面光滑,摸上去是颗粒感.常被家长混淆的湿疹,表面毛糙,如同砂纸感。.最常给孩子选择的退热药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儿童使用的泰诺林有两种剂型--幼儿使用的相对浓缩(毫克\毫升)的滴剂和儿童使用的相对稀释(32毫克\毫升)的糖浆。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前,先注意药物浓度,再考虑剂量。注意:给小婴儿使用的是浓缩的;给大孩子使用的是稀释的。.手足口病是典型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孩子患此病后,主要是支持疗法。退热、多饮水、按时排便等。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孩子。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疱疹病毒这个家族中祸害较多,手足口病也是它们所致。此病全年均可发作,但好发于夏秋季节。托幼机构为重灾区。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潜伏期一般2-7天。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常规X光照相是针对性很强的操作。X光照相时,人体重要部位一定得到防辐射的保护,这是必须进行的保护。保护部位包括:颈部(保护甲状腺)和下腹部(生殖器官部位)。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现在已经不建议进行X光透视检查,因为一次透视检查的X光量远远高于X光照相量,可达数十倍。.由于囟门处,特别是前囟处,缺少骨骼,能够反映大脑的一些问题。当颅骨内压力过高时,可以看到前囟膨隆;当颅内压力过低时,可见前囟凹陷。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可能是剧烈哭闹、脑炎或脑膜炎等;引起颅内压力减低的可能主要是脱水。.医院内使用的都是数字X光机,常规X光照相对孩子损伤极微。有一位国外专家曾经这么形容一次X光照相可能带来的损伤——一次常规照相接受到的射线如同乘飞机从纽约到旧金山在空中接受到的射线。虽然我们不愿意让孩子接受射线,但是也不要惧怕常规X光检查。.如果孩子有舌系带过短问题,任何时间都可接受手术。此手术极为简单,我们鼓励新生儿期实施手术。新生儿疼痛感觉迟钝,手术过程痛苦轻,术后15分钟即可吃奶。手术由口腔科或小儿外科医生实施。.我们平素伸舌时,舌尖呈锥形。孩子也应如此。如果发现孩子伸舌(哭闹、游戏等)时候舌尖呈M形,舌尖端凹陷,说明舌系带过短。若舌系带过短较为严重时可影响吃奶,但绝大多数仅可能影响今后发音,特别是卷舌音。如果将舌系带松解一下,即可解决问题。此手术非常简单,不会有风险。.天气变暖了,得病的孩子也增多了。有很多原因,其中“着凉”是主要的原因。由于春季天气不稳定,而且一天内温度变化较大,而且北方多风,家长给孩子穿衣服往往偏多。这样孩子运动后非常容易出汗,出汗后着风,即会着凉。着凉后导致抵抗力降低,空气中病菌就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当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时,排便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易出现脱水。脱水指的不仅仅是水分丢失,同时还有电解质丢失。腹泻时遇4小时内未排尿就应考虑脱水,应及时给孩子补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如果脱水不严重,可以给孩子多饮淡苹果汁。观察孩子排尿量。.如果孩子排便出现异常,比如:稀水样,大便带黏液或血等情况,主要将大便中最可疑部分取出置于小塑料瓶内或保鲜膜内,于排便后2医院检查。检查项目应该包括大便常规(大便性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细菌数量等)加上大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等。.所有婴幼儿都会经历咳嗽、发热、流涕等症状,平时多认为是感染。但如果反复发作,也许是免疫功能低下,也许与过敏有关。通过血液检测IgG、IgA、IgM、IgE等免疫指标就可明确,千万不要仅仅依赖抗生素来解决。.高烧能否烧坏孩子的大脑?高烧除了可引起高热惊厥,不会烧坏大脑。为了避免高热惊厥的出现,但体温超过38.5度时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同时加用物理降温。静脉输液不是退烧的办法。太多家长认为体温越高越应静脉输液。."益生菌"指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类健康的活菌,也可定义为对人体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益生菌制剂"指的是含有益生菌的产品,其中含有添加剂等等。所以,评价益生菌制剂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除了考虑益生菌本身,还要考虑添加剂等其它成分。目前没有一种益生菌制剂上标明可长期服用。.不论何原因使用抗生素后,都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样表现。这时应该给孩子服用益生菌。抗生素与益生菌服用间隔至少要2小时。千万不要一同服用。抗生素停用后,仍然坚持服用益生菌1-2周,调整肠道菌群。.退烧药不是以商品名区分的。应该选择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酚"药物。孩子发烧时,最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以避免同一药物使用过多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要注意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切忌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含阿斯匹林的退热剂。.经常遇到发热仅2-3小时就带孩子就诊的情况。当时孩子除了发热没有任何症状。家长希望寄托血液检测寻找病因,实际上过早检测并不能获得理想帮助。如果孩子仅是发热,只要能够通过物理和药物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多给孩子饮水,保证排尿和排便,最早烧后24医院检查。.细菌和病毒感染在疾病过程中有着不同,但家长们很难区分。我们经常通过血液检查初步区分。待孩子发烧至少24小时后,血液中才能有所反应。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细胞会增高;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会降低,淋巴细胞增多。这是最简易的区别方法。过早检测血液不能准确反映感染的情况。.临下班看了11月龄的女婴。昨天开始不舒服,半夜发热,今晨呕吐。至今晚共呕吐8次。此间,家长给孩子服用了头孢克肟和中药。大便检查显示为轮状病毒胃肠炎。当问及家长为何选用抗生素时,家长的回答非常简单--"为了消炎"。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不能杀灭病毒。亲爱的家长,别太爱抗生素了!.患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时,孩子会有发热,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呈"蛋花汤"样。其实所有病毒性胃肠炎都有这特点。大便常规检测显示未见或偶见白细胞。对于这种情况绝对不应选择抗生素治疗。预防和治疗脱水,益生菌辅助,不含乳糖配方奶支持,5-7天即可自愈。.如果腹泻时大便呈稀水样,往往提示病毒感染,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也可能提示消化不良。医院都可定性大便轮状病毒。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现在世界上没有杀灭此病毒药物,腹泻期间只要能预防和治疗脱水,5-7天内即可自愈。.腹泻是婴儿常见病。遇到孩子出现腹泻时,一定要医院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超过每高倍视野10-15个以上才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只有这时,才应考虑口服抗生素。如果每高倍视野仅几个红细胞或白细胞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不要口服抗生素,可以服用益生菌。.太多网友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