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右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第98期学术活动及多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18-6-5

年11月16日15:30,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于医院门诊楼10楼第3会诊室进行了第98期学术活动及多学科会诊。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医院肿瘤科、检验科,医院血液科,医院血液科等专家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李鑫副教授进行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管理专题讲座,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干细胞移植面临的问题——GVHD成为影响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20年异基因移植中感染相关死亡率得到改善,但GVHD的死亡率令人担忧;70%以上的移植患者发生2~4度急性GVHD,高危急性GVHD患者死亡率达44%;即使在生存患者中,伴发GVHD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经济负担较重。第二部分:讲解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管理,包括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移植前预处理、感染和受者体内T细胞活性是引发急性GVHD发生机制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GVHD的关键靶点;减毒性预处理和小剂量多次全身淋巴结照射可降低GVHD发生率;ATG的使用可有效改善移植后GVHD发生风险;一线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急性GVHD,部分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GVHD发生机制相关路径的靶向治疗可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方向。

李鑫副教授的讲座阐明了干细胞移植的问题现状,深入分析了引发GVHD的因素,针对每种因素总结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新治疗方案的发展方向。不仅提高了临床医生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认识,而且提供了系统的前沿理论和临床知识。

继之参会人员分别就本次专题讲座进行了讨论,各个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诊治经验,踊跃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病例一

1、病史简介(病例来自医院):

患者苏某某,男,79岁,农民,因“间断胸闷、上腹部不适伴头晕20天”于.06.02日入住医院呼吸内科。曾于外院诊断为“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T-spot(+),给予抗结核治疗半月无效。.06.04彩超:心包及双侧胸腔积液,予心包置管引流及胸腔穿刺,心包积液及胸水均发现异常细胞,免疫分型:B细胞型淋巴瘤。.06.16转至血液科,于.06.22起给予CHOP方案化疗5周期。第1周期后彩超(.07.02)示:心包积液少,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予拔除心包引流管。第2周期后彩超(.08.08)示:心包积液消失,双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给予双侧胸腔穿刺,胸水均为淡黄色液体,结核T-SPOT阴性,免疫分型仍支持淋巴瘤。第5周期后胸部CT示(.10.23)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左侧胸水基本消失。

既往:乙肝病史20年余,高血压病史3年,未常规口服降压药。腹壁囊肿切除术史4年。自诉年轻时曾有结核病史(具体不详),未诊治。

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无异常。尿常规:蛋白+-,葡萄糖+-,尿胆原+-,胆红素2+。EBV(-)。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大致正常。染色体:45,X,-Y[14]/46,XY[6]。.06.18胸部CT:心包腔及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纵膈淋巴结肿大。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心包积液,治疗前):心包积液标本中可见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74.71%,强表达CD81,表达CD19、CD20、CD43、FMC27、CD22、sIgM、sIgD、cKappa,弱表达CD79b、CD38,不表达CD、CD11b、CD5、CD10、CD23、CD25、cLambda、CD、CD,FSC及SSC偏大,符合CD5-CD10-大B细胞淋巴瘤表型;请结合其他检查区分具体类型。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胸腔积液,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胸水标本中可见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异常浆细胞;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0.92%,表达CD19、CD38、cKappa、CD20、FMC27、CD81、CD22、sIgD,弱表达CD43、CD11c、sIgM,不表达CD5、CD10、cLambda、CD、CD79b、CD23、CD、CD,FSC及SSC均偏大,为CD5-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浆细胞占有核细胞0.27%,表达CD、CD38、CD19、cKappa,不表达cLambda;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2、会诊目的:1.患者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出现少量细胞表达CD38、CD,cKappa,有何临床意义?2.拟诊断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是否成立?3.下一步的治疗该如何选择?

3、会诊意见:

岳保红教授:根据患者浆膜腔积液的流式细胞结果,CD45强阳性提示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细胞群的FS值较大,提示细胞体积大,而正常的淋巴细胞多为体积小的细胞;CD19+、CD20+表示B淋巴细胞,而正常情况下渗出液以T淋巴细胞为主,该患者则出现大量B细胞,提示渗出液反常。综上,该患者病变细胞为大B细胞,但根据流式细胞结果尚不足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还需要结合组织学结果。此外,该患者浆膜腔积液细胞中还可见浆细胞,表现为CD38+和CD+,其中CD为浆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2周期CHOP方案治疗后,病变细胞即大B细胞明显减少,相应地,浆细胞比例升高,伴浆样分化,Kappa与Lamda的比值在正常范围内。根据流式细胞结果,不足以认为浆细胞为异常细胞。

郭树霞教授: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无C-myc基因重排。可以考虑进行myc基因检测协助诊断。

李玲教授: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其免疫表型为常见B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缺失,而特征性地表达CD30。该患者的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中恰好缺少CD30的表达分析,不足以诊断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张明智教授: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的特点为:主要累及浆膜腔,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浆膜腔积液,但无明显可查见的肿物,多与人疱疹病毒8、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HIV病毒等感染有关,亦可发生于器官移植后患者、慢性合并症消耗的老年个体等。PE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CD45和CD30阳性,而明显缺乏B细胞和T细胞相关的抗原表达,此外PEL肿瘤细胞亦可表达CD38、CD、MUM1/IRF4等。治疗上PEL用CHOP方案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多于2~4月内死亡。该患者EBV、HIV均为阴性;浆膜腔积液细胞的免疫表型:B细胞标志物CD20+,CD30表达不明;病情迁延5月余,目前一般情况可,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不符合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诊断。患者最近一次胸部CT显示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左侧胸水基本消失,未见肿大淋巴结,下一步的治疗应减弱全身化疗强度,同时增强局部治疗,可以考虑换用R-CVP方案化疗配合胸腔灌注;患者之前的化疗方案中未使用靶向治疗,下一步还可以考虑用8周期美罗华加口服环磷酰胺维持治疗。同时患者79岁高龄,有较高的感染、器官功能衰竭风险,应注意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病例二

1、病史简介(医院)

李某某,男,81岁。4月前出现鼻塞、咽痛,伴发热,热峰38℃。鼻窦CT示:左侧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行鼻咽镜检,医院病理会诊示:(鼻腔)非霍奇金NK/T细胞淋巴瘤。医院(河南医院),给予“门冬酰胺酶iud1-7+泼尼松60mgd1-7”化疗1周期,过程顺利。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腹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上腹部CT平扫(.08.28):1.胰腺萎缩、胰头部胰管扩张,请结合临床;2.提示肝右后叶上段及右肾囊肿,建议随访;3.提示右侧陈旧性胸膜炎。

胸部CT平扫(.10.15):1.提示右上肺及右下肺纤维硬结灶,请结合临床;2.考虑双肺散在肺大泡;3.右侧胸膜增厚伴钙化。

颈部、中下腹部CT平扫(.10.27):1.双侧甲状腺密度欠均匀;2.右侧胸膜增厚伴钙化;3.肝左外叶、右后叶小低密度,均考虑囊肿可能性大;4.右肾低密度,多考虑囊肿;5.左侧肾上腺结合部稍粗;6.前列腺形态稍欠规整;7.乙状结肠局部管壁稍厚,盆腔少许积液可能。

鼻窦冠状位CT平扫(.10.17):1.左侧副鼻窦炎;2.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息肉?建议进一步检查。

鼻内窥镜(.10.19):左侧鼻腔正常标志消失,新生物及表面伪膜堵塞鼻腔,鼻腔整体情况无法明确。

北京医院周小鸽病理会诊(.10.25):(鼻腔)非霍奇金NK/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CD3+,CD20弱+,CD21-、CD4、CD5、CD8少数+,TIA-1+,GrB+,Pax5-,CD10-,Bcl6-,Mum1+,CD56+,Ki67+50%。EBER原位杂交:+。

骨髓穿刺(.10.28):1.骨髓增生减低,其中粒系占60.5%,红系占23%,粒:红=2.63;2.粒系比例大致正常,分叶核阶段比例增高,形态无明显异常;3.红系比例正常,以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充盈尚可;4.淋巴细胞占16%,形态大致正常;5.全片未见到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或小堆易见。

2、会诊目的:明确诊断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张明智教授:老年男性患者,结合病史、症状及病理报告,诊断明确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分期为I期,目前对于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但I期患者可给予放化疗结合或单独放疗,化疗方案可选择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考虑此患者为高龄男性,伴多种内科并发症,建议行放疗,剂量50Gy。

淋巴瘤专家张明智

赞赏

长按







































韩志国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儿童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yxfbjt/1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