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七一表彰仪式上,市医院管理局表彰了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把日常工作做到极致,在平凡岗位焕发光彩。守护君每天推送一篇他们的故事,让这些身边典型成为我们前行的榜样。
本期人物·优秀共产党员——韩静
韩静女,汉族,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药库组长,年5月出生,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管药师。
韩静同志自入党以来,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如一,她勤奋刻苦,扎实工作,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药学部,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是一个多面手,来首儿所工作近二十年来,医院先进个人,先后担任门诊药房、病房药房、药品库房组长。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韩静同志能够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作为党小组长,她带领小组党员学习领会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参加支部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她坚定立场,坚定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爱岗敬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韩静同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既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也注重自身学习修养。她认真履行职责,始终坚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做到立场坚定。
在工作和生活中她都率先垂范,关心身边同事,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关心每一位同志,起到党员的模范作用。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做表率
4月8日凌晨两点,浓浓的夜色笼罩着睡梦中的北京城,医院仍旧灯火通明。经过通宵达旦的连续作战,实现医改平稳过渡的北京医务工作者们也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
韩静同志坐在药库的办公桌前,看着桌上完成的一沓沓药品调价信息表,刚想松一口气,腹部突然传来阵阵剧痛,瞬间那刀绞一般的感觉让她浑身蜷缩在了一起,额头上全是汗。韩静从抽屉里,拿出了抗胃肠绞痛的山莨菪碱片,默默地吃了两片,疼还是没有止住。
一个多月前,韩静患了胆囊炎,每天都会疼,一般最疼的时候都在晚上,去医院急诊打完止痛针,好些了,第二天早上又跟打了鸡血似的去上班,那时医改工作刚开始,身为药库组长,她根本不能抛下手中的工作,组员们也离不开这颗“定心丸”。
这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药品实行平进平出,这意味着药品的中间差价被彻底清零,医院将不再从药品中获得任何利润。所有药品都面临调价,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药品信息库,需要在4月8日零点前完成,在军人出身的韩静眼里,这就是命令,有命令就要执行!
因为价格发生变化,每一种药品都要如数从药房的四个班组收回,进行退库,再重新建立价格账页,待4月8日零点后开放新的,并且向各个班组重新发放“新”药品。
从小瓿针剂到ml的盐水,从外用药膏到口服制剂,一共近千种药品,一种药调价工作要经历退库、新的信息录入、入库三项工作,每种药还要重新核对价格以及收回和发出的数量,巨大的工作量摆在韩静面前,她笑呵呵地说:“我这多斤的体重,禁折腾!”
在医改这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她都让已经陪她忙碌一天的同事们尽早回去休息,把“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留给自己。
时间慢慢在溜走,在三月底的一个晚上,经过“蚂蚁啃骨头般”的艰苦奋战,药品信息录入工作终于完成了,韩静刚松下一口气,腹部袭来一股疼痛,今医院打止痛针了,突然“铃铃铃”电话响了,临床药学组钟药师报告有一个隐球菌脑膜炎的患儿,已出现躁动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的病情只用氟康唑一种药物恐怕压不住,需要联用两性霉素B,可两性霉素B不是首儿所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
韩静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跟供应商电话联系,询问有无货源,并将采购的药品及时送到病区,迅速地给患儿用上了药。这样的事情有很多,韩静的手机24小时畅通,无论多晚,临床有需求,她总在第一时间紧急联系供应家,保证药品及时送到临床。
在医改这一个月间,医生一再通知她手术,却被她一推再推。在4月8号晚上,医改平稳“落地”,铁人韩静终于疼得熬不住了,医院,打止痛针无效,B超显示:原来胆结石卡到了胆总管里,再来晚点儿后果不堪设想。
忍着疼痛,韩静同志30天坚守医改工作,不喊苦不喊累,面对困难率先垂范,这就是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默默奉献着的一名党员。
韩静就像一面旗帜,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她说:“儿童的病情较成人发展迅速,保证患儿及时用药、安全用药,是儿科药师的职责。”她是我们的榜样。
编辑:贾新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