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茯苓饮
案例一:
患者资料:
患者女,81岁,因“发现胰腺占位3月余,伴发热3天”收治入院。患者形体消瘦,脸色无华,唇白,眼睑淡,不欲饮食,腹肌紧张,压之疼痛,有振水音,舌红苔黄腻,脉细。
黄煌教授:
面诊:形体消瘦,脸色无华,唇白,眼睑淡。
舌诊:舌质淡红,苔黄腻。
腹诊:腹扁平,心下痞硬,腹肌紧张,压之疼痛,按之空,可闻及振水音。
脉诊:脉细。
问诊:患者食欲差,无饥饿感,食后恶心呕吐,时有发热,偶有干咳,无腹胀腹痛,无头晕心悸,无胸闷气短,夜寐欠安,小便正常,大便2-3日一行,近期体重下降10kg左右。
处方:外台茯苓饮
茯苓30g
党参15g
白术15g
陈皮30g
枳实30g
干姜5g
案例二:
患者资料:
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间作伴消瘦乏力1年余”收治入院。患者形体消瘦,脸色少华,唇红润,上腹部隐痛不适,食后反酸烧心明显,口干口苦,纳食差,近3月体重下降4斤,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细。
黄煌教授:
面诊:形体消瘦,脸色少华,唇红润,眉间明显川字纹,眉毛浓厚,眨眼频繁;
舌诊:舌淡红,苔白厚。
腹诊:腹扁平,压之不痛,按之空可闻及振水音。
脉诊:脉弦细。
问诊:患者上腹部隐痛,食欲差,食后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夜寐欠安,小便正常,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近3月体重下降4斤。
处方:外台茯苓饮合半夏厚朴汤
茯苓30g
党参15g
白术15g
陈皮30g
枳实30g
干姜5g
姜半夏15g
姜厚朴15g苏梗15g案例三
患者资料:
患者男,60岁,因“腹胀间作2月余”收治入院,患者体型消瘦,脸色苍白,贫血貌,唇淡,不欲饮食,腹胀时作,皮肤绷急,腹肌紧张,压之疼痛,有振水音,偶有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纳食欠佳,寐差易醒,大便正常,矢气少,小便少。舌淡红,苔薄,脉细滑。
黄煌教授:
面诊:体型消瘦,脸色苍白,唇白,眼睑淡,贫血貌。
舌诊:舌质淡红,苔薄。
腹诊:腹胀满,心下痞硬,腹肌紧张,压之疼痛,可闻及振水音。
脉诊:脉细滑。
问诊: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上腹部胀闷,不思饮食,频繁嗳气,饮水后口中吐出清水,夜间侧卧流口水,夜寐欠安。
处方:外台茯苓饮
茯苓30g
党参15g
白术30g
陈皮30g
枳实30g
干姜10g
外台茯苓饮
原文: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间虛,气滿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金匮要略》
古方:
“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医宗金鉴》
方解:
“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木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巨;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其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
---《医宗金鉴》
黄
煌
课
堂
腹诊
腹诊属中医切诊之一,在辨证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指用手触摸按压患者腹部,了解腹内脏腑异常变化和全身状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可以了解腹部皮肤凉热、腹壁肌肉软硬度、腹部胀满、压痛、肿块等情况,以及脐间动气(脐周动脉搏动)充盛与否,为疾病的辨证分析提供依据。
腹诊在《内经》《难经》早有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尤其重视,他把腹诊运用于分析病因病机、辨别病位病情、指导选方用药,使腹诊的证和治合为一体,形成诊疗体系。
腹诊是《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腹证,都有对应的方剂治疗。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合,证有客观标准,剂有对应之方,疗效有桴鼓之应。
关于举办龙砂医学流派学术研讨会暨经方临床应用提高班的通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经研究决定,定于年10月15-1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龙砂医学流派学术研讨会暨经方临床应用提高班”,本次活动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医院普内科·中医经典病房联合举办。参会学员经考核合格者授予省级继续教育1类学分6分。会议报名
1、会务费元/人。
1)缴费步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