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结肠癌,为什么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却有差异呢?
结肠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基于结肠的血供、解剖、功能差异等将其分为:
右半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
左半结肠(横结肠左半部、降结肠、乙状结肠)。
肿瘤发生部位不同,故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造口护理也各异,临床工作者应注意鉴别。
具体对比可见下图所示:
右
左
解剖
特点
肠腔大,管壁薄,易扩张
肠腔狭小
生理
功能
吸收水分、电解质、葡萄糖,故大便较稀,呈液态、半液态
吸收水分,储存大便,故大便较干,呈半固态
原发
肿瘤
特点
多为软癌,生长快,瘤体大,触诊常为包块型,较早出现腹部隐痛,以右下腹多见,易与腹部其他炎症相混淆,易误诊,不易出现肠梗阻。
多为浸润性癌,瘤体小,体表不易扪及,肠腔常为环状狭窄,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早期确诊率高。
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腹痛
1、腹部隐痛约75%表现为腹胀不适或隐痛,由间歇转为持续,常位于右下腹,约一半患者可有纳差、恶心呕吐症状
1、腹部绞痛可出现急慢性腹部绞痛、腹胀、肠蠕动亢进、排气受阻
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早期粪便稀薄,随瘤体增大,粪便通过困难,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
2、排便困难半数患者有此症状,随病情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若癌肿位置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或里急后重感。
大便性状
3、大便隐血阳性结肠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故肉眼不易观察。出血量小时,隐血试验常为阳性;出血多时,大便呈暗红或酱色。
3、肉眼血便与粘液血便左半结肠粪便已渐趋成形,血液与粘液不与粪便混合,可见肉眼鲜血与粘液,易与痔疮相混淆。
贫血和恶病质
4、多见癌肿易发生中心性坏死,破溃出血,易继发感染,毒血症显著。常表现为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虚弱、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4、少见瘤体较小,少破溃出血,一般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与恶病质等现象。
转移途径
易血行转移至右半肝。因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右半肝。
易血行转移至左半肝。因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左半肝。
造口
定义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上以排泄粪便。
图示
分类
多为双腔或襻式暂时性造口,术后3~6个月内可还纳
多为单腔永久性造口
大便性状
大便稀薄,不成形,肠液(含有大量消化酶,腐蚀性强)含量多,无法控制排便
大便基本成形,通过控制饮食和功能训练,可能逐渐控制排便
粪水性皮炎发生率
高
低
护理注意事项
≤5天/次更换造口底盘
≤7天/次更换造口底盘
看懂左、右结肠癌的区别,更利于临床上观察和区分左、右结肠癌,便于早期诊断、治疗和反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