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排毒法
01简单的阴道运动体操
要想排出经血,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阴道活动。卵巢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活跃,30岁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对抗更年期,延缓衰老。
Step1.像是要把力气注入阴道内一样,左右脚趾向内站成内八。想象自己正要穿紧身的内裤缩小腹,把两手在胸前交叉抱胸,让阴道处在放松得状态。
Step2.深呼吸,花5秒钟缓慢地吐气。渐渐让下腹再凹下去,让阴道有被往上拉提的感觉。
Step3.慢慢呼吸放松,同样的顺序反复5次。习惯了让阴道运动后,就算手没有交叉抱胸也没关系。
02改变饮食让血液流速加快经血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构成,如果摄取过多的糖分、盐分或是油脂,经血就会比较黏着,而子宫又会极力将经血排出,导致生理痛。
生理期前7~10天就该注意饮食,以下是生理期间该吃与不该吃的食物:
可以积极地摄取黑色食物,像是黑芝麻、海苔、海藻与乌梅。在中药里,黑色食物被认为能够控制生殖荷尔蒙与肾脏运作。吃了黑色食物后肾功能被活络,血液流动速度也加快,就不会有痛经问题。
尽量不要吃含糖、盐、脂肪过多的食物,尤其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会让胆固醇增加,血液会更加浓稠。
例如泡面、微波食品、速食、甜面包和洋芋片都列在黑名单上,不得不谨慎。
03善用马桶,靠自己排经血我们从原本的蹲式马桶转为坐式马桶后,阴道也从原本的倾斜角度变成与马桶垂直,反而有碍经血排出。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只要变换一下姿势就能调整角度。
首先坐在马桶上时可以尝试往前倾,让阴道产生斜度。接著,把双脚脚尖朝内,深吸一口气,一边想着要把经血排出来缩下腹(子宫位置),一边吐气,反覆做这些动作,经血就会慢慢流出。
如果经血还是一直没有排出来,可能是因为骨盆没有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长时间使用电脑与手机的人身上。这个时候可以热敷一下眼睛,眼睛一旦感到温热,骨盆与身体就会比较放松,就可以再试一次上述说的小诀窍。
04多喝水女性从月经来临后的第3天开始,体内会分泌一种比细胞单位更小的蛋白质——酵素。
这种酵素能分解体内毒素,让血液由酸性向弱碱性转变,帮助身体有效排毒,让身体苗条,皮肤润滑。
经期适量饮水对身体排毒有很大帮助,因此生理期每天喝毫升水十分必要。
05按摩穴位月经期间的女性身体敏感度比平时高15%,轻轻点按几个特殊穴位,就能刺激身体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但是要一定要轻轻点按而非用力按摩。
A.涌泉穴
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轻轻点按涌泉穴能通过经络传递作用,调节你的植物神经系统,帮你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经血排出。
B.足三里
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轻轻点按这个穴位,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身体免疫力。
经期还要注意哪些?
?经期第一天:肝脏保暖
经期第一天相对来说痛经感觉比较明显,此时只要把肝脏保暖了,不仅能缓解痛经现象,还能起到提高肝脏排毒的作用。
用热水袋或者暖宝宝热敷在腹部,就能很好的为肝脏做到保暖工作。
?经期第二天:全身保暖
生理期会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功能也减弱,这个时候更加做好保暖工作。
穿着宽松的衣服,并注重保暖,像长裤、袜子、毛衣等小配件不能少。
只有将体温维持到最佳状态,身体的新陈代谢就能维持到正常状态。
?经期第三天:酸味排毒
此时身体逐渐适应了经期,不适感也随之减弱。选择酸味的食物来改善饮食,并促进肠胃的蠕动。
像大蒜、姜。葱等辛香蔬菜也可以适当的添加进食谱里,这样身体会比较舒畅。
?经期第四天:大笑排毒
千万不要小看人类的表情——笑,多笑一笑能增加体内的“幸福荷尔蒙”的血清素分泌,对经期不适有不错的缓解。
?经期第五天:运动排毒
第五天是经期结束期,此时做一些比较积极的运动能很好的帮助体内把毒素排出来。
但切忌绝对不能做一些激烈的有氧运动和减肥操,但是适当的小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做一些温和的伸展运动或是经期瑜伽,都是不错的。
?提醒:
正常的月经是女性健康的体现,一旦出现月经不调,很可能是你身体出现了疾病,医院检查。
面对突发疾病,绝大多数人都会手足无措。如果身边又没有紧急救命药,那该如何是好?本文带您去见识下中医私藏的人体六大救命穴,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应对突发的疾病哦,赶快收藏哦。
1、劳宫穴——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2、阳陵泉穴——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至阳穴——心绞痛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4、三阴交穴——肾绞痛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5、足后跟——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6、合谷穴——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关键时刻,这些救命穴位能救人于为危难之中,所以,大家还是抽10分钟学习实践一下,看每个穴位对应的功效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