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扭转
肠子“打了个结”?
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着一个固定点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这将导致旋转肠腔两端受到压迫而引发临床症状。肠扭转也可以用“肠子打结”来形象理解,由于肠腔旋转角度不同,则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肠子打结”属于旋转角度较大的严重肠扭转,病情凶险严重。肠管主要分为小肠、大肠和直肠三大段,它们在腹腔中弯弯曲曲,有序排列。而肠扭转则主要发生在小肠以及大肠的盲肠和乙状结肠部位,不同部位的肠扭转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小肠扭转通常发生在餐后剧烈运动或进行了重体力劳动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可阵发性加剧,在腰背部常伴有放射性疼痛,以及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反应。盲肠扭转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正常情况下会牢牢附着在腹后壁上,但如果连接不够稳固,就容易发生肠扭转。急性症状为突发右下腹或中腹部剧烈绞痛,明显有腹胀,而且位置不对称,可能触摸到右下腹有气包块;亚急性症状为右下腹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胀,整体而言更轻一些,可能持续数天,如果放任不管也容易恶化。乙状结肠扭转连接肛门的最后一截肠道是直肠,而乙状结肠就连接着直肠,从正面看位于肠道一个拐角处,这个位置常常容易发生梗阻、粘连,继而引发扭转。典型的三联征表现,即腹胀、腹痛和便秘,也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多发生于具有长期便秘史的老年人,易出现肠坏死、穿孔等危急并发症。为啥肠扭转
又叫“肠道杀手”?
肠扭转往往发病急、进展快以及病死率高,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因此有“肠道杀手”的称号。肠扭转发生时,旋转的肠腔两端受到压迫,会形成一段封闭的管腔环路,造成“闭袢性肠梗阻”。这种封闭以及压迫使肠管供血严重受阻,从而导致此段肠壁发生瘀血、水肿以及坏死,变得非常脆弱,一旦肠腔压力增大,发生膨胀,肠壁则极易发生肠穿孔。一旦怀疑发生肠扭转,应立即送诊,肠扭转患者的死因多数是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的。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进展成肠穿孔,肠管内容物会扩散至腹腔内,引起急性腹膜炎。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中毒性休克,死亡率高达15-20%。饭后剧烈运动
更容易得肠扭转?
发生肠扭转的危险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即肠道本身的因素。主要是肠袢和(或)肠系膜过长导致肠道活动度较大,从而更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简单来说,就是“较长的绳子更容易打结”。外因即肠道以外的原因。包括导致肠系膜未关闭的腹部手术史、肠道肿瘤、肠腔内蛔虫等,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暴饮暴食,习惯性便秘,冰冷、辛辣食物刺激,饱餐后的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饱餐后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是青少年常见的肠扭转诱因。在这种状态下,肠道内容物较多,重量增加,其蠕动收缩也会更加剧烈,且肠道各段不同步,导致肠道位置发生改变,使其更易发生扭转。既然肠扭转这么可怕,该如何预防肠扭转的发生呢?如何预防肠扭转?
冬季人们食量大、饮食热量高、消化负担更重,相应的各类急腹症的发作风险是一升再升。大家或许正面临一些危险因素,不妨赶快帮肠道健康多上几道“保险”!对于肠扭转的预防建议,主要是针对诱发肠扭转的外因,即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首先,要避免餐后的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最好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先进行相对轻柔的运动,再逐渐科学增加运动量。其次,避免暴饮暴食、摄入冰冷辛辣食物,也不宜吃太饱,加重肠道的刺激和负担。每餐尽量吃七八分饱,可有效防止因积食而引起的肠扭转,减轻肠道负担。如果吃多了不消化,可饮用消食茶。最后,应定期体检排查肠道疾病。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特殊不适,医院就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