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男性左腹绞痛 >> 正文 >> 正文

胆囊结石是怎么回事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18-8-23

胆囊结石病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结石所引起的多种胆囊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病变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即所谓“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或“安静”的胆囊结石;而另一部分可呈现显著“胆绞痛”,甚至诱发胆囊内、外严重并发症;其余部分患者可仅有右上腹部隐痛不适症状。

一、流行病学

胆囊结石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少见。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日趋增加倾向。以四十岁以上中年人居多,女性在45岁左右达到高峰;男性在更年期以后。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约1:1.9。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4.5%-13.0%。

二、胆囊结石如何形成

胆囊结石中约70%~80%为胆固醇型结石。其形成包含三个连续性步骤,即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结晶析出、促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钙化逐渐形成结石。其中,长期进食高油脂类(尤其高胆固醇)食物是诱发胆固醇性结石的常见因素之一。

胆红素型结石主要由于非结合性胆红素含量升高(胆汁内细菌感染或溶血性疾病时)钙离子参与=胆红素钙——色素型结石形成。

胆囊排空障碍为胆固醇结晶析出、结石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时间/空间条件。常见原因:胃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多次妊娠、长期禁食、完全胃肠外营养等;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多有长期未按时进食早餐习惯。

三、临床表现

腹痛:最常见,约84%,呈发作性胆绞痛。

消化不良:常见表现,占56%。

右上腹压痛:34%,大多无阳性体征。

常见并发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胆石性肠梗阻

无症状胆囊结石:将来可出现症状

四、胆囊结石如何检查、确诊?

1、超声检查:最常用、最有价值,可显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结石。

2、CT: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99%,准确度为89%。可以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估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可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结构、结石大小、数量、分布,主要用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疾病时。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和不典型胆绞痛患者,超声检查作为普查和初诊的首选;检查前需要空腹12小时,以避免进食后胃肠道胀气影响检查准确性。

当胆囊结石并发胆囊急性炎症,尤其当结石嵌顿胆囊颈部时,查体可触及肿大胆囊,并有局部触/压痛体征。病史临床查体、结合超声检查,一般确诊不难。

五、治疗

1、无症状者的治疗

原则:饮食调整,有症状时可利胆对症治疗,继续观察等。对某些高风险患者可采取预防性胆囊切除。

A、饮食调整:

①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

定量定时地规律饮食。

B、利胆治疗:

①胆石症者使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降低胆源性疼痛的发生风险,避免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改善胆囊平滑肌收缩性和炎性浸润。

②阿嗪米特可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提高胰酶的活性,促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复方阿嗪米特中的胰酶、纤维素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复方阿嗪米特在利胆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③茴三硫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的促胆道动力作用

C、预防性胆囊切除:

①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直径3cm胆囊结石;胆囊息肉=10mm;10mm合并胆囊结石,单发或无蒂息肉迅速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腺肌症;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②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③体质量迅速下降的患者;

④瓷化”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

2、有症状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

A.解痉止痛:如屈他维林、哌替啶、硝酸甘油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并不改变疾病转归,且可能掩盖病情,因此一旦无效或疼痛复发,应及时停药

B.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可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或其他胰酶等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可提高消化道内胰酶的浓度,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腹胀症状和营养水平

C.抗感染治疗:

①根据胆汁培养结果、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和抗菌谱,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有损害等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②年度原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胆汁中G-菌对于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高达56.6%~94.1%。因此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发作者,应推荐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同时针对厌氧菌使用甲硝唑类也具有较好效果。

六、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地位

内科治疗是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1、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

3、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七、胆囊结石如何预防

①避免肥胖、预防胆固醇过饱和胆汁: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另一方面,肥胖患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减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也增加胆汁胆固醇含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②增加钙和纤维素摄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中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DCA)含量高人群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而钙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DCA,预防胆石形成。

③低脂饮食、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

④定期进餐和增加运动:最近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囊结石发病率。

康娜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