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女性下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国医堂马春晖老师腹八卦埋线治疗胆结石医案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2-7-22

胆结石我们中医称之为胆胀

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胆胀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远期疗效尤其是减少复发的疗效更为显着。

胆胀病始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伤寒论》中虽无胆胀之名,但其所论述的一些症状,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都类似本病,该书中所立的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方剂。其后《症因脉治》治疗胆胀的柴胡疏肝饮,《柳州医话》所创的一贯煎也属临床治疗胆胀习用的效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为后世临床辨证治疗积累了经验。

本病以右胁胀痛为主,也可兼有刺痛、灼热痛,久病者也可表现为隐痛,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症,病情重者可伴往来寒热,呕吐,右胁剧烈胀痛,痛引肩背等症。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部分病例为急性起病。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恼怒,劳累等诱因。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右胁胀痛为主症。

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症。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恼怒,劳累等诱因。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病案1

张某,男性,45岁,年7月18号初诊

以上腹疼痛,反复发作5天之主诉来就诊。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以右上腹为主放射至右胸背,每次进食后疼痛加剧。刻诊:右上腹不定时疼痛,体态较胖,痛时面色煞白,大汗淋漓,稍缓解时面色萎黄,食纳量少,大小便尚可。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弦。

腹部B超示:胆总管内有泥沙样结石

腹八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配穴:足三里、日月、阳陵泉、脾俞。

回访:一年后再次遇到该患者,腹八卦埋线一次再未发作过胆绞痛!

病案2

禹某,男性,32岁,年10月9号初诊

以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一周,静脉输液头孢类抗生素无效。

之主诉来就诊。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放射至右肩背,每次进食后疼痛加剧,导致一周时间几乎未进食,体重下降将近10斤。起初半夜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刻诊:右上腹不定时疼痛,口苦不欲饮食,体态较胖,多日未如厕,小便尚可。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沉弦。

腹部B超示:胆囊内有一个结石,直径1.5cm

腹八卦:艮卦、震卦、巽卦。配穴:日月、阳陵泉、胆俞。

下面是埋线后患者与马春晖老师的聊天记录

北中医国医堂马春晖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医案2

易经入门之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马春晖腹八卦埋线法

马春晖老师每周二下午、晚上在北中医国医堂门诊部出诊,预约

编辑/马春晖

素材/临床病例

线

马春晖腹八卦埋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7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