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且绝大多数为胆固醇结石,正常时胆囊内促进与对抗胆固醇结晶聚合的力量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但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胆结石的形成还与胆固醇、非结合胆红素含量的增加、胆道的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有: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胆囊结石的“七要”:
①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驰胆道后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五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
②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
③要减肥。
④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⑤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⑥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胆囊结石的“五忌”:
①忌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
②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
③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④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⑤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中医祛除胆囊结石的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①鸡内金30克,海金沙30克,大黄10克,共研细末,用生姜甘草汤调下,每次10克,顿服。
②向日葵叶30克,鸡内金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③白芥子30克,鸡内金30克,车前子10克。上药共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
④绿茶晒干研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叶一起饮下,每日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1次。
⑤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蒿各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⑥葫芦叶15克,柿叶15克,山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⑦槐树皮30克,绿豆3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⑧金钱草克,海金沙30克,滑石12克,甘草5克,川牛膝10克,石韦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⑨金钱草10克,沸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可饮,每日服数次。
⑩蝼蛄3只,小茴香10克,地肤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更多精彩推荐,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vxfbjt/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