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海标教授治疗右下腹部痛一例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孟繁甦
患者:廖某男62岁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反复右下腹部痛2月余
现病史:右下腹部痛反复发作,纳好,二便调,曾中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
体格检查: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舌红,脉沉。
彩超检查:前列腺增生,阑尾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精癃(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金铃子散加减桂枝10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0克煎服法:共7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每天2次二诊:
右下腹疼痛程度稍减轻,发作次数略减少,舌脉如前。调整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
北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川芎5克醋香附10克水蛭5克煎服法:共7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每天2次三诊:
患者右下腹痛明显减轻,守上方7剂,至今未再复发。跟师体会
此类病人反复出现右下腹痛,排除阑尾炎,前医曾经使用清热利湿法,但无效果。老师接诊时考虑为气滞血瘀,先用桂枝茯苓丸合金铃子散加减。虽有效,但患者仍反复出现右下腹痛。再诊时老师更方为柴胡疏肝散加水蛭,疗效显著。考虑水蛭为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水蛭为虫类药,早期使用需要小剂量,若大量使用则可因破血之力太过而破血伤血。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水蛭”亦称“马蜞”、“马蟥”等,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载:“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唐代《药性论》进一步强调了水蛭逐瘀之功,谓其“行蓄血,血症积聚,善治女子月闭,无子,欲成干血痨者治。”清代傅山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冶”。吴鞠通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冶”。《本经疏证》谓水蛭和虻虫“一水一陆,一飞一潜,一上一下,在上之瘀,飞者抵之;在下之瘀,潜者挡之。水蛭味咸胜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血结不行,需行血,破血者必以苦为助,非水蛭虻虫不能消也。”经方中包括抵当汤及丸、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等均含有水蛭。水蛭为强烈活血药物,作用显著,因其味道难以接受,可能限制了临床使用。但对于久病瘀血,可考虑使用该药物。赖海标按
本案患者右下腹痛反复2个多月,痛苦异常,辨为气滞血瘀,首诊用桂枝茯苓丸合金铃子散加减,症重药轻,因此效果不甚理想。右下腹痛点固定,病性属血瘀无疑。右下腹为少腹,肝经所循,病位属肝经。因此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更方为柴胡疏肝散去橘皮加水蛭,结果疗效显著,疼痛明显缓解,再服以善后,半年未再发作。可以说本案得效关键是水蛭起到了“点晴”作用。水蛭味咸,性苦平,入肝经,临床多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积聚、干血成痨等症。四川省名中医刘方柏教授善用水蛭,认为水蛭祛瘀而不伤正,不少临床医生畏水蛭性猛而用之甚慎,他认为水蛭药性平和,祛瘀之力甚宏,而几无伤正之弊。故凡病机系瘀血阻滞者,不论新疾沉疴,亦不论体质强弱,均可酌情配伍,放胆使用。致于水蛭用法,刘方柏教授认为“吞煎均可,而必生用”。方书强调水蛭必“炒末调吞”,于理虽合,但在临床使用时有两点掣肘:一是生服腥味甚大,每致人呕吐,无法服下;二是研末前之烘干火候病家不易掌握,常已焙为熟品,而一旦已成熟品,则效价大减。有鉴于此,笔者以生品入煎,长期观察,仍能收满意效果。以上经验,对我们临床使用水蛭大有裨益。温馨提示: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etfbjt/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