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子归
艾至蕲艾灸出品
文章主题:《艾灸调理
胆绞痛》
胆绞痛是胆石引起胆囊管或胆总管暂时性梗阻而发生的胆管急症。通常,胆绞痛患者突然发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难忍,痛得打滚,呻吟不止,面色苍白伴大汗,多为间歇性绞痛,也可为持续性痛,疼痛可向右肩或右上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和呕吐。胆绞痛属于中医学“胁痛”、“胆胀”的范畴。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淤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液失于通降。病位在胆腑,与肝胃关系最为密切。
子归取穴比量法:阿是穴就是痛点部位
肝俞穴
胆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胆囊穴
肝胆气郁型: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舌苔白腻,脉弦大。加灸:
太冲穴
丘墟穴
气滞血瘀型: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加灸:
血海穴
膈俞穴
胆腑郁热型:右胁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加灸:
中都穴
丘墟穴
肝胆湿热型: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加灸:
行间穴
蠡沟穴
阴虚瘀滞型: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加灸:
涌泉穴
丘墟穴
阳虚瘀滞型有些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痛,畏寒肢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弦弱无力。加灸:
百会穴
期门穴
为了确保您的艾灸效果,请使用艾至蕲艾灸产品施灸。
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30~40分钟,轮流施灸,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继续灸。(时间充足又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多灸几个穴位,具体多长时间还需根据自身身体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1、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防止血中胆固醇的增高。
2、注意卫生摄入,尤其应该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补充,其中维生素K对控制某些类型黄疸引起的出血有效。
3、艾灸为辅助调理方法,必要时,还应及时就医。
整理编辑:子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etfbjt/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