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成人腹部绞痛 >> 正文 >> 正文

中诊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0-10-2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按诊

(一)按胸胁

一、胸部按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肺下界下移:肺胀、腹腔脏器下垂等。

肺下界上移:肺痿、悬饮、鼓胀、腹内肿瘤或癥瘕等。

前胸高突,叩之膨膨然有如鼓音,其音清:肺气壅滞所致,多为肺胀,可见于气胸。

叩之音浊或呈实音,并有胸痛:多为饮停胸膈,或肺痨损伤,或肺内有肿瘤,或为肺痈、痰热壅肺。

胸部压痛,有局限性青紫肿胀:外伤(肋骨骨折等)所致。

二、乳房按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乳癖: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

乳核:乳房有形如鸡卵的硬结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而不痛。

乳痨:乳房有结节如梅李,边缘不清,皮肉相连,病变发展缓慢,日久破溃,流稀脓夹有豆渣样物。

乳岩:乳房块肿质硬,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边界不清,腋窝多可扪及肿块。

乳疬:女子月经将行的青春发育期,或男子、儿童一侧或两侧乳晕部有扁圆形稍硬肿块,触之疼痛。

三、虚里按诊的內容及其临床意义

虚里即心尖搏动处,按诊内容包括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尤其当危急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诊虚里更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虚里搏动移位:①心搏、先天性心脏病等而使心脏增大。②鼓胀、癥积等而使腹部胀大,心位抬高。③气胸、悬饮、肿瘤等胸腔疾病。④胸部畸形,如漏斗胸、脊柱弯曲等。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①宗气内虚。②饮停心包之支饮。③久病体虚而动数,心阳不足者。④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属生理现象。

虚里动高:①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②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③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④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

虚里动而应衣:宗气外泄。

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宗气不守。

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痰饮。

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心肺气绝之兆。

四、胁部的按诊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肝胆位居右胁,肝胆经脉分布两胁,故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血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

肝热病、肝著:右胁下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

肝积:右胁下肿块,质硬,表面平或呈小结节状,边缘锐利,压痛不明显。

肝癌:右胁下肿块,质地坚硬,按之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常有压痛。

胆囊病变: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附近触到梨形囊状物,并有压痛。

疟母: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痞块。

(二)按脘腹

一、按脘腹的寒热虚实

1.凡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属寒证。

2.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

3.腹痛喜按者多属虚证。

4.腹痛拒按者多属实证。

①局部肿胀拒按者,多为内痈。②按之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内有瘀血。③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联彼者,为病在气分,多为气滞气闭。

5.无论患者四肢温凉与否,只要胸腹灼热,就基本可以断定疾病的实热本质。

二、腹壁张力按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全腹紧张度消失:痿病和脊髓受损导致腹肌瘫痪等。

全腹紧张度降低:久病重病之人,精气耗损,气血亏虚及体弱年老之人和经产妇等。

全腹高度紧张,状如硬板:多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

右下腹紧张:多见于肠痈患者。

右上腹紧张:湿热蕴结胆腑,胆汁瘀滞者。

三、腹满、腹胀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腹满

(1)凡脘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多为实满。

(2)若脘腹部虽然膨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多属虚满,为脾胃运化不及所致。

2.腹胀

(1)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辘辘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2)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

水鼓:医生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则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气鼓:医生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

四、肿块按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血分:癥积;凡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

气分:瘕聚;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

虫积:若腹中结块,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或按之形如条索状,久按转移不定,或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

恶候:①肿块大者为病深。②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者为病重。③坚硬如石者为恶候。

胀大的膀胱:小腹部触及肿物,若触之有弹性,不能被推移,呈横置的椭圆形或球形,按压时有压痛,有尿意,排空尿后肿物消失。

妇女停经怀孕:排空尿后小腹肿物不消,排除肿瘤。

五、各脏腑在腹部的对应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右季肋部压痛,见于肝、胆、右肾和升结肠的病变。

2.上腹部压痛,见于肝、胆、胃腑、胰和横结肠病变。

3.左季肋部压痛,见于脾、左肾、降结肠等病变。

4.右腰部压痛,多见于肾和升结肠病变。

5.脐部压痛,见于小肠、横结肠、输尿管病变。

6.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降结肠病变。

7.下腹部压痛,常见于膀胱疾病、肠痈或女性生殖器官病变。

8.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多为肠中有宿粪。

9.右少腹作痛而拒按,或出现“反跳痛”(按之局部有压痛,若突然移去手指,腹部疼痛加剧),或按之有包块应手者,常见于肠痈等病。

六、妊娠期妇女按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生理

(1)妇女妊娠3个月后,一般可以在其小腹部触及胀大的胞宫。

(2)妊娠5-6个月时,胞宫底约与脐平;妊娠7月时,胞宫底在脐上3横指。

(3)妊娠9月至足月时,胞宫底在剑突下2横指。

2.病理

(1)如妊娠后腹形明显大于正常,皮肤光亮,按之胀满者,多为胎水肿满。

(2)如腹形明显小于正常,而胎儿尚存活者,多为胎萎不张。

七、按压肾脏

1.正常人的肾脏一般不能触及,如在吸气时能触到1/2以上的肾脏,即可以诊断为肾下垂。

2.当触及肾脏肿大时,多提示肾痈、肾盂积水或肾脏肿瘤。

3.肾水、肾瘅、肾著、肾痨、肾石等肾病患者,有时可以在肾区(肋脊角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三)按肌肤

一、诊寒热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阳气衰少:肌肤寒冷,体温偏低。

亡阳:肌肤冷而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亡阴: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

实热证:肌肤灼热,体温升高。

真热假寒证: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闭,不得外达。

表邪已解: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

热在表: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

热在里:久按其热反甚。

热甚:皮肤无汗而灼热。

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主湿热蕴结证。

阴证: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

阳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

二、诊润燥滑涩的内容及其临尿意义

1.一般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

2.湿润者,身已出汗。

3.干瘪者,为津液不足。

4.肌肤滑润者,为气血充盛。

5.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不足。

6.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为气血未伤之表现。

7.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津液亏虚或气血两伤。

8.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三、诊疼痛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一般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

2.硬痛拒按者,为实证。

3.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

4.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四、诊肿胀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2.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五、诊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寒证:一般肿硬不热者。

热证:肿处灼手而有压痛。

虚证:根盘平塌漫肿。

实证:根盘收束而隆起。

已成脓:患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

六、诊尺肤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肌肤。

1.健康人尺肤温润滑爽而有弹性。

2.若尺肤部热甚,多为热证。

3.尺肤部凉,多为泄泻、少气。

(四)按手足

若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俱热者,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候;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候,多因热盛而阳气闭结于内,不得外达,即热深厥亦深的表现。

如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五)按腧穴

一、腧穴的生理和病理反应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腧穴的生理反应

正常腧穴按压时有酸胀感、无压痛、无结节或条索状物、无异常感觉和反应。

2.腧穴的病理反应

有明显压痛,或有结节,或有条索状物,或其他敏感反应等。

(1)如肺俞穴摸到结节,或按中府穴有明显压痛者,为肺病的反应。

(2)按上巨虚穴下1-2寸处有显著压痛者,为肠痈的表现。

(3)肝病患者在肝俞或期门穴常有压痛等。

二、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有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心病:巨阙、膻中、大陵;肝病:期门、肝俞、太冲;脾病:章门、太白、脾俞;肾病:气海、太溪;大肠病:天枢、大肠俞;小肠病:关元;胆病:曰月、胆俞;胃病:胃俞、足三里;膀胱病:中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crfbjt/4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