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部绞痛原因 >> 男性左腹绞痛 >> 正文 >> 正文

当发生这些症状时,请及时到肝胆胰外科就诊

来源:腹部绞痛原因 时间:2021-7-20
北京儿童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1247.html

1.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比如:饮食西化、快餐、烧烤、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被胆囊炎、胆石症——这个文明病所困扰,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确,在我国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胆囊炎都与胆石症密切相关,他们两个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并存。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恼人的文明病——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胆囊炎:是指发生于胆囊部位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往往多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1)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右上腹疼痛和压痛,伴恶心呕吐,开始呈持续疼痛,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疼痛常涉及到右背、肩部,病人常坐卧不宁,弯腰打滚、出冷汗,严重者,还可以并发胰腺炎。剧痛或绞痛多见结石梗阻,多发生于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食物后和夜间,如果结石嵌顿松动滑脱,梗阻解除,疼痛可立即减轻或消失。

(2)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慢性。开始发病症状较轻,疼痛也不厉害,只是右上腹或上腹部(近心口窝处)胀痛或闷胀感,伴嗳气、反酸、纳呆、腹胀等,常常被误认为“胃病”,不少患者长期以“胃病”诊治,疗效欠佳。

(3)胆石症是指发生于胆道、胆囊内的结石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急慢性胆囊炎。据资料统计,胆囊炎约70%以上存在胆石症。按照结石的部位大致可分为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发病时其临床症状同急、慢性胆囊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体检及B超检查的普遍应用,无症状(静石)的胆系结石病人增多。

胆囊炎、胆石病多发于中年人,尤其是肥胖和绝经期前后的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学习负担的增加,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人群逐渐扩大,并且低龄化。由于长期高脂油炸饮食、饱餐、贪凉饮冷、肥胖、精神因素等,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还有绝经期的妇女,因为内分泌的改变,也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而诱发胆囊炎、胆石病。当然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由于脂代谢异常,也是胆囊炎、胆石病的高发人群。

2.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主要由各种肝硬化引起,在我国绝大多数是由肝炎后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情发展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以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最具特征性。这些临床表现常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如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低蛋白血症等。

1.脾大、脾功能亢进

充血性脾大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临床最早发现的体征。

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时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增生性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易并发贫血、发热、感染及出血倾向。有脾周围炎时脾脏可有触痛。

2.腹腔积液

肝硬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时,常伴发腹腔积液,其量往往超过毫升,多在1~4升,有时达5~6升以上,最多时可达30升。腹腔积液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前者常有诱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酗酒等,致肝功能迅速恶化,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去除诱因后,腹腔积液较易消除;后者常无明显诱因,先有间歇性腹胀,数月后腹腔积液持续增加,不易消除。腹腔积液量少时仅有轻度腹胀感,随着量的增多,腹胀加重,并有食欲不振、尿少,甚至因过度腹胀引起腹肌疼痛或呼吸困难、心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

3.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

门体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是门静脉高压的独特表现,不仅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出血是门体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后破裂引起的,是严重的并发症。

(2)门体分流性脑病,有10%~20%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偿功能尚佳,但肠道产生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代谢,经肝外门体侧支循环分流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自发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类型,病人多在摄入大量蛋白质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限制蛋白质摄入病情常可自行缓解。

(3)腹壁和脐周腹壁静脉曲张显著者可呈海蛇头状称水母头征。

4.门静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

门静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是指长期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胃肠黏膜血管病变,其发病部位依次为胃、小肠、大肠和直肠。根据其发病部位分为:

(1)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常发生胃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总发生率约为90%,也是本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被公认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不思饮食、腹胀和嗳气,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溃疡形成后也不出现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诊断依靠内镜检查。

(2)门静脉高压性肠病(PHC)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常伴有下消化道急、慢性出血的潜在因素。弥漫性樱桃红斑点可能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而血管扩张和直肠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无关。

3.肝癌

(1)患者常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2)肝区疼痛。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稳定多年,没有发冷发热,而突发肝区闷痛或剧痛。疼痛多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初起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疼痛可时轻时重或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甚或消失。疼痛多以夜间明显。(3)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为最明显,以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4)发热。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38℃,偶尔可在38℃以上,午后发热较常见。

4.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以上都是肝胆胰外科的常见疾病,当出现了以上症状请及时就诊。

王文文护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jisuzao.com/nxfbjt/6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